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登基,做了四年皇帝(1398年-1402年)。
朱允炆出生於1377年(明洪武十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
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
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他確定下壹年為建文元年,並尊封他的母親二皇妃呂氏(1402年死)為皇太後。
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壹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著“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間開始了壹場血腥的、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
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壹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之後朱允炆下落不明。
擴展資料:
朱允炆在位期間的重大事件:
1、建文新政
明洪武年間,經過太祖朱元璋的整治,當時國家統壹,社會安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吏治較以前大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殺”,屢次興起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
建文帝對局勢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繼位伊始,就著手改革,改變了太祖朱元璋的壹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2、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統治階級內部爭奪帝位的戰爭。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把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勢力日益膨脹。因太子朱標早逝,洪武三十壹年(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采取壹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
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
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說於宮中自焚死,或說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壹帶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百度百科——朱允炆
百度百科——建文新政
百度百科——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