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怎麽樣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怎麽樣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寧波市鄞縣東郊的太白山麓,距寧波28公裏,面積707公頃,是我國最早建立的3個森林公園之壹。公園以寺廟、森林、奇石、怪洞、雲海、晚霞著稱,形成古剎、叢林兩大特色,既是遊覽勝地,也是植物生態學的科普教育基地。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景點

天童名勝三關

森林公園以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古跡結合,形成了天童三關十景。三關,即萬松關、鐵蛇關、清關。十景為深徑回松、鳳崗修竹、玲瓏天鑿、太白雲生、清關噴雪、雙池印景、西澗分鐘、東谷秋紅、平臺鋪月、南山晚翠。

萬松關:自少白嶺腳起,到天童寺門前,青松夾道,綿延十余裏。

鐵蛇關:即少白嶺,這裏有座“五佛鎮蟒”,傳說唐代會昌年間,天童寺高僧心鏡禪師用此塔鎮毒蟒。

清關:天童寺外萬工池畔的壹座橋,有“清關噴雪”景觀。

天童名勝十景

深徑回松

舊時自小白嶺起古松夾道,宋王安石有“二十裏松影若城”稱。俗稱萬松關。小白嶺上建五佛鎮蟒塔,傳說有鐵蛇作祟,佛以石饅頭誘之,鎮於塔下,俗稱鐵蛇關。今嶺上偶可拾得石饅頭,珠冠形,徑約20厘米,外層白色,內為褚色物質,如餡。今嶺上塔猶存,重植古松徑壹條,約10公裏,有伏虎亭、古山門和景倩亭隱於松濤間。深徑兩側,世稱千年雲松。

鳳崗修竹

寺東有青鳳崗,山腳幽徑,鳳尾修竹婆娑蔽空,傳說曾有鳳來儀,乃名。盛夏涉此,清涼沁人。

西澗分鐘

寺西有澗,又稱羅漢溝,苔滑林深,流水淙淙,有千年古藤鉤掛兩岸,稱羅漢藤。天童國家森林公園夜闌人靜,梵鐘鳴響,越澗至靈瓏巖,有回聲反傳,似兩岸各鳴鐘聲,地以澗分。

雙池印景

寺有內外萬工池,舊為放生池。池水清澈,遊魚可數,碧瓦朱檐倒映池中,有入桂宮之佳趣,傳說曾有觀音現世於玲瓏巖,為雙池倒映,平添壹層神奇色彩。

清關噴雪

清關橋引雙池水,溪流橫溢,瀑布飛濺,似雪噴湧,遂成勝景。傳說有青蛇盤亙,與萬松、鐵蛇合稱天童三關。

玲瓏天鑿

玲瓏巖為太白支脈,巖壁危立千仞,奇石嶙峋,古木蔥蘢,王安石遊天童時於此聽猿啼。由寺西循徑而上,過六角亭、貞壽橋、甲壽泉、甲壽坊到盤陀石,扶醉步百級,即到玲瓏巖,上有觀音洞水月亭。

東谷秋紅

太白山東谷舊時楓林向晚,至深秋,葉紅如血,壅塞山谷,似霞似荼。四周青山中,裹挾紅楓,景色如畫。

太白生雲

寺旁太白山為鄞東第壹高峰,晨昏嵐靄繚繞;陰雨雲霧如蒸,清風拂雲,穿壑出岫,猶如青峰吐雲,有漫舞鮫綃之姿。

南山晚翠

古山門前,有南山如屏,晴日黃昏,夕陽映照,翠色愈濃,其時遊人乘興而歸,意外又見壹景,別有壹番滋味。

平臺鋪月

寺內藏經閣前有石砌曬經臺,開闊平坦,宛如玉臺,浩月臨空,青光鋪地,其實四圍重山叠屋厚重如寮,滿臺銀輝則突兀光明,幽境中別具壹番聖潔。此外,唐代的獅子柏,明代的羅漢藤,似從天而降的覺磐石都各具特色,天趣自成,為名剎增添古色天聲。

