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義:甚至。
源自《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後》: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
古義:造成
源自《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隆中對》
孤不度得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
古義: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果
源自 《六國論》
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今義:
①副詞。表示事情達到某種程度:試題很簡單,妳不至於不及格吧?
②連詞。表示另提壹事或另壹情況:文章寫得很通暢,至於生動,是進壹步的要求。
③到達: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
2. 文言文 至於什麽意思1、亦作“ 至於 ”。
至;達到。於,助詞,無義。
示例: (1)先秦·先秦諸子《書·盤庚上》:“王命眾,悉至於庭。” (譯:王命令眾,全部到院子裏。)
(2)宋·蘇軾 《表忠觀碑》:“是以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舞之聲相聞,至於今不廢。” (譯:因此百姓到老死,不認識兵器,四時遊戲,歌舞之聲相聞,到現在沒有廢除。)
2、連詞。表示另提壹事。
示例: (1)現代·魯迅 《且介亭雜文·論“舊形式的采用”》:“註意於大眾的藝術家,來註意於這些東西,大約也未必錯,至於仍要加以提煉,那也是無須贅說的。” (2)明·袁可立《報毛文龍戰事疏》:“至於滿浦昌城之舉,當以趕殺首級,獲奸細夷器等項為實功。”
(譯:至於滿浦昌城的舉動,當以趕殺首級,擒獲奸細夷器等項為實際功績。) 3、連詞。
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竟至於,甚至於。
示例: 唐·李大師、李延壽《北史·魏彭城王勰傳》:“自孝文不豫, 勰常居中,親侍醫藥,夙夜不離左右,至於衣不解帶,亂首垢面。” (譯:自孝文帝身體不適,元勰常在中,親自侍奉醫藥,日夜不離左右,至於衣不解帶,蓬頭垢面。)
4、連詞。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結果。
猶以致於。 示例: 現代·魯迅 《書信集·致翟永坤》:“我因居處不大,所以書籍稿件,無法布置,至於常易散失,實為困難。”
(譯:我因生活不重要,所用書籍稿件,無法安排,至於常易散失,實在是困難。) 5、連詞。
猶即使是,即便是。 示例: 春秋·孔子《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現在的孝道的人,這是能養。至於犬馬,都能有養;不敬,又有什麽區別呢?) 6、副詞。
表示出乎意料。猶竟然。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少年飲之,至於口鼻出血,蓋性極暖也。” (譯:年輕人喝的,竟然口鼻出血,這是極其溫暖的。)
擴展資料:
百度百科 - 至於。
3. 古文中的“至於”該怎麽翻譯至於zhìyú[as for]∶表示程度、範圍至於他,是壹定會來的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
(至:動詞,抵達。)——清·姚鼐《登泰山記》至於勸善規過足矣。
——清·劉開《問說》[as to]∶表示另提壹件事至於我個人的意見,以後再提[as for;go so far as to] 連詞。表示提出另壹話題,用在下文開頭,為現代漢語所沿用至於斟酌捐益。
——諸葛亮《出師表》至於負者歌於途。——宋·歐陽修《醉翁亭記》至於怨誹之多。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至於農夫小民。——宋·蘇軾《教戰守》。
4. 文言文“至於”、“以至於”和“乃至於”的詞性、詞義,以及相同點至於:1、連詞。表示另提壹事。例如:《國語·周語中》:“其貴國之賓至,則以班加壹等,益虔;至於王吏,則皆官正蒞事,上卿監之。” 2、連詞。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猶竟至於,甚至於。例如:《北史·魏彭城王勰傳》:“自孝文不豫,勰常居中,親侍醫藥,夙夜不離左右,至於衣不解帶,亂首垢面。”3、連詞。承接上文,表示下文是上文引出的結果。猶以致於。例如:《後漢書·宦者傳論》:“竇武、何進,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囂怨,協羣英之埶力,而以疑留不斷,至於殄敗。” 4、連詞。猶即使是,即便是。例如:《論語·為政》:“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以至於:1、連詞。猶言直至,直到。表示在時間、程度、範圍、數量上的延伸。例如:《左傳·昭公十六年》:“恃此質誓,故能相保,以至於今。” 2.連詞。表示由於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了下文的結果。 例如: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德宗時,楊炎、盧杞為宰相,皆奸邪用事,樹立朋黨,以至天子播遷,宗社幾覆。”
乃至於:副詞,表示辨別或出乎意料之外,可譯為:竟然,不過。例如:《古代漢語語法》:判斷句的謂語是對主語所表示的人、物、事作出的判斷,常由各種實詞性詞語,乃至於介賓短語及個別的副詞加“也”之後構成。
5. 求文言文翻譯賢愚壽要,死生禍福之理,固兼乎氣數而言,聖賢未嘗不論也。
翻譯賢者愚者長壽早夭,死生禍福的道理,原本就有命運氣數的說法,古代聖賢也曾有所論及。
余亦鬼也。使已死未死之鬼,作不死之鬼得以傳遠,余又何幸焉?
