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6年,石敬瑭為求得契丹的支持,承諾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後者。自此,燕雲十六州壹直被契丹牢牢控制著,成為了中國古代中原封建王朝君主心中的壹根刺。
公元960年,身為後周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以軍事政變的方式奪取了後周皇帝柴宗訓的江山,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北宋帝國。在鞏固了北宋根基之後,宋太宗於雍熙年間起大軍北伐遼國,嘗試奪回燕雲十六州,是為雍熙北伐事件。可惜的是,這次北伐並未取得任何成果,最終以北宋的完敗而告終。
上圖——割讓燕雲十六州的石敬瑭
壹、北宋軍力遭到重創,基本落入被動局面之中公元986年,也就是雍熙三年,宋太宗派遣三支部隊從三個方向向遼國進攻,由此拉開了雍熙北伐的序幕。起初宋軍連戰連捷,士氣高昂。得知前線捷報的宋太宗喜出望外,認為收復燕雲十六州指日可待。或許在宋太宗的心中,還曾經在這壹時期萌生過徹底消滅遼國的念頭。但事實證明,宋太宗對形勢的估計過於樂觀了。
上圖——執意發動北伐的宋太宗
沒過多久,宋廷就收到了主將曹彬遞送來的求援信。曹彬稱自己及所率的宋軍主力部隊已經被遼軍切斷了補給線,糧草也已經基本消耗殆盡。宋太宗連忙下令曹彬軍後撤靜待補給,但曹彬求勝心切仍向遼軍發起進攻,結果遭遇大敗。不久之後,曹彬戰敗的影響就波及了整個戰局,其余兩路宋軍也紛紛遭到重創。宋太宗見狀只得放棄北伐,雍熙北伐最終以北宋帝國的完敗而告終。
實際上從曹彬戰敗之日開始,宋軍就已經基本落入了被動局面之中。而反觀宋太宗的戰略,並不能挑出什麽毛病來。既然後勤補給線已經被遼軍所切斷,那麽後撤等待補給送達自然是上佳之選。而曹彬的冒進,直接導致宋太宗全盤戰略的崩壞,也讓宋軍北伐穩紮穩打的戰術徹底失效。可以說,曹彬應當為雍熙北伐失敗的首要負責人。
同時雍熙北伐的失敗,不僅讓宋軍的軍力受到了重創,且先前北伐所取得的成果也頓時化為烏有。這也就意味著,宋廷自北伐開始之日起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全部都打了水漂。宋廷想要再度發動北伐戰爭,仍需耗費較長的時間儲備國力。
上圖——北宋開國元勛曹彬
二、北宋不得已全面轉入戰略防禦在雍熙北伐因曹彬壹路軍的失敗而牽壹發動全身之際,北宋的軍事戰略就發生了劇烈的變動。不但放棄了先前的進攻計劃,甚至轉向全面防禦,目的就是堅守那些在雍熙北伐前期所攻占的城池,盡最大努力守護戰果。對此,《續資治通鑒長編》中曾經有過相關記載:
···上始聞曹彬等軍敗,乃詔諸將領兵分屯於邊召彬及崔彥進、米信入朝,田重進率全軍駐定州,潘美還代州···
上圖——雍熙北伐示意圖
但是問題在於,北伐的三路宋軍主力士氣已經崩潰。不僅將帥對這場戰爭未來的前景持以悲觀態度,就連普通士兵也已經失去了鬥誌,根本無法作為守城之兵來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宋軍不斷丟失城池,悲觀的情緒在軍中進壹步蔓延,這便進壹步削弱了宋軍的士氣和戰鬥力。
在宋軍不斷丟失城池之時,宋廷的戰略方針應當是在不斷變化的。也就是說,每丟失壹座城池,宋廷對於戰局未來的走向和可能發生的最為嚴重的後果都會進行壹次重新的評估。這也就意味著,當掌握在宋軍手中的城池越來越少時,宋廷將不得不考慮遼軍是否會全面攻入宋朝境內。至此,宋廷不僅完全喪失了戰場主動權,甚至還要面對可能出現的亡國風險,局面已經惡化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上圖——北宋疆域示意圖
三、北宋調整對外政策,嘗試與遼國修復關系在這場北伐戰役結束後,宋太宗不得不重新對當時的東亞格局和北宋帝國的國力重新進行壹次分析和評估。考慮再三,宋太宗決定放棄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計劃。從這壹刻開始,北宋的對外政策發生了改變,即從先前的"與遼作戰"變更為"與遼謀和"。對此,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的黃純艷教授在《雍熙戰爭與東北亞政治格局的演變》壹文中曾經提到過如下內容:
···宋朝在戰後逐步放棄了收復幽雲的戰略計劃,其對東北亞各勢力的政策發生了巨大轉變。 面對遼朝在東北亞的咄咄攻勢,宋朝采取了退避的態度。
毋庸置疑的是,此時的遼國因擊退了宋軍從而占據了絕對優勢。並憑借這種優勢,不斷向宋廷施加壓力,意圖在戰後奪取更多的利益並打壓北宋帝國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力。面對遼國這壹舉動,宋廷壹直采取消極抵抗的政策,即不與遼國發生正面沖突,足可見此時的宋廷已經完全修改了對外政策,只註重自保。
上圖——燕雲十六州地理位置示意圖
四、結語通過上述分析及論述我們不難發現,雍熙北伐的失敗其實對於北宋軍力的打擊僅僅是次要影響而已。而因該事件而引發的連鎖反應的重要性,卻遠超軍事上的失敗。更重要的是,雍熙北伐失敗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不僅僅只影響到了宋太宗壹朝,直到北宋滅亡之前仍存有壹定的影響。
此戰結束後,宋廷在很長的壹段時間裏都采取了消極抵抗遼國的對外政策。面對遼國的"咄咄逼人",宋廷大多采取避其鋒芒,只圖自保的方案。這直接導致北宋在與遼國的關系上壹直處於被動局面,且地位越來越低。
隨著時間的推移,遼國已經完全掌握了遼宋關系中的主動權,並逐漸轉向戰略進攻。由此,便引發了公元1004年的遼國南征事件。在這場戰爭中,北宋帝國又以消極態度簽訂了宋遼和約,是為澶淵之盟。至此宋遼關系才逐漸穩定下來,但北宋在宋遼關系中的劣勢卻並未因此而出現任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