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祧 : 古代帝王的宗廟分家廟和遠祖廟,遠祖廟稱祧。家廟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輩分遠的要依次遷入祧廟中合祭;永不遷移的叫做不祧。
不祧之祖:不遷入祧廟的祖先。 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
萬世不祧之祖 指萬代都受人尊崇的人
問題二:pembrolizumab是什麽意思 ,默沙東的PD-1抑制劑Keytruda(pembrolizumab)。第壹個PD-1阻斷藥。
問題三:不什麽之什麽成語 不拔之誌 比喻意誌堅決,不可動搖。 《南史?沈約傳》:“執不拔之誌,高臥東南。” 798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沒有得到辯白或洗刷的冤屈...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第四十二回:“I之逃,非貪生怕死,實... 819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會中不忠... 510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誌,不如意;徒:人(含貶義... 《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647
不次之遷 次:順序,等第;遷:官位升遷。比喻超... 《漢書?東方朔傳》:“待以不次之位。” 485
不根之論 根:根據;論:言論。沒有根據的言論。 《漢書?嚴助傳》:“朔、臯不根持論,上頗俳優畜之。” 458
不軌之徒 不守法紀或圖謀作亂的人。 426
不諱之門 諱:忌諱。指說話可以丁言不諱的地方。 漢?劉向《說苑?君道》:“規諫必看不諱之門。” 458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 《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597
不羈之才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漢書?司馬遷傳》:“仆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 522
不羈之民 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範的人民群眾... 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437
不及之法 指不適用的法規。 《莊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485
不急之務 急:急迫,要緊;務:事情。無關緊要的... 《三國誌?吳書?孫和傳》:“誠能絕無益之欲,以奉德義之塗,棄... 503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 《呂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無言之詔。” 682
不解之緣 緣:緣分。不可分解的緣分。比喻不能解... 554
不經之談 不經:不合道理。荒誕無稽、沒有根據的...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語閎大不經。”晉?羊祜《戒子書》... 685
不刊之論 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 漢?揚雄《答劉歆書》:“是懸諸日月不刊之書也。” 1328
不毛之地 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824
不牧之地 不能牧養牛馬的地。指荒地。 漢?桓寬《鹽鐵論?論功》:“不牧之地,不羈之民。” 436
不情之請 不合情理的請求(稱自己提出請求時的客...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不情之請,惟君圖之... 3258
不賞之功 形容功勞極大。 《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483
不識之無 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 509
不時之需 不時:不是預定的時間。說不定什麽時候... 宋?蘇軾《後赤壁賦》:“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1515
不食之地 不食:不生產糧食。指不能耕種的土地。 《禮記?檀弓上》:“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莽我焉。” 475
不世之功 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 《後漢書?隗囂傳》:“足下將建伊呂之業,弘不世之功。” 666
不速之客 速:邀請。指沒有邀請突然而來的客人。 《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622
不腆之儀 腆:豐厚;儀:禮物。不豐厚的禮物。舊...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 468
不祧之祖 祧:古代帝王的遠祖的祠......>>
問題四:開山祖師和開山鼻祖有什麽區別? {成語: 開山祖師
拼音: kāi shān zǔ shī
解釋: 開山:指在名山創立寺院;祖師:第壹代創業和尚。原指開創寺院的和尚。後借指某壹事業的創始人。
開山鼻祖比喻壹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出自:孫犁《關於中篇小說》:“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是中國中篇小說的開山鼻祖.”
