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官能癥的發生與心理社會因素常有很密切的關系,因此,心理治療在神經官能癥的治療中占據重要地位,常用的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以及森田療法。同時輔以藥物治療,減輕不適。此外,針對不同類型的神經官能癥,除心理、藥物治療外,必要時醫生可能會給予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
1、抗焦慮藥
(1)苯二氮?類藥物(BDