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領域中,脾胃稱為「後天之本」,與先天之本的腎的重要性並駕齊驅,所有維生必需的營養都是由脾胃消化吸收的,以中醫的觀點把肝膽腸胃的消化功能歸納在脾胃功能。
中醫保健會以癥狀來區別:
1. 噯酸、灼熱感、胃痛等胃炎癥狀: 以半夏瀉心湯、烏貝散和白芨等消炎或保護胃壁的藥物來治療。
2. 脹氣、打嗝、消化不良等癥狀: 以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四神湯和神曲、雞內金、陳皮、砂仁等促進腸胃消化功能的藥物來治療。
3. 飲冷或吃生食或冬季容易腸胃不適通常伴有畏寒或四末冰冷的寒癥: 以安中散、理中湯、四逆湯和幹姜、生姜、小茴香、烏藥等溫中散寒的藥物來治療。
4. 腹瀉、便溏、下腹脹氣等癥狀: 以參苓白術散、霍香正氣散和薏苡仁、蒼術等利脾濕或芳香化濕的藥物來治療。
5. 數日排便壹次或便硬、甚則痔瘡出血: 以麻子仁丸、潤腸丸、乙字湯和枳實、厚樸、大黃等潤腸通便的藥物來治療。
6. 由壓力引起的腸胃癥狀: 以四逆散、加位逍遙散和香附、郁金等舒肝理氣的藥物來治療。
上述中醫治療的說明只是寫出比較常見常用的治則和藥方藥材,並不是定律,希望給壹般民眾建立壹些常識,下次拿到中藥單可以稍微看出端倪。
腸胃不適時該如何保健?! 慢性腸胃癥狀的處理方式至於慢性腸胃癥狀的患者雖然不需嚴格忌嘴,但也要註意調理,不然也可能隨時轉為急性腸胃炎甚至上腸胃道潰瘍或是其他疾病。
1. 慢性上腸胃道炎: 持續有下述癥狀但不特定其壹,上腸胃道癥狀有胃痛、胃脘部疼痛、噯酸、胃脘部有灼熱感、脹氣、打嗝、食欲過差,可能只有其壹癥狀或多個但反復,對於這種患者會建議「面點類」食物比例降低,尤其是奶制品的甜點能越少越好,原則上 *** 胃酸的因子降低對胃和十二指腸的保健有益,飲食不要過飽,酒精也會 *** 胃黏膜;若是以疼痛為主可能有輕度潰瘍,就需要比較嚴格控管飲食和壓力調適,壓力也是上腸胃道發炎或潰瘍的主因之壹,壓力會透過交感神經控制讓胃酸分泌增加、腸胃蠕動變慢、膽汁和胰液、腸液分泌減少,初期引起消化不良,長期則會引起發炎會潰瘍。
2. 慢性下腸胃道炎: 持續腹瀉或便秘或交替或有伴隨腹痛,大多起因於飲食不當,如:過食冷飲、過食辛辣、蔬菜水果不足(纖維素攝取不足)、不喜歡喝水、長期久坐,初期只是腹瀉或便秘或交替,長期很可能引起大腸癌。壓力也常導致大腸激躁癥,壹緊張就腹瀉或便秘。
腸胃不適時該如何保健?! 小朋友的脾胃問題對小朋友來說,腸胃功能會影響成長速度,長輩口中的「開脾」就是指成長過程脾胃的重要性,尤其是青春期快速長高和骨質變化的過程必需靠腸胃吸收必要的營養素;對成人就也很重要,很多減重患者過度節食後發現會頭暈、胸悶等營養不良的癥狀,而且胃不好的人容易有輕中度貧血,因為vit12(維他命B12)必需由胃壁吸收,而vit12(維他命B12)是形成紅血球的必要原料;還有壓力或飲食習慣不良,輕則因為膽汁分泌不良和腸胃蠕動不良引起消化不良,長期會引起膽結石或高血脂癥(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偏高)。
若是想簡單保養脾胃功能可以用四神湯當基礎加減藥材去燉湯給家人食用,四神湯是由茯苓、淮山藥、蓮子、薏苡仁(或芡實)四味藥物組成
(1)家中成員有孕婦記得把薏苡仁去掉和茯苓減量或去掉。
(2)為了口感美味可以加上枸杞、紅棗。
(3)為了稍加補氣可以加上黨參、太子參、粉光參、黃耆。
(4)容易口幹上火或更年期者,可以酌加麥門冬、天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