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夏至小院
前往小院要從姜女公園壹路慢坡上塬,自西向北,功夫不大即可到達。最早走的是土路,後來走柏油路,現在是水泥路直通到院門口。沿途中,會因季節的變化產生不同的感受和收獲。烈日炎炎時,塬畔溝壑的樹木花草卻枝葉繁茂,墜紅掛綠。四方群山蜿蜒起伏,直接天際。高速公路穿梭山間。銀白路面上,客貨車扭動身軀,或快或慢,不停地消失與出現在大山裏。壹座座紅黃白墻面的村莊點綴於墨綠山間,或矗立定端,或站立腰間,或靜躺谷底。時尚豪華,靜謐醒目。即使不是畫家,也能感受到,這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象,這是壹幅自然與人類和諧的最美畫卷。?印臺西塬是西北地區蘋果最佳適生區之壹。盛夏之時,已經套上袋子的果子,猶待嫁新娘,個個遮面含羞,低首靜坐,懸掛在坐落在層層梯田裏的蘋果樹枝上。壹片片,壹塊塊,壹行行,掛滿果實的果樹,早把果園旁邊的水泥路兩邊,不同品種的行道樹,打壓成無足輕重的陪襯了。繞過果園,掠過新村,車子終於駛進坐落於村邊熟悉親切的農家小院。
這是壹個不斷改造提升的農家院。院中四間土木結構房屋,年限最早,建於1981年春,曾讓主人勞累又自豪,又被鄉黨們羨慕許久。至今,磚藍瓦紅,墻白椽佳,更顯古樸沈穩。加之坐東面西的幾間廚房、柴房,已經把小院圍成半圓形。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兩間水泥平房緊挨在瓦房的右邊,用於愛子結婚成家。房內電視、沙發、組櫃具全,嶄新如初,客人多在此聚會聊天,由此看出主人的細心管護。院子已用磚砌嚴,站在院中間,幾乎看不到院墻。大門是鄉下流行的標準紅漆鐵門,兩扇門白天打開緊靠門墻。門上平頂水泥混澆,架在上面的太陽能和視頻監控熠熠生光。大門裏外成方狀,夏天可乘涼,冬日能曬陽。大門兩側不見空地,都被利用。壹邊是彩鋼瓦搭成的洗手間,太陽能熱水四季不斷,周到細心,方便實用。另壹邊是壹副封閉的鐵柵欄,壹條獒犬,虎視眈眈,威風凜凜。每當去旁邊的旱廁,都要做出小心翼翼的動作,實際非常安全,犬已馴化的溫順懂事,看到主人的客人,只用目光掃視壹下,並無大礙。院子西邊是壹排彩鋼大棚,下面擺放有老人常騎的三輪車,常用的農具。稱奇的是還有幾盆常在城裏人家裏見到的綠植。仔細壹瞧,原來是幸福樹、鵝掌、金錢樹和壹帆風順等。年代的不同,生活的提升,小院功能越來愈發齊全,更具城市特點。其中變化蘊含著主人公對歲月流逝的嘆息,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同時也體現出老人的開明與時代發展的合拍。紅磚鋪就的院中地面,平整光滑,窺現鄉間不乏藝高匠人。院中間花園,別致實用,有花有菜。野百合包圍著水籠頭邊用磚壘砌的花圍墻,金黃色的花瓣,經常讓大家爭論不休。其色似萱草,其形如百合,幾十只簇擁在壹起,更像山丹丹。直入院中,有落入花叢之感。花園直對大門,有著照壁之功能。入門既能壹覽無余,又不可直入室內;既不顯幽深,又得繞園轉彎,實有曲徑通幽之感覺。
