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面對“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級預警”,糾正從情緒入手

面對“暴力娃”,父母需建立“三級預警”,糾正從情緒入手

這段時間,妹妹帶著Tim 三歲的小表弟多多 來家裏小住,誰知道兩兄弟見面後才和平相處了壹個下午,晚上就“開打”了。聽到哭聲後,我們火速趕往事故現場,小表弟多多壹邊哭壹邊跺腳,Tim壹臉擔心站在壹邊。我問Tim發生了什麽,Tim說他剛拿起來壹輛遙控 汽車 , 多多就沖過來打他。

妹妹壹臉無奈:“Tim說的八成是事實, 最近他真的很喜歡打人 ,我都頭痛死了。”隨即轉向正在哭的多多:“哥哥都沒哭,妳哭什麽,哪個手打的人,給我伸出來!”我看到妹妹要動手打多多,連忙攔下來,告訴她 別以暴制暴

家有壹個打人成慣性的孩子,媽媽爸爸壹定都非常緊張,在家擔心是自己慣得, 出門擔心 他攻擊別的小朋友。但是有沒有發現,雖然 嚴肅對待,壹見到就糾正 ,但是 寶寶的行為還是沒得到改善 ,這是為什麽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揭開疑惑。

為什麽寶寶愛打人?

有壹次我去公園散步,遠遠就聽到壹位媽媽在質問自家孩子:“妳說,妳為啥要打人?”小男孩只是嗚嗚哭著。其實無論怎麽詢問,孩子 不知道 自己為啥要打人,他甚至 不知道 自己的 這種行為是“打人” 。同樣錯誤行為背後, 原因卻各不相同。

第壹:精細動作發展滯後

很多人都聽過笨笨小熊的故事,小熊力氣很大,當他表達善意的時候,總是會弄傷別人。 如果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滯後,或許他本來友善的動作,都會變成“打人”。 比如本來想要摸小朋友的頭,卻成了“打頭”, 本來想擁抱,卻變成了推搡。

第二:習慣用“打”表達情緒。

三歲的孩子如果突然受到威脅,或者感覺到劇烈的情緒,壹般會自然而然的采用兩種方式,哭或打人,也有兩種情況壹起出現的。比如Tim的表弟多多,打人後又哭,其實就是在用“打人”表達情緒。

第三:父母的錯誤示範

孩子打人後,妹妹也想用“打手”的方式讓孩子改掉打人的習慣,但是 這是壹個悖論 。如果打人應該受到懲罰,那麽懲罰者本身也要受到懲罰。正是這種 錯誤的示範, 讓孩子認為:如果 對方做的不對 就要去打他 。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可以使用暴力。”

說教和懲罰為啥不管用?

正如上文中所說,用暴力的形式制止孩子的暴力,是非常荒誕的。但在私信中,很多家長告訴我,他們也知道這壹點,所以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父母都及時制止,然後進行教育,然而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比如壹位叫作@貓有魚的粉絲就告訴我,她會 給兒子耐心地講 ,如果妳壹不滿就動手打人,就會傷害到別人,包括媽媽爸爸。媽媽爸爸會疼也會傷心。但即便這樣,她的 兒子卻壹而再再而三 的因為不滿而動手打人。

為什麽會這樣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壹個人不會騎自行車,但是走路去又要走很久,騎自行車是最好的方案。即便給他講再多騎自行車的好處,他依然不會騎車,只能選擇走著去。 對於孩子, 理智的表達情緒並不是天生就會的 ,之所以會哭和打人,因為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情緒反應,回到腦科學領域,就是杏仁核控制下的 “逃跑”和“戰鬥”。

因此,想要糾正寶寶們愛“動手”的習慣,關鍵是要 從情緒控制出發 ,否則用再多的大道理和懲罰,都只能無功而返。

寶寶打人的“三級預警”

曾經有位朋友,她特別苦惱的跟我傾訴,說自己家孩子有“暴力傾向”,最近總是會打她,玩得 高興也會打她,無聊也會打她,不滿也會打她 。有壹次甚至還在看電視時咬了朋友壹口。她抓住孩子的手壹頓訓斥,小家夥甚至 還笑了笑 。從她的描述中不難看出,孩子並不是喜歡打媽媽,而是在媽媽挨打後的反應中,獲得了快樂。這是典型的“反應過激”,甚至從某種角度上說,也是孩子打人的原因。為了避免過度反應,又能糾正寶寶的行為,我麽妳需要建立 三級預警系統,分情況應對。

