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吃的基本上都是的。
雜交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
農財網數據,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其中雜交早秈稻種植面積約0.3億畝,雜交比例約37.5%,雜交中晚秈稻種植面積約1.7億畝,雜交比例約77.3%,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17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
據農業部門不完全統計,東北稻區水稻常年種植面積500萬公頃以上,目前全部為都為常規稻品種。
擴展資料:
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Beache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Beache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後來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選育法來培育雜交水稻,提出可以尋找合適的
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來作為培育雜交水稻的基礎。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還提出了壹系列的水稻育種新方法,比如趕粉等,但是最後由於種種原因沒法完成雜交水稻的產業化。
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全國性的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後又成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