小院大門外的園子是二位老人勞作之處。稱其果園,菜園,花園似乎都不合適,只能叫成園子。壹條由村上修的水泥路,平整厚實,泛著白光,把園子大致分為東西兩片。近兩畝大小的地方,形成了院外園。各種果樹身掛果子向空中舒展身子,樹與樹之間是各種鮮花和蔬菜。韭菜、辣椒、豆角、茄子、南瓜等奮發向上,爭先恐後。夾縫處又有玉紫爭艷,紅黃爛漫。非洲菊、馬應龍、向日葵等千姿百態,唯恐觀賞不到。葉綠果繁的有黃綠色的杏,掛紅可食的桃,已經套滿袋子的蘋果,還有那沈沈下垂低眉的核桃。也許第壹次與核桃相見,也值此時節,還正當青春,不曾認識的緣故,以後每與其面,不免心生歲月,又生感慨。園邊的土崖上載滿核桃幼苗,有的郁蔥,有的開始掛果。東邊溝崖,洋槐樹蔥蔥郁郁,分散在崖邊或溝底;北邊房院後面,是有四五米高的古寨墻。娥說,小時候把此處叫堡子上。寨墻自上而下,已被灌木野花草遮蓋了大部分,裸露的土面墻凸凹不平,殘缺斑駁。但觀其土色,其中夾雜有瓷碎片,可現年代的久遠。生活在古寨墻下,很有點古樸與神秘。娥說,她家最早的院門向東開,似乎是寨墻壹豁口,後來大門朝南開,除去了許多土。大門外那壹方土臺,也許就是南面寨墻吧。高出地面那土臺很平整,上面壹棵核桃樹和壹棵杏樹,因為根距太小,成比肩姿勢。核桃樹高丈余,掛滿果實。杏樹只剩泛紅的葉子,隨風使勁地搖擺,似乎在告訴我們,等明年再接壹樹杏兒讓妳們吃。自己思忖,此杏的確好吃,肉多核小,沙甜味不酸。核桃也不錯,個兒不大,綿瓤,吃起來油香。不過,要沒有叔和姨精心地伺候,它們也長不出好果子。院南面壹望無邊的階梯型蘋果園。本世紀壹開始,印臺區區委政府,加大發展果業力度,出臺政策扶持果農積極發展蘋果生產。優越的政策,良好的市場,優質的蘋果,讓西塬人很快富裕起來。不論哪個季節,只要看到成片果園,就會看到整齊的樓房,寬敞的整潔的庭院,看到伸向田間農戶那壹條條水泥路,看到各種各樣忙碌的小汽車,心裏就有許多感慨,也會更充滿希望。西邊小路也是水泥鋪就。路上邊,農戶由低到高依次向上排開。家家磚壘院墻,紅漆鐵門,門前樹綠花艷,都有景致。心中也許烙下此處風景獨好的鐵印,就感覺娥父母家的小院是人間天堂。也很清楚,眼前的壹切,都是用汗水幹出來的,用辛苦換回來的。幾十年裏,叔姨率兒女不停勞作,填溝做護坡,拉土墊澇池,割野草開荒地,終於建成了如今的家園。
娥不只壹次地指著右邊園子講她曾經的故事。壹塊凹下去的幹土坑裏種著玉米,綠綠悠悠,出櫻長棒。緊挨大門壹片平地上,兩棵筆直的老楊樹在空中挺著。樹下有幾畦剛發出的菜苗,仔細壹瞧,是芫荽和菠菜。凹處原先是澇池,上世紀末已經幹涸了。聽過娥的講述,自己的腦海呈現壹幅幅畫面。壹汪發黃的池水出現在眼前。壹棵老柳樹守護在池旁。春暖花開時,壹條條柳枝搖曳在風中,細細的柳梢撲打著水面。收工回來的父親,折去壹條柳枝,輕輕剝去發綠的薄皮,做成發出好聽聲音的咪咪。娥和她的弟妹們,在上學放學的路上,高興地吹著咪咪……除了冬天,出去幹活和從田間山野歸來的牛羊,毫不遲疑地把頭伸進水裏啜飲,四蹄留下的坑印,與糞便混為壹體,在社員的吆喝聲中,揚長而去。即便如此,全村人除了吃喝不用澇池的水外,其他用水還是離不開它。澇池也是孩子們喜歡去的地方。幾塊沙石蹲在池邊,成為村民取水洗衣的工具。女孩子天生喜歡學著大人到池邊洗洗刷刷。娥就有壹次,在石頭上搓洗衣服時,石頭滑進了泥水裏,整個身子也跟著掉了進去。若不是她拼命呼喊,有人及時趕到把她拽拉上來,恐怕永遠也沒有今天了。發生過要命的事,雖壹輩子無法忘記,但人會變得豁達開朗,做人真誠大氣。娥正具備了這種個性。童年的回憶不僅有心有余悸,驚心動魄,還有歡樂與任性。雖沒有像男孩子那樣爬高上低、抓鳥攆兔、拾草偷瓜,但也盡情地玩耍過。領著弟妹們拾野菜、捉迷藏、打秋千,直到斜陽西下,聽到大人們長壹聲短壹句地叫喊聲才回家。最早從溝底窯洞往新蓋房子搬時,父親就在房前挨著澇池邊栽了兩棵楊樹。也許在父親的心裏,已經規劃出院子將來的大小規模了。樹臨水邊,長的比人快。兩棵樹沒長高時,孩子們圍著它們轉,眨眼兒幾年,兩棵樹幹都有碗口粗。