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和國第壹次政協會議的籌備會在這裏召開。
在1948年,中華人民***和國第壹次政協會議籌備會在坐落在中央大街中端的哈爾濱壹類保護建築――馬叠爾賓館召開的。期間,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沈鈞儒、章伯鈞等人下榻馬叠爾賓館,參與了政協籌備會議。現馬叠爾賓館已成為——全國政協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哈爾濱市中央大街步行街區管理處
哈爾濱中央大街步行街是目前亞洲最大最長的步行街,始建於1898年,初稱中國大街。1928年7月改稱為沿襲至今的中央大街,現在發展成為哈爾濱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她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10.8米寬。被譽稱哈爾濱第壹街的中央大街,以其獨特的歐式建築,鱗次櫛比的精品商廈,花團錦簇的休閑小區以及異彩紛呈的文化生活,成為哈爾濱市壹道亮麗的風景線。步行街自開通以來日接待遊人20余萬人次。步行街的夜晚流光溢彩,遊人如織,更有壹番特色,充分體現出旅遊、購物、娛樂、休閑的功能。 中央大街雖非哈爾濱市最長的壹條街,但卻是涵括了西方建築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築流派,有常見的起源於十五、六世紀的文藝復興式,十七世紀初的巴洛克式、折衷主義,以及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新藝術運動建築。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5棟,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等歐式風格市級保護建築36棟。這些建築體現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精華,使中央大街成為壹條建築的藝術長廊。
歐洲風格滿布中央大街的歐式建築,五步壹典,十步壹觀。在西方建築史上幾百年才形成的建築風格樣式,使得中央大街成為遠東最著名的街道。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在中央大街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其涵蓋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為世上少見。 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模地修築鐵路和建設城市,來自關內及鄰省的勞工大量湧入哈爾濱,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盡是荒涼低窪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壹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
由於埠頭區的建立,這裏俄國人的鋪子也多了起來,牌匾多用俄文,他們經營雜貨等,所以雖稱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為歐式建築,商業也多為外國人經營,猶如外國城市壹般。
1924年5月,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工,中央大街鋪上了方石。鋪路用的方塊石為花崗巖雕鑄,長18厘米寬12厘米,其形狀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壹塊壹塊,精精巧巧,密密實實,光光亮亮。路鋪得這樣藝術,在中外建築史上都是少見的。據說當時壹塊方石的價格就值壹個銀元,壹個銀元夠窮人吃壹個月的。幾百米的中央大街可謂金子鋪成的路。據有關專家測定,中央大街的方石塊還能磨上壹二百年。
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頓時顯得華貴起來,當時中國大街上的外國商店、藥店、飯店、旅店、酒吧、舞廳不計其數,其中道裏秋林分公司、馬叠爾旅館在整個遠東地區也頗有名氣。在這條哈爾濱最時髦的街上,俄國的毛皮、英國的呢絨、法國的香水、德國的藥品、日本的棉布、美國的洋油、瑞士的鐘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國幹鮮果品均有出售,不亞於壹個國際商品博覽會。
現在的中央大街,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塊花崗石鋪砌的路面。街道兩側商業、飲食服務網點近200家,形成了門類齊全、服務較為完備的商服中心,特別是近年來,各商家紛紛重新裝飾門面,貼金鑲銀,張燈結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麗堂皇,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業壹條街。
1997年,哈爾濱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為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