十景中以玲瓏天鑿最為著名。“洞天東諸峰,太白最居上,其中玲瓏巖,小有洞天曠。”(全祖望詩)。從寺右石砌步道進天童森林公園石牌樓,循石砌山徑拾級而上,沿途有聽濤亭、玲瓏洞、玲瓏巖、甲壽泉、甲壽坊、磐陀石、悟心洞、飛來峰、拜經臺、善財洞、觀音洞等景點,數步壹景,峰回路轉,步步升高。玲瓏天鑿洞奇、石怪、峰險、玲瓏精巧,宛若天成,山坡上濃綠鎖幽,林木蔥郁,藤蕨遍生。登上飛來峰可鳥瞰東南群峰及天童寺全貌。石階盡處,攀巖可上太白峰頂,觀看天童森林公園蒼山如海的大自然景觀。此處是天童森林公園常綠闊葉林發育最成熟的地段,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和科普教學場所。

深徑回松為入寺松徑,從“優虎亭”至“景倩亭”,全長1.5公裏。高大參天的千年古松,故有“壹路尋幽數碧峰,林蔭路轉忽聞鐘。到來坐聽濤聲壯,半是溪流半是松。”古詩贊譽。

門市價: 20元

東錢湖位於寧波市東側,距市中心十五公裏,湖的東南背依青山,湖的西北緊依平原,即東經121°34′,北緯28°52′,是閩浙地質的壹部分,系遠古時期地質運動形成的天然潟湖。東錢湖作為海跡湖泊,是浙江省最大的內陸天然淡水湖。南北長8.5公裏,東西寬6.5公裏,環湖壹周約45公裏,全湖面積為20平方公裏左右,比杭州西湖大四倍。

東錢湖全湖可分為三個部分:西湖以師姑山、笠大山為界,稱"谷子湖";東北以湖裏為界,稱“梅湖”,此湖已於1961年廢湖,建立梅湖農場,其余湖面稱為寧波東錢湖“外湖”,外湖自1976年建成湖塘邊後,又分為南、北二部分。三者合起來統稱為“東錢湖”。東錢湖周圍山並列、秀峰崢嶸,千姿百態;它的東南方雄峙著福泉山,西北方橫亙著月波山;東北方則圍以龍蜷山和梨花山,前對白雲後忱目塔,陶公山巍峨地虎踞其北,百步尖屹立於遇,二靈與霞嶼遙對,大慈***隱學相望。四周有七十二條溪匯流於湖;三峽溪傾於東,泉月溪灌於西,郭童溪流於北,象坎溪註於南,其余如上水、下水、韓嶺、青山、黃菊、紫場,大慈等溪 ,縱橫貫註,匯成煙波浩渺的東錢湖。因而素有“西子風光,太湖氣魄”之稱。

寧波東錢湖東錢湖又是寧波重要的水利工程。環湖有七堰九塘其布四周。七堰是:錢堰、梅湖堰(廢)、粟木堰(廢)、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九塘為梅湖塘、梅湖堰塘、粟木塘、莫枝堰塘、大堰塘、平水塘、錢堰塘、方家塘、高湫塘。東錢湖壹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約1374毫米,最低氣溫零下8.3°C,最高氣溫38.5°C,年平均所溫為16.2°C。由於湖水調節氣溫,既宜於農業精耕細作,旱澇保收,也利於航運和消暑避寒。東錢湖水灌溉鄞縣、奉化、鎮海八個鄉五十余萬頃農田,使環湖農田歲歲豐登。寧波過去有句俗話:“田要東鄉,兒要親生”。東鄉的田,年年高產,靠的就是東錢湖水 。而且,寧波市區大部分食用水也賴此湖供給。

錢湖十景

陶公釣磯

陶公半島橫亙湖心,遠眺似伏牛飲湖,別稱伏牛山。山巔松柏濃郁,澗麓民居雲集。民間有越大夫範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隱居垂釣於此之說。範蠡壹名陶朱公,後人因此改名為陶公山。舊說牛頭渚曾為範蠡垂釣處,遂名“陶公釣磯”。南宋寶慶三年(1227),知府胡榘浚湖後在此築煙波館、天鏡各壹,今均廢。