枝繁葉茂,直躥空中。孩子們把蕩秋千的繩子分別綁到兩棵樹中間。接著樹了長過了圍墻,兩棵樹不僅壹樣高,壹樣粗,連樹皮顏色紋路都幾乎壹樣。夏天還能給院子遮陽帶蔭。慢慢地,孩子們到外面上學工作,不再爬樹蕩秋千了,叔和姨就把系在樹幹上的繩子解下。有壹次,姨還給我有聲有色地講了發生在兩棵楊樹上,鳥兒爭地方的事情。開始有壹對喜鵲在左邊的壹棵楊樹上築窩,忽然有壹只烏鴉飛來了,想在右邊的壹棵樹上安家。烏鴉像喜鵲壹樣,開始用銜來的枯葉搭窩,喜鵲不願意。於是,就聽到樹上嘰嘰喳喳吵開了,聲音好大,好激烈,雙方都不慫。喜鵲與烏鴉各居壹樹,伸長脖子張開尖嘴,撲棱著翅膀,妳壹句它壹句地說著鳥話。接連吵了幾次,把築窩的事都停下了。最終喜鵲把烏鴉攆走了,在樹上壹住就是十幾年。擡頭仰望,喜鵲將窩搭在樹高的五分之四處,由於時間久,不停地添枝加葉,窩把兩棵樹快連在壹起了,真是鳥間奇跡!在碩果累累的秋天,再到小院,與山花爛漫的夏季感受到的情景還是有所不同的。
二、秋至小院
臨近重陽,又上西塬前往小院。秋季收獲的不僅是莊稼,更多的還有勞作、歡樂和希望。滿目果實,心花怒放。正遇“中國好蘋果大賽”印臺蘋果節在鄰村開幕。微信圈不時發出壯觀畫面。紅色拱門呈現歡慶場面,人頭攢動,參賽者個個精神抖擻,聆聽評委們的意見和反應。政府官員的參與,把人氣推向熱點。壹盤盤參賽果實,有色有形,鮮艷奪目,垂涎欲滴。從標簽方知曾經熟悉的五星、國光、秦冠、王林、富士等品種,依然存在,但它們的後代名目繁多,或雜交,或嫁接,讓外行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有些名稱很有意思,既擬人化又時尚,如粉紅女士、伊美、爵士、魔笛、涼香、卡蜜歐、潤奇等。有的名稱平凡樸實,如陜富系列、玉華早富、沈果、澳洲青果等。在市面上購買果子,很難分清品種名稱,只要色相好,味道合口,都會認為是好果子。但自己真正喜歡的還是印臺西塬的蘋果。皮薄肉細汁多味甜,咬壹口滿嘴香味,愜意充滿全身。再上心的就是叔和姨管的蘋果,吃起來的味道更豐富。如今,遠望成片成熟的果實,真還分不清都是什麽品種,只清楚這個季節收獲最多的是富士,腦海裏湧現最多的句子,就是像小學生寫作文那樣,用紅燈籠掛滿樹枝來形容。
秋日陽光灑滿小院。兩位老人知道我們要來,早早準備了他們的勞動果實核桃和蘋果。“雙節”期間,兒子鐵虎開始收拾漏雨的廚房和柴房。工程雖不大,卻因天雨耽擱了工期。廚房臨時放到彩鋼大棚下,花園旁邊堆放著少部分材料。工程進入尾聲。厚實的藍色彩鋼替代了細椽爛瓦,把房頂做的美觀結實。廚房餐廳已經隔開,且瓷磚上墻、空心磚鋪地、扣板吊頂,有點新氣象。另外收拾出來了壹間客房,火炕已經盤好,把時尚與傳統淋漓盡致地結合起來。鐵虎弟身體力行,自始自終配合工匠,搬磚、和水泥、鏟沙子,其吃苦耐勞的精神正是父母的傳承,讓人感動,還被其為老人創造便利優越的生活條件的孝心感到欽佩。
深秋的園子裏,時蔬悄然無聲,夏季的繁華熱鬧歸於平靜與成熟。秋菊此時大露身手。它們爭奇鬥艷,都想做秋季的花王。六月菊已經偃旗息鼓,九月菊摩拳擦掌,伸張婀娜身姿,托起姜紅色的單層花瓣,惹人註目;萬壽菊抱團綻放,深淺不壹的多層花瓣,聚集在壹簇,更顯高貴富麗,讓人望而止步,欲罷不能;野山菊無處不在,開遍山野,又觸及庭院。整個秋季就是野山菊的舞臺,壹簇簇,壹枝枝,黃嫩嬌小,香氣撲鼻。走過長滿菊花的小道,來到由兩個老人管護的蘋果下。樹上結滿了果子,卸去套袋後,正享受陽光的照射。看著形好、個大、色韻的果子,不由想起兩個老人頂著烈日,給高低不壹的幼果壹個壹個套上袋子的情景。濃密的葉子,不規整的枝條,都會撞著老人的面頰。兒女多次勸阻,不起作用。他們說不種地了,農活少了,人閑著難受。把園中幾棵果樹上的果子都套了袋。在老人三番五次地催促下,自己僅摘了幾個蘋果。
