李安擅長展現兩種觀念的沖突。早期“父親三部曲”典型地表現出東西方文化沖突和代際沖突。 在《少年pi》中,這種沖突擴大為宗教和科學、理性和人性之惡的沖突,更加具有普世性。 在表現方式上,電影在諸多方面延續了小說的隱喻手法。比如派和理查德帕克,蓮花和母親,間接呈現出對人性、欲望、信仰本質的思考。
本片有三重敘事。第壹重是派講述的和理查德帕克的故事,第二重是廚師、水手、母親的故事,第三重則是通過鏡頭隱喻的真相:派吃了母親的屍體,所以活了下去。電影的重心放在了第壹重敘事上。海難後,老虎和派***處於壹張船中,派時時刻刻處於對老虎的恐懼中,想辦法遠離它、馴服它,但也正是恐懼,讓派沒有放棄生存,最終活了下去。老虎的名字叫理查德帕克,來源於壹次荒謬的錯認。但事實上,取這個名字並非巧合。 歷史中有幾個叫“理查德帕克”的人,無壹例外都與海難和食人有關。 第壹個理查德帕克是愛倫坡小說中的人物。海難後,他的同伴們想出了用抽簽決定吃掉誰的方法,理查德帕克不幸抽中了最短的簽,成為同伴的食物。第二個理查德帕克是真實存在的人,同小說的人物壹樣,他在海難後被同伴吃掉。而在《少年派》這部電影裏,理查德帕克成為了老虎的名字。它不再是犧牲者,而是壹個獵人。這種轉換表現出了獵人和獵物間對立統壹的關系,同時也揭示了人性和動物性之間存在的灰色地帶。
派和老虎的相處過程,其實就是人性和動物性、理性與非理性的沖突過程。 少年時的派想要給老虎餵肉,父親痛斥了他的行為,並對他說:妳看到的只是妳的倒影。老虎就是派的倒影,老虎是派自己。海難發生後,有人吼了壹句“誰把動物放出來的?”其實根本沒有誰放出來,而是災難發生後,每個人的動物性都被激發出來。派想用槳拯救別人,卻發現上來的是老虎理查德帕克,他害怕地驅趕理查德帕克,其實是他的理性潛意識中害怕非理性的表現。老虎最終還是爬上了船,派被迫要和他***處。此時派的人性和動物性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壹個階段,人性希望遠離動物性。 派紮了壹個皮筏,不敢向老虎靠近。從之後的敘事來看,這個階段派被廚師激起了心中的惡,這個惡跟他所受的宗教教育截然不同,他掙紮在人性和動物性之中。
? ?第二個階段,人性希望和動物性分開界限,壓制動物性 。派嘗試了無數種辦法,想讓理查德帕克乖乖待在自己的領域,不要威脅他,但結果仍然失敗。這個時候,動物性已經成為生存必要的部分,兩者難舍難分。沒有動物性,派無法生存。派曾經有殺死老虎的機會,他卻不忍心下手,因為如果他下手,那等待他的也只有死亡。
窮途末路之際,派殺了壹條魚,在看到魚眼睛的壹瞬間,他難過地大哭,悲傷地說:毗濕奴,感謝妳化身為魚拯救了我。他希望通過這種說辭撫慰殺生的自己。此時派的動物性逐漸壯大,和人性勢均力敵,但兩者關系仍然是對抗性質。
? ?第三個階段,人性和動物性和諧***處,相互依賴。 這個階段是本片的高潮。暴風雨中,陽光乍現,老虎畏懼得不敢出來,派憤怒地質問上天,為什麽要嚇他,為什麽讓自己失去了家人。老虎和派的關系從對峙走向了依賴。他溫柔地把老虎的頭放在膝蓋上,安慰他。動物性真正地成為派的壹部分,他終於認可了他的存在。
影片以老虎走進叢林結束。派以為老虎會回頭看他壹眼,但它頭也不回地離開。回到正常社會後,曾經幫助派活下去的動物性必須離開,這是社會的要求。
? 電影以隱喻的手法傳達出派的人性和動物性關系的轉變,除此之外,影片也通過隱喻表現出對生活永無止境的思考。首先是派的名字,從“遊泳池”變成“小便”,直到變成“派”。“派”是數學當中的無限不循環小數,它的特點就像人生壹樣,充滿變化,永無止境。此外,海上出現的種種奇遇也隱喻了人生的變化。派將罐頭拴在皮筏上,夜晚,他開心地劃水,美麗的藍鯨從天空劃過,這本是黑暗中的驚喜,但藍鯨瞬間掀翻了他的皮筏,將他所有的糧食掀進水中。在派絕望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飛魚,解救了饑餓中的他。人生也是如此,上壹刻的歡喜變成下壹刻的悲傷,然而絕境之處又有新機。
? 影片多次出現的“蓮花”寓意著母親,也就是繁衍。開頭母親講的神話故事從壹朵蓮花開始。派跟蹤女友,被發現後問女友“森林中的蓮花”是什麽意思。在食人島上,派從蓮花裏發現牙齒,逃出食人島。“蓮花”形似女性的生殖器,隱喻著人類的繁衍。
? 從人類誕生之始,就在不斷思考人的本質、思考生命的實現形式,這種思考隨著人類的繁衍代代相傳,如同數學中的“派”,無限不循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巧妙地使用隱喻的手法,有人看見信仰,有人看見理性,有人看見奇遇,有人看見人生。像以往所有電影壹樣,李安沒有給壹個答案,他將問題拋給了觀眾,讓我們去尋找自己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