近義詞:開山祖師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問題五:不()()() 填空 不存不濟 支持不住,受不住。形容半死不活的樣子
不打不相識 指經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不打自招 打:拷打;招:招供。不用拷問,自己就招認了罪行。比喻無意中暴露了自己的意圖
不當不正 不:語助詞,沒有實際意思。表示端端正正
不得不爾 得:能;爾:如此。不得不這樣
不得其死 得:取得,獲得。指人不得善終
不得人心 得:取得,獲得。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擁護,也指不討人喜歡
不得已而用之 用:使用。沒有辦法,只好采用這個辦法
不懂裝懂 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不分畛域 畛域:界限。不分界限、範圍。也比喻不分彼此
不幹不凈 凈:潔凈。指粗俗,下流。 *** 的婉辭
不尷不尬 不:助詞,無實際意義;尷尬:不自然。不明不白,形容左右為難,不好處理。也形容神色態度不自然或處境困難
不敢高攀 攀:比喻結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會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結親戚
不敢後人 後:落後。不甘心落在別人後面
不敢造次 造次:倉促、魯莽輕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魯莽草率從事
不根之談 根:根據;談:言論。指沒有根據的言論
不攻自破 破:毀壞。不用攻擊就自動破滅。形容情節、論點虛謬,經不起反駁
不顧死活 顧:顧惜,眷顧。不顧自己的生命,比喻拚命
不顧壹切 顧:顧惜,眷顧。什麽都不顧
不管三七二十壹 不顧壹切,不問是非情由
不慌不忙 慌:急遽忙亂。不慌張,不忙亂,從容不迫
不羈之民 羈:束縛;民:百姓。不受束縛的百姓。指不甘就範的民眾
不即不離 即:靠近;離:疏遠。形容既不接近,也不疏遠。也是佛家語,諸法相狀雖異而性體則不壹
不計其數 計:計算。沒法計算數目。形容很多
不記前仇 指不計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賢
不加思索 思索:思考探求。用不著想。形容說話辦事敏捷迅速
不稼不穡 稼:播種;穡:收獲谷物。泛指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不拔壹毛 形容非常吝嗇
不敗之地 敗:輸,失利。具有優勢,不會遭到失敗。比喻有把握取勝
不避湯火 湯:沸水;火:戰火。指不畏兇險
不測之禍 測:估計。估計不到的災禍,多指死亡
不測之憂 測:預測;憂:憂患。指意外的禍患
不見棺材不下淚 比喻不到走投無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不見經傳 經傳:指經典的著作。經傳上沒有記載。後指沒有名氣或沒有來歷
不解之緣 解:解散;不解:解不開;緣:緣分。不可分開的緣分
不經世故 經:經歷;世故:人情世事的變故。形容缺乏為人處世的經驗
不經之談 經:正常,通常的道理、法則等;談:話。荒誕沒有根據的話
不脛而走 不:沒有;脛:小腿;走:快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不揪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態度冷淡
不拘壹格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規格,標準。不局限於壹種規格或標準
不絕如發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
不絕如線 絕:斷。形容局勢危急,像差點要斷掉的線壹樣;也形容聲音思緒微弱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這方面的情面
不可枚舉 枚舉:壹壹列舉。無法壹個個列舉,形容數量多
不可磨滅 磨滅:指痕跡、功績等時間長了就逐漸消失。無法使之消失
不可奈何 奈何:對付,處置。指沒有辦法
不牧之地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養牛馬的地。指荒地
不能贊壹詞 贊壹詞:說壹句話。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壹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不能自拔 拔:擺脫。比喻限入很深,不能從痛苦、錯誤等中解脫出來