三、小院美食
不管是夏天還是秋天,只要走進小院,都能享用上農家獨有的,也是天底下最合口、最安全的美食。麥香四溢的手工蒸饃,夾上碎末青椒,吃壹個欲罷不能。不洗面筋的面皮,姨親自和面攪拌,用柴火燒水,壹張壹張攤成。鍋大鑼大,壹張切壹碗,澆上西紅柿汁、蒜泥汁、醬醋,攪勻入口,美哉爽哉。紅豆玉米糝稀飯,就著土豆絲、蘿蔔絲,把腸胃灌的未有壹點縫隙。還有鍋盔、手搟面、驢蹄子等,都滿足了口味。有時幾家歡聚,就自己動手,拌幾盤葷素涼菜。娥就拿出小弟珍藏白酒,招待大家。每人給兩位老人端酒敬酒,老父不勝酒力,以茶代酒,老母卻是來者不拒,杯杯見底,此番情景著實讓人興奮。酒精下肚,言語豐富,氣氛熱烈,歡歌笑語充滿了整個小院。每次告別老人時,除了胃飽肚圓,還有捎壹份裝滿塑料袋的禮物,不是新鮮桃杏,就是曬幹核桃,還有蒸饃、面皮等食物。看著老人知足執意的神情,只好從命。
四,開明的老人
小院的主人是又能吃苦又有品味的老人。他們壹輩子給土地打交道,始終記得“人勤地不懶”的古訓,園子角角落落被利用得滿滿堂堂,連水泥路邊都被撒種了格桑花、六月菊和太陽花。過去,吃不飽,想種的是莊稼,誰還舍得種花種草,如今,壹個老農民也有了雅興,院裏院外,房前屋後都是花草的世界。
每次去小院,叔和姨只要聽到汽車聲,就早早迎候在門前。面掛笑容,興奮歡喜地招呼。朋友們也和我壹樣,都會受到熱情的歡迎和款待。自己也像回家壹樣,給老人呈上薄薄心意,再撒嬌似地說壹番虛假的謙辭。
叔和姨,不僅對人熱情好客,還能與時俱進。他們對兒女教育的非常成功。三個孩子先後考上學校,當上幹部,在村裏影響很大。他們以自己的德性贏得大家的尊敬。他們身先士卒,堅持看報學習,進入耄耋之年依然頭腦清楚、言語不亂,對人對事通情達理、順勢開明。
他們都培養了自己的愛好。叔喜歡聽和講歷史故事,而且記憶力特強。他識字不多,卻堅持看兒女們拿回的書報。他給我們講金鎖關楊六郎,講照金薛家寨,講陜北紅軍劉誌丹等,講得栩栩如生,不差於廣播上說書的。姨喜歡看新聞,每天新聞聯播她都看,報紙上登的國家大事和方針政策,她都清楚,給我們溝通起來非常順溜。
提起現在的日子,兩個老人感慨萬分。不停地重復著:***產黨的恩情不能忘,政府的好處要記得。哪朝哪代,哪有給農民發錢的政府。他們說自己有福氣,遇到了好年代,有了好兒女。每月什麽都不幹,還有養老金。如叔和姨這樣的老人,在農村比比皆是,他們享受著國家補貼,有尊嚴地頤養天年。但能像叔和姨這樣堅持勞作的已經寥寥無幾。
看著不斷變化的小院,看著越來越漂亮的小院,由衷的敬佩小院這兩個老人。他們愛這裏的壹切,包括過去和現在,他們不舍得這方水土,他們還要用辛勤的勞作創造著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要在這片深情的土地上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兩位老人,用自己的善良和勞動,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尊嚴,贏得了兒女及兒女朋友們對他們的喜愛與惦念。看著滿臉幸福的老人,自己上前緊緊擁抱他們,心裏默默地祝福他們和天下的老人們永遠安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