翻譯我其實也是人間之鬼呀!倘使我能讓已死和未死之鬼,成為人間不死之鬼得以流傳長遠,我又是何等幸運啊!
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乃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
翻譯唐太宗即刻召見馬周,沒到達的期間,曾四次派遣屬下去催促.到了晉見後,唐太宗與馬周談得很高興.授予他監察禦史壹職,並連官中書舍人.
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
翻譯比之我所派遣之人,還是他比較合乎我的意思.
6. 求文言文翻譯司馬光,字君實,是峽州夏縣人,父親司馬池,擔任天章閣特制。
司馬光七歲時,風度壹如成人,聽人講《左》,非常喜歡,請他為自己的家人講授zd,直到了解它的大意。從此手不離書,不知饑渴寒暑。
(壹天)壹群小孩子在庭院玩,壹個孩子登上水缸,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跑開了,(只有)司馬光搬起石頭砸缸使之破,水迸了出來,孩子得救了。馬光砸缸之後,長安、洛陽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記載下來,廣為流傳。
年齡剛剛滿20歲,生性不喜歡奢華浪費的生活,聽說到別人因為喜事而辦宴席,赴宴時只有他沒有戴花,身邊的人說:“(花是)君王賜戴的,不能違反聖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壹枝花。
7. 求文言文翻譯承慶嘗謂人所以擾濁浮躁,本之於心,乃著《靈臺賦》。
韋承慶經常告訴別人說,人之所以困擾驚慌,輕浮急躁,根源都是在於自己的內心不安定,於是寫下了《靈臺賦》。
若亟毀而敗,則是庇朽木、乘膠船也。
如果這麽快就遭到破壞,那就是在腐爛的樹木下庇蔭,乘著膠船去遊行了。
朽木和膠船是兩個典故。
《論語·公冶長》:“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莊子·齊物論》:“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史記》卷四: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時,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諱之也。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雲:“昭王德衰,南征,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船進王,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其右辛遊靡長臂且多力,遊振得王,周人諱之。”
《靈臺賦》
歲已殫,夜向闌。風威勁,霜氣寒。月斜臨於棟首,河半落於檐端。心耿耿而不寐,魂煢煢而未安。乃振衣危坐,隱幾太息。繹思於今古之津,佇懷於天地之域。粵若天分地開,古往今來。物之播焉成萬品,人之生也配三才。伊生人之為貴,鹹賦職於靈臺。
彼靈臺者,含粹而起,惟神所止。想四大之樞機,執五成之端揆,統精靈之往復,括性命之終始。坎憑慧而宣聽,離假明而暢視。六儀竦而承尊,百骸運而為使。若眾星之拱璿極,猶列國之宗玉扆。夫其鼓動陶甄,範圍涵育。質微用廣,如土圭之準盈縮;精靈器要,譬灰琯之調涼燠。撫二儀之幹運,必用此而休復;閱庶類之區分,亦俟茲而大畜。奧室資明於洞戶,飛軒寄轉於輕軸。靈筠挺防露之篁,孤穎秀捎雲之木。
其高也,巍乎峻峙,傑爾孤標,上幹日月,迥冠雲霄。其深也,如海之渟,如淵之邃,窅萬仞兮沈以清,潛九重兮隱而閟;其平也,周道如砥,君子之夷局;其險也,蜀門若劍,小人之跂躅。彌性場而極覽,溥情囿而環矚,鮮開曠而閑凝,多郁堙而窘促,萌壹緒而千變,兆片機而萬觸。無半刻而恬想,乃終年而汨欲。