不期而會 期:約會。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或自動聚集
不期而同 期:約定期限。指不約而同
不輕然諾 輕:輕易;然諾:許諾。不隨便許諾什......>>
問題六:不開頭的成語 不安其室 指已婚婦女又亂搞男女關系。
不安於室 指已婚婦女又亂搞男女關系。
不安於位 指不喜歡自己的職業,不安心工作。
不按君臣 中醫處方,以君臣相配為原則。君是主藥,臣是輔藥。不按君臣,就是違反藥理,胡亂用藥。引申為使用毒藥的隱語。
不拔壹毛 比喻非常吝嗇。同“壹毛不拔”。
不拔之誌 比喻意誌堅決,不可動搖。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沒有得到辯白或洗刷的冤屈。
不敗之地 原意是指善於打仗的就有取勝的把握,不會落到挫敗的境地。後泛指辦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不辟斧鉞 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不避斧鉞 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不避艱險 不畏懼艱難險阻。
不避水火 指不畏兇險。
不避湯火 指不畏兇險。
不便水土 不能適應移居地方的氣候和飲食習慣。同“不服水土”。
不辨菽麥 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辨菽粟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小米。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辨真偽 辨:分辨。偽:虛假。無法辨別真的和假的。
不辯菽麥 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麥子。形容愚笨無知。後形容缺乏實際生產知識。
不步人腳 不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比喻不因循守舊。
不測之禍 測:揣度,預測。無法揣測的禍患。多指牢獄或殺身之禍。
不測之憂 指意外的禍患。
不測之罪 指大罪,死罪。
不茶不飯 不思飲食。形容心事重重。
不差毫發 毫、發:都是古代的長度名,十毫為發,十發為厘,形容細微。形容壹點兒也不差。
不差毫厘 不差壹毫壹厘。
不差累黍 累黍:是古代兩種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數量極小。形容絲毫不差。
不差上下 不分高下,差不多。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會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後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幹。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麽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齊全。
不成體統 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誌,不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不吃煙火食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壹般。
不吃羊肉空惹壹身膻 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壹身羊膻氣。比喻幹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不癡不聾 人不傻,耳朵也不聾。常與“不成姑公”連用,意為不故作癡呆,不裝聾作啞,就不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不齒於人 齒:象牙齒壹樣排列。不能列於人類。指被人看不起。
不恥下問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不恥最後 因為跑到最後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不啻天淵 不啻:無異於。淵:深潭。無異於從雲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別極大。
不覆 ①猶不理不睬。②指壹切事情都不註意。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態度冷淡。