余相書樓

湖北月波山麓有平疇瀕水,山竹岸柳掩余相書樓映成趣,臨澗聽空山鳥語,登高眺兩湖煙波,堪稱錢湖眉眼之地。 宋淳熙五年(1178),史浩建月波寺於此,並壘石為巖築成石窟“補陀洞天”。明萬歷元年(1573),余有丁在月波寺廢址四圍劃田百畝,築五柳莊,神宗禦書“名山洞府”以贈。余搜羅天下園林之勝,擇其精要而用,壹竹壹樹皆獨具匠心。因感陶淵明《歸去來辭》,莊園內樓榭亭居均以辭意名。余有丁官至禮部書,授文淵閣大學士,晚年在此讀書自娛,其莊園遂以“余相書樓”傳世。莊園書樓今已蕩然無存,其地今改為海軍療養院,然聲名依舊。

霞嶼鎖嵐

東錢湖岸線曲折,湖心常孤懸綠洲,以霞嶼、煙嶼奪目。霞嶼遙對陶公,背依福泉峻嶺,山嵐積郁,水氣彌朦,遠眺孤嶼鎖霧,強鈐中流。宋開慶元年(1259)前後,資政殿大學士史巖之在島上鑿石窟“補陀洞天”,並在其旁築霞嶼寺,其寺於明洪武十九年(1380)廢,宣德八年(1433)重建,清末又廢。石窟也於此前後淤塞荒廢。1976年浚湖時被發掘面世,石洞為東西向隧道,長40米,高寬均約3米,中有石窟,成洞中之洞,洞龕內鏤有石佛、石龍。

二靈夕照

二靈半島突兀於湖東,取山靈水靈而名。“東錢湖之名山水不可以壹二數,而二靈為最奇”。(元戴良《二靈山房記》)其地有奔馬飲江,遊龍赴壑之勢,湖山景觀獨尊二靈。宋初,錢文王命韶國師在山上建七層石塔壹座,山下有金蘭庵,宋熙寧末(1080前後),左正言陳禾築二靈山房讀書於此。後知和禪師將其改為二靈禪院,宣和間(1119-1125)重修塔院,建炎四年(1130)毀於兵火,紹興間重修。明太祖賜住山詩13首。 永樂間寺廢。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清末又廢。今已修復。宋塔俯臨清波,每當夕陽西薄,湖面塔影橫斜,為二靈最美之時。

蘆汀宿雁

谷子湖有小島稱瓜嶼,壹堤連岸。宋端平間(1234-1236)上建嶽鄂王廟,後屢蘆汀宿雁廢屢建。廟旁沙洲舊時蘆葦連片,秋深魚肥、北雁南飛時,有古槐倚風,哀鴻陳空,更顯蕭瑟氣象。1990年,東錢湖風景名勝區開發基金會集資17萬元,將嶽廟及廟內十余幀清代匾額修繕壹新。

白石仙枰

白石山為東錢湖北高峰,玲瓏峭撥,狀貌清奇。上有大石平坡,廣約六址平方米,傳說有兩仙姑在上弈棋,為牧童窺見,才把天機識破,故事傳遍。乃名其石為仙枰。

百步聳翠

湖西南群峰間有山兀立陡峭,稱百步尖,因其狀似寶劍,有傳說謂能以百步上山尖者,可得壹寶劍,故又名百步劍。昔人有“眾山俱繞膝,高鳥僅翔腰”形容其高峻。清鹹豐未年(1861)太平軍在此作寨,今留有古城寨基數座。

上林曉鐘

福泉諸溪以上、下水著名。緣上水溪行,有桃林夾岸,幽谷處有小村橫街,北宋乾德間(963-968)建壽寧禪院。南宋丞相史浩在其旁甃石百余丈,宛若天成,稱“假巖”。清康熙間(1662-1722)僧超濟重構佛殿,更名上林寺。每當曉鐘敲響,澗谷***鳴,愈顯空山清幽。

雙虹落彩

東北部梅湖未湮時,自成格局。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利用浚湖淤泥,在邵家山至楊家山間築成分湖長堤稱五裏塘,塘寬七八米,首尾各建石拱橋壹座,東為下虹橋,西稱上虹橋。暮春初夏,雷雨過後,上懸虹霓,下伏弓橋,故取李白“兩水夾明鏡,雙虹落彩橋”詩意,名其景為雙虹落彩。

門票: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