第壹級:無意傷人

嚴重程度:

如何分辨: 孩子打人後顯得非常無辜,或者拒不承認自己打人了。比如說:“我只想抱抱他”孩子打人前也沒有情緒波動,幾乎是突然發動“攻擊”。

應對方式: 多多練習精細動作,用串珠子、搭積木、捏彩泥等 遊戲 ,鍛煉孩子手指的精細程度,和對力量的控制。

第二級:無聊打人

嚴重程度:

如何分辨: 有些爸爸媽媽覺得,既然孩子不是惡意攻擊,事情就沒那麽嚴重。但其實因為無聊而打人咬人也需要糾正。如果孩子攻擊的對象大多數時候是照顧者,而在打人後會 等待對方反應 ,並且 流露出滿足的情緒。 那就可以斷定,熊孩子是因為無聊和有趣而打人的,他把打人當成了 遊戲 。

應對方式: 無視他是最好的辦法,無論是講道理還是懲罰,都會進入到孩子的邏輯:我很無聊,打人才有人理我。 避開他無視他 ,他就會放棄這種行為

第三級:慣用暴力表達情緒

嚴重程度:

如何分辨: 孩子打人時伴隨著劇烈的情緒,打人後可能會哭。除了打人可能還有摔東西、大喊大叫等表達情緒的行為。

應對方式: 首先應當讓孩子知道, 打人是不正確 的行為。然後再告訴他們該 如何控制情緒。

堵不如疏,教孩子正確表達

當孩子用打人的方式表達情緒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制止。比如馬上按住他的手,厲聲對他說打人不對。這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教會孩子如何表達情緒,那麽只會讓他走向另外壹個極端: 認為“憤怒”是不好的 ,從而開始 壓抑自己 的情緒。那麽該如何教會他們正確表達呢?

第壹步:讓孩子的激烈情緒變得緩和。

開始動手打人的孩子,情緒往往非常激烈,用抓手或者大聲呵斥的方法,非但不能讓他們平靜下來,還會加劇對抗的情緒。建議爸爸媽媽 用擁抱的方式阻止孩子 ,盡量平靜堅定地對他說:妳這樣是錯的。

Tips:在Tim有打人苗頭的時候,我會采取 Time out 的方法,找個安靜的地方,告知錯誤後,強制孩子待在“犯錯椅子”上,幾歲就待幾分鐘。時間到了再說壹遍他犯了什麽錯誤,擁抱壹下鼓勵他壹定可以改正。

第二步:幫孩子表達他的感受

在兒童心理學中,凡是動手不動嘴, 大多是“前語言期”的表現。 也就是說,他不知道該怎麽用語言來表達,只好直接上手。舉個簡單的例子,媽媽在家裏工作,寶寶很無聊,但是卻不知道那種感覺如何表達,只好跑到媽媽身邊捶壹拳踢壹腳。因此當孩子稍微平靜後,我們可以 猜猜他到底怎麽了 ,感覺被描述出來,他也會覺得很舒服。

第三步:幫孩子找到正確發泄情緒的途徑

情緒不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比起孩子,我們有太多方法來消化情緒。比如吃頓好吃的、出去跟朋友聊天、逛街或者清空購物車。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如果不能哭,不能叫,也不能打人,情緒該去哪裏呢?

因此,我們得 幫孩子找到處理情緒的好途徑 ,比如扔靠墊,或者朝著某個洞口大喊,或者躲進壹個小角落,打沙袋等等。每次孩子用了正確方式處理憤怒,我們就大力表揚,知道這種處理情緒的方式 形成習慣

小辮子媽有話說:

相關鏈接壹:辟謠:孩子要有怕的人?讓孩子有“規則感”,勝過權威式教育

相關鏈接二:4種家庭出生的孩子最幸運,輕而易舉孩子就優秀,妳家是這樣嗎?

相關鏈接三:六個教育孩子的方法,妳的孩子不能再溺愛下去了,不然會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