大木百圍而窾竅,長河九支而屈曲。怒則烈火扇於沖飈,喜則春露融於朝旭。懼驚懷其若墜,憂結念其如束。或漫漫而川浮,或迢迢而山屬。繁襟霧合而煙聚,單思針懸而縷續。其騖時也,似飛蛾淩亂而投明燭;其趨利也,若饑烏聯翩而爭場粟。力方躓而猶騁,量已傾而未足。吹劍首而聒虞韶,握砆碔而銜荊玉。纖埃不讓於山阜,巨海見排於井谷;沈浮兮靡定,去就兮多途。乍排下而進上,忽出有而入無。轉息而延緣萬古,回瞬而周流八區。形寥寥於衽席,慮渺渺於燕娛。乃榮乃華,如馳如驅。甚飛猱之蹻喬木,遇奔兕之逸修衢。雖杼軸而無已,吾未知其所圖。
爾其清濁兩資,臧否兼司。有縵者而密者,幾附之而益之。勇怯於焉競爽,明晦所以相欺。或外靜而中躁,或情慍而顏怡,或趣睽而跡偶,或言信而誠疑。眉睫兩連而相對,山河萬重而在茲。莫睹其深沈之實抱,徒見其俯僂之虛姿。類陰陽之不測,匹神鬼之難期。不可審之以權量,不可蔔之以著龜。爭度長而自我,各守勝而為師;設皇綱而懸帝制,張地絡而舉天維。雖眾條之所檢轄,在斯軔而不能持。
徵善惡於遙祀,訪賢愚於群冊。軒昊用之而司契,堯舜守之而光宅,湯武任之以為王,桓文仗之而作伯。宏聖道者謂之周、孔,肆兇德者攝為桀、跖,體仁成曾、史之行,毓智舉良、平之策。六國起爭交之端,三方構鼎峙之跡。政焚書而騁暴,巨誦典而崇僻,嚭讒胥而獲誅,靳譖原而受斥。軻發匣而揮匕,如睨楹而抗璧。蕭、朱始諧而末釁,餘、耳初好而終隙。寵包詐而眤躬,牢蘊邪而附石。究回穴於今古,郁繽紛於載籍。匪外物之所嬰,諒乃心之攸敵。
若乃無損無益,不盈不沖。湛虛明其若鏡,坦宏量其如空,靜凝神而合道,動應物而收功。得至無於象外,垂妙有於寰中。既吻合而懸解,且兼忘而大同。象罔之珠易索,橐龠之用無窮。入窅冥而超宇宙,翔寥廓而矯樊籠。斯上聖之神理,邈先幾而感通。諒凡情之靡得,徒仰止於余衷。
至於宅義依仁,棲貞履順。崇禮讓之扃闥,聳溫恭之墻仞,赴(左角右是)壑而全忠,處龍鄉而執信。情居損而能酌,時處遯而無慍(註:壹作道在恒而不振),遊書圃而摭芳,挹文河而澡潤,循雅度而成則,服嘉言而遣吝。乃懿士之清規,實吾人之所徇;持弱操而知勉,飭微躬而底慎。思不忮而不求,絕相靡而相刃。慨投筆而長想,聊綴音於末韻。
8. 求文言文翻譯、回國後,將即廉頗,相即藺相如。
兩人失和。相如路上遇見謙頗,即退讓。
在那個時候,誰能做到這點?相如門客問原因,相如說: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看古今英雄豪傑所做所為,大概都是這樣吧。
所以我認為:妳們壹定不要隨便聽別人的話就相信,接受類似的教訓。況且我覺得。
相如的才能,沒有能比的上的。古今英傑只有壹二個人可比。
他們是對還是不對?如果對,就是看見雪紛紛無邊無際也沒有什麽遺憾。我也不會有“後悔他跟著我,而不能盡遊玩的樂趣了”。
看來,可能是寫的壹篇評論《將相和》的文章,因後面提到《遊褒禪山記》作者可能是王安石 附:題中多次提到其字,現譯如下,並附常用虛詞用法。 5、指示代詞,可譯為那 6、副詞,表示推測語氣,可譯為大概 7、副詞,表示祈使語氣,可譯為壹定 8、代詞,可譯為其中 9、連詞,表示選擇關系,可譯為是……還是 10、連詞,表示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要是 11、助詞,補足音節,可譯為不譯 12、代詞,可譯為他 常見文言虛詞對譯 而:妳,妳的; 並且,而且,來,可是,地,如果; 就,才。
何:多麽;哪裏,什麽,為什麽,怎麽。 乎:於,在;嗎,呢,吧。
乃:才,卻,竟,甚至;妳,妳的。 其:大概,或許,難道,還是,應該;是……還是……;他(他們),他(他們)的,我(的)其中的,這(個),那(個)。
且:暫且,姑且;將要;況且,尚且,而且,並且。 然:然而;這樣;……的樣子;地。
若:如果;妳,妳的。 所:……的人,……的事,……的地方,處所。
為:被,替,因為;呢。 焉:它,哪裏;不譯,呢,……的樣子,……的聲音;於此,於之。
也:用於句末、句中,不譯。 以:通“已”;因為,而且,來,著;因為,在……時候,憑,把,用。
矣:了。 因:因為,由於,趁著,憑借,經過,通過;於是,便。
於:從,比,對,和,與,向,在。 與:和,跟,同;呢,啊。
則:就,卻;那麽,如果。 者:句中不譯;的人、的東西、的事情,個,樣,項;……時候。
之:的,主謂之間,提賓標誌,詞尾均不譯;他,我,這(些、個、樣)。 常見文言固定結構對譯 誠……則……,如果……那麽(就)……。
