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0年開始起步的中國期貨市場,經歷了試點、整頓、規範發展、迅速擴張等階段,如今已經迎來它的第20個年頭。
與之***同萌生和成長壯大的是期貨行業人才,而這個人才體系與資本市場的其他體系有著顯著的不同。它的主體是壹個“家族”式的樹形結構般的網絡,諸多相關公司股多期貨公司高管、央企衍生品專家、交易所監管機構“智庫”……形成期貨業關鍵節點的繁茂枝葉,其匯聚根植的則是北京工商大學(下稱“北工商”)這片肥沃的土壤。
著名經濟學家童宛生及其弟子常清和胡俞越在北工商***同創建了我國最大的期貨人才培育基地,主導了中國衍生品人才的本土培養格局。北工商輸送的人才及研究成為推動期貨業發展的主要力量,不斷壯大的期貨業也為北工商的畢業生提供就業及成長平臺,從業校友還會將資源和疑問帶回來。如此的良性循環,令這個圈子保持著新鮮和熱度。
衍生品生力軍
中國的期貨業私下規模最大的聚會,常常和北京工商大學扯上關系。
百人以上規模的聚會壹年兩次,從期貨公司高管到央企衍生品專家、交易所監管機構智囊團,期貨業大腕濟濟壹堂,而將這些人凝聚到壹起的只有壹點:他們都曾在北京工商大學證券和期貨研究院(下稱“研究院”)“拜師學藝”。
院長胡俞越就是這些聚會的召集人。“6月份聚了壹次,來了80多人,教師節又有40多人的聚會。每年上百人規模的聚會至少有兩次。”胡俞越說。
北京是校友們最常聚集的地方,都在期貨行業浸淫的校友們之間見面更加頻繁。“每月都有聚會,大的上百人,小的二三十人,大家回到學校來見老師、見同學,緊緊地聯系在壹起,就是個圈子。”研究院高揚副教授說。
在胡俞越的觀念裏,同學是壹個外圍不斷擴張、流動的團隊,經常的聚會讓這個流動的團隊縱向鏈接起來。 “中糧期貨公司總經理黃輝,所有同學都認識他,雖然他並不壹定認識其他人,但同學們都親切地叫他師兄。黃輝經常會把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帶回來和學弟學妹們壹起討論。”
剛剛當選為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的黃輝,是北京工商大學期貨市場方向的第壹批畢業生。如今,他的師弟師妹也成為各大期貨公司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例如金鵬期貨副總經理喻猛國、宏源期貨總助叢小虎、經易期貨總助邱菡儀、經易期貨公司營業部總經理李宏濤、南華期貨公司營業部總經理池洪濤……
胡俞越介紹,研究院的畢業生幾乎都駐守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金融重鎮。在校生也因學校在業內的人脈資源而紛紛進入大型期貨公司、央企和外企的期貨部以及交易所、期貨業協會等機構。
“80後的學生,目前已經有不少成為了營業部總經理。”胡俞越說。
因為研究院在教學中講求“貼近市場、貼近行業、貼近前沿”,並成立了期貨實驗室讓學生熟悉期貨操盤等務實內容,許多學生都將投資作為誌向所在。
“學生們似乎對投資熱情很大,喜歡壹些能做期貨交易的地方。”胡俞越介紹,畢業生的另壹個重要流向,就是進入央企做衍生品交易。
中航、中糧、中紡、五礦……研究院的校友們駐守重地,每天操作著幾十億的資金在國外衍生品市場上進進出出,設計套保方案。93級的朱璋,中糧集團嘉海國際貿易公司副總經理;01級的裴勇,中紡集團糧油進出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俞越隨口就羅列出十余個在央企從事衍生品交易的學生。
此外,證監會期貨部相關領導稱研究院為監管部門的 “智庫”。這個“智庫”的種種課題對中國期貨市場上層建築的布局和規則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中期協每年給我們兩個以上的課題,而證監會期貨部的調研、教材等也有很多交由研究院進行。”胡俞越表示。
“碩士後流動站”
校友圈子聚會的壹個重要內容,就是從業校友把在工作當中遇到的問題帶回學校來解決。中國的期貨市場尚處在“青春期”摸索階段,發展迅猛但也經常冒出壹些新鮮問題,研究院校友們基本和中國期貨市場同步成長,於是也經常帶著新的課題來到聚會上。
