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
這句話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長篇樂府詩《琵琶行》。
原文選段: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鞍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譯文:
她說我原是京城負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長安城東南的蝦蟆陵。彈奏琵琶技藝十三歲就已學成;教坊樂團第壹隊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彈罷都令藝術大師們嘆服;每次妝成都被同行歌妓們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爭先恐後來獻彩;彈完壹曲收來的紅綃不知其數。鈿頭銀篦打節拍常常斷裂粉碎;紅色羅裙被酒漬染汙也不後悔。年復壹年都在歡笑打鬧中度過;秋去春來美好的時光白白消磨。
兄弟從軍老鴇死家道已經破敗;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門前車馬減少光顧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給商人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別離;上個月他去浮梁做茶葉的生意。
擴展資料:
元和十壹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已兩年,在潯陽江頭送別客人,偶遇壹位年少因藝技紅極壹時,年老被人拋棄的歌女,心情抑郁,結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體裁,創作出了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詩人代商婦訴說身世,由少女到商婦的經歷,亦如琵琶聲的激揚幽抑。正象在“邀相見”之後,省掉了請彈琵琶的細節壹樣;
在曲終之後,也略去了關於身世的詢問,而用兩個描寫肖像的句子向“自言”過渡:“沈吟”的神態,顯然與詢問有關,這反映了她欲說還休的內心矛盾;
“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等壹系列動作和表情,則表現了她克服矛盾、壹吐為快的心理活動。
“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抒情筆調,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譜寫了壹曲扣人心弦的悲歌,與“說盡心中無限事”的樂曲互相補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異常生動真實,並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過這個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藝人們的悲慘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