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疼伴以腫脹、疼痛和麻木、局部壓痛、行走困難等特點。腳跟疼痛也叫跟骨或跟骨骨質增生。中醫學中屬於“骨”範疇,病因和老年人的腎臟、創傷和感覺寒冷。可以外用中醫保守治療,比如,足跟骨方世tie。
中藥治療
傳統中醫對腳後跟疼之癥早有研究,隋代著名醫學家巢元方稱足跟痛為“腳根頹”,書雲:“腳根頹者腳跟忽痛,不得著也,世俗呼為腳根頹。”金元四大家之壹的大醫學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稱之為“足跟痛”。
膏藥是祖國醫學的壹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等說法。清代著名醫學家徐靈胎說:“今所用之膏藥,古人謂之薄貼。.... 治裏者,或驅風寒,或和氣血,或消痰痞,或壯筋骨,其方甚靈,藥亦隨病加減,其膏宜重厚久貼。”
壹、氣虛血瘀型
多種原因導致局部血液緩慢、血瘀、脈絡膜被阻塞,、血液運行緩慢且疼痛和疼痛固定的地方,疼痛不肯按,限行。
二、肝腎虧虛型
肝腎及其分支別絡繞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腎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之體,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經脈失充,則筋失所養,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時跟部酸痛、隱痛、乏力,疼痛喜按,觸之痛減。
三、寒凝血瘀型
氣血運行緩慢,復感寒邪,寒主凝滯、主收引,致使經絡被阻、氣血凝滯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熱怕涼。
可以打封閉針,先在疼痛點註射壹針,看疼痛情況可以半個月以後加強壹針。但封閉針不能保證徹底解決。
“封閉針是將藥物註射到疼痛的部位,達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並有緩解局部肌肉緊張的作用。時間長的可管數年以上,短的數周,視病情輕重,時間長短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