得以:能夠。 俄而:不久,壹會兒。
而況:何況,況且。 而已:罷了。
否則:如果不……就……。 何乃:何況是,豈只是;為什麽竟。
何其:為什麽那麽,怎麽這樣;多麽。 既而:隨後,不久。
既……且……:又……又……。 見……於……: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來,足以用來;可以,能夠。
乃爾:居然如此,竟然如此,這樣。 且夫:再說,而且。
然而:這樣卻;但是;(既然)這樣,那麽。 然則:既然這樣,那麽,如果這樣,那麽。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庶幾:或許,可能;差不多;但願,希望。 雖然:雖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謂:所說的,所認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為什麽……;用來……的方法,用來……的東西,是用來……的,用來……的地方,用來……的人(事),靠它來……的。
往往:處處,到處;常常。 唯……是……:只。
為……所……:被。 未嘗:從來沒有。
謂……曰……:對……說,告訴……說;把……叫做……。 謂之:稱他是,說他是;稱為,叫做。
無幾何:沒有多久,不久,壹會兒。 無慮:大約,大致。
毋寧,無寧:寧肯,寧願;莫不是,不是。 無所:沒有……什麽人(或物),沒有什麽……;沒有什麽地方……,沒有什麽辦法,沒有條件……。
無以……為:用不著。 無以:沒有用來……的東西、辦法,沒有什麽用來,沒有辦法;不能,無法。
無庸:不用,無須。 無由:不可能,無法,無從。
相率:竟相,壹起。 相與:互相,相互,彼此。
;同妳;壹起,***同;相處,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壹何:多麽;為什麽……那麽……。 壹切:壹律,壹概;權宜,暫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為……所以……。
以是:因此。 以……為……認為……是……,把……當作……;讓……作……,任用……為……;用……做……,把……作(為)……。
以為:認為他(它)是,認為;用它來。 以至於:壹直到;結果。
因而:據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麽……;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辦法。
有以:有條件,有辦法,有機會,能夠。 於是:這時候,在這裏,在這種情況下,由於這個原因。
之謂:叫做,就是,才算;這就叫做;就是,說的就是。 之於:對待,對……的態度(做法);同,對於;同……相比。
至於:到了,壹直到;竟至於,結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據什麽……?憑什麽……? 何所……?所……的是什麽? 奈何……?……怎麽辦?……為什麽? 如……何?奈……何?拿……怎麽樣呢? 孰與……?與……相比,哪個……? 安……乎?怎麽……呢? 獨……耶?難道……嗎? 何為……?為什麽……? 何……哉?怎麽能……呢? 何……為?……幹什麽呢? 何……之有?有什麽……呢? 如之何……?怎麽能……呢? 獨……哉?難道……嗎? 何其……也!怎。
9. 文言文固定結構無乃……乎——恐怕。。。吧。
孰與——與誰
得無……乎(耶)——該不會。。。吧?
無以——沒有用來。。
無所——沒有所(動詞)的。。。(後跟動詞,構成所字結構)
何……為——為什麽。。。呢?
有所——有所(動詞)的。。。(後跟動詞,構成所字結構)
然則——連詞,用在句子開頭,表示“既然這樣,那麽…”
是以——所以;因此
是故——因此;所以
所以——所用;用來。。。的
豈……歟——難道。。。嗎?
直……耳——只不過。。。罷了
庸……乎——豈,怎麽。。。呢
=================
個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