校友徐欣23歲畢業後在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所工作,24歲就開始獨立承擔課題,因為年輕還沒有助手,徐欣就經常帶課題回到母校,尋找 “群眾智慧”,在圈子的***同努力下,他的課題受到多方肯定。
這種模式漸漸固定下來,校友們打趣說,研究院有壹個“碩士後流動站”,三五成群的聚會正是這個非官方“流動站”的載體。
在外做投資、做管理的校友們,經常還會在胡俞越的邀請下回到學校講課,“壹般都安排在晚上,但是來聽的人很多,因為全是最貼近市場、最貼近行業的信息。”
在央企、外企做衍生品交易的校友,帶來很多計量經濟學的話題,不少學生對建模、程序化交易和結構性的產品產生了巨大興趣。
“學生們開始向國外交易衍生品的高級人才方向發展,這壹特征越來越明顯,隊伍也越來越龐大。”胡俞越稱。校友鄭強在中谷等機構多年從事外盤投資,後來還出了壹本叫做《操盤芝加哥》的書,銷售得非常好。
溯源
北工商圈子之所以能成為期貨行業的中流砥柱,與學校的教育是直接相關的,這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這個衍生品家族的家族長——童宛生。
“國內最重要的兩個衍生品人才基地就是北京工商大學和農大,而兩個基地的領頭人都是童宛生老師的弟子。”壹家大型期貨公司高管稱。
常清為中國農業大學期貨與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學科帶頭人。
認識童宛生的人都說,她是壹個感覺極為敏銳的人,對時代的脈搏抓得非常準。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定價系統開始失靈。期貨市場擁有的定價功能引起了北京商學院研究“價格學”的童宛生的註意,她轉舵駛向了壹個全新的領域。
1988年5月,國務院決定進行期貨市場試點;1990年10月,我國第壹家商品期貨市場——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誕生。中國自此開始擁有衍生品,向現代金融市場邁進了壹大步。也正是這個時候,童宛生剛剛收下第壹批研究期貨市場的學生,其中就包括常清、胡俞越、黃輝……
童宛生的學生,壹部分留下來繼續從事期貨市場理論研究,其中常清、胡俞越和童宛生攜手創辦了我國首個也是我國最大的期貨人才培育基地;另壹部分則走了出去,成為期貨市場最早壹批有著科班背景的實業家。
對於期貨這壹創新的學科,學校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解決師資難題:首先是和經濟學院、會計學院研究金融、資本市場等方面的知名專家通力合作,將期貨研究放到更大的藍圖之內;其次是將圈子打開,90年代,杜巖、陶?、吳碩、高鐵生、賀強、任興洲、廖英敏等知名學者幾乎每年都會來北京工商大學指導研究生的答辯工作,其中多數還被聘請為期貨專業的兼職教授;而中國證監會期貨部、中國期貨業協會、四家期貨交易所和壹些大型期貨公司的專家領導也被聘為兼職教授,經常來校進行專業交流。
師資網絡的延展,提供的不僅是寬廣的眼界,更是壹張廣博的行業“人脈網”。
1999年6月,北京輕工業學院與北京商學院合並成為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應運而生,胡俞越成為所長。從上世紀90年代初迄今,這個期貨人才基地已招收23屆***120多名研究生,在職研究生、MBA等培養了200名碩士研究生。2001年開始在本科專業裏設置期貨市場方向,北工商向市場輸送實用型人才的步伐正在加快。
北京工商大學是北京市重點建設的多科性大學,1999年6月由北京輕工業學院與北京商學院合並,北京機械管理幹部學院並入組建而成。
>>投資方面的專業特色
1999年創立證券期貨研究所,金融系建有國內最先進的證券期貨外匯投資實驗室。註重計量經濟學在衍生品投資中的運用,數學建模、程序化交易。
>>知名導師
童宛生、胡俞越
>>傑出校友
黃輝中糧期貨公司總經理,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朱璋中糧集團嘉海國際貿易公司副總經理喻猛國金鵬期貨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