不出所料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形容原先預料的準確。
不揣冒昧 揣:估量,考慮。用於沒有慎重考慮就輕率行事的客氣話。
不辭而別 辭:告辭;別:離別。沒有告辭就離開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辭勞苦 辭:推托;勞苦:勞累辛苦。不逃避勞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強。
不次之遷 次:順序,等第;遷:官位升遷。比喻超出常規的提升官級。
不次之位 次:順序,等第。舊指對於有才幹的人不拘等......>>
問題七:帶有祖的成語有哪些 不挑之祖 不祧之祖 九宗七祖 光宗耀祖
列祖列宗 呵佛罵祖 開山始祖 開山祖師
開山老祖 開山鼻祖 成佛作祖 數典忘祖
顯祖揚名 顯祖揚宗 顯祖榮宗 祖功宗德
祖宗家法 祖宗成法 祖宗法度 祖武宗文
祖龍之虐 繩其祖武 繩厥祖武 耀祖榮宗
榮宗耀祖 認祖歸宗 訶佛罵祖
問題八:古文 二蕊 義約以少長壹蔔 是什麽意思? 黔北名人輩出,黔北差不多就包括遵義和銅仁兩個地區吧!~
出自遵義的有:
鄭珍、莫友芝並稱西南儒宗,名重晚清儒林;
鄭珍(1806―1864),字子尹,晚號柴翁,遵義沙灘人(今遵義縣境),有《巢經巢詩集》、《儀禮私箋》等著作。當代國學大師錢仲聯《論近代詩四十家》中寫道:“清詩三百年,王氣在夜郎,經訓壹畬,破此南天荒。”意在稱譽鄭珍詩才和經學。鄭珍和夜郎確有情結。首者,鄭珍與是縣著名詩人趙旭深交。鄭延趙為《遵義府誌》之“采訪”。爾後,清鹹豐庚申(1860)古二月二十七日,鄭為避兵禍,舉家遷到桐梓魁巖站楊家河畔,租劉氏宅居住,與趙旭家毗鄰四月之久。其間,鄭、趙及劉希向(字照書,疑為宅主)臨水登山,訪勝吊古,唱和遺響。尤有,鄭著《巢經巢》中載詠及桐梓達40余首。
二月十七度婁山關
山勢西來萬馬奔,大樓壹勒九旗屯。天隨路入藤蘿峽,人***雲爭虎豹門。舊日劉兵此飛過,六年黔國任翻傾。黃心無復將軍樹,空逐流移泫石根。
清史稿 列傳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
鄭珍,字子尹,遵義人。道光五年拔貢生。十七年舉人,以大挑二等選荔波縣訓導。鹹豐五年,叛苗犯荔波,知縣蔣嘉谷病,珍率兵拒戰,卒完其城。苗退,告歸。同治二年,大學士祁俊藻薦於朝,特旨以知縣分發江蘇補用,卒不出。三年,卒,年五十九。
珍初受知於歙縣程恩澤,乃益進求諸聲音文字之原,與古宮室冠服之制。方是時,海內之士。崇尚考據,珍師承其說,實事求是,不立異,不茍同。復從莫與儔遊,益得與聞國朝六七鉅儒宗旨。於經最深三禮,謂:“小學有三:曰形,曰聲,曰義。形則三代文體之正,具在說文。若歷代鐘鼎款識及汗簡、古文四聲韻所收奇字,既不盡可識,亦多偽造,不合六書,不可以為常也。聲則昆山顧氏音學五書, 推證古音,信而有徵,昭若發蒙,誠百世不祧之祖。義則凡字書、韻書、訓詁之書,浩如煙海,而欲通經訓,莫詳於段玉裁說文註,邵晉涵、郝懿行爾雅疏及王念孫廣雅疏證。貫串博衍,超越前古,是皆小學全體大用。”
其讀禮經,恒苦乾、嘉以還積漸生弊,號宗高密,又多出新義,未見有勝,說愈繁而事愈蕪。故言三禮,墨守司農,不敢茍有出入。至於諸經,率依古註為多。 又以餘力旁通子史,類能提要鉤玄。儀禮十七篇皆有發明,半未脫稿,所成儀禮私 箋,僅有士昏、公食、大夫喪服、士喪四篇,凡八卷;而喪服壹篇,反覆尋繹,用 力尤深。又以周禮考工記輪輿,鄭註精微,自賈疏以來,不得正解,說者日益支蔓, 成輪輿私箋三卷。尤長說文之學,所著說文逸字二卷、附錄壹卷,說文新附考六卷,皆見稱於時。他著有鳧氏圖說、深衣考、汗簡箋正、說隸等書。又有巢經巢經說、詩鈔、文鈔,明鹿忠節公無欲齋詩註。
莫友芝
莫友芝 (1811―1871)字子疲自號L亭,晚又稱*[雙‘耳’]臾,貴州獨山人。 父庶吉士與儔,官遵義府學教授,日倡導樸學。先生為人默然湛深,篤治許、鄭之學。當其時,鄭珍亦從教授遊,同誌相友善,歷五六年,業益進,黔中士林官師舉交口推鄭、莫,而兩人遂名冠西南。 家貧嗜古,喜聚珍本書。積既久,讀之恒徹旦暮不息,寢食並廢。爰通蒼雅故訓,六經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錄家言,率究及其奧頤。疏導源流,辨析正偽,鮮銖寸差失。復工詩善書,求者沓至。居常好遊覽,喜談論,遇人無貴賤賢惠,壹接以和。暇日相與商較古今,評騭術業高下,娓娓忘倦。顧外雖樂易,而中實介然有以自守。 自道光辛卯舉於鄉,其後連歲走京師,朝貴爭欲羅致,必慎擇其可,否即婉謝之。會試報罷,簽取知縣,且選官,意不所樂,輒棄去。往從胡文忠於太湖,為校刻《讀史兵略》。既又從曾文正安慶、金陵。凡客文正所者逾十年,江南底定,寓妻子於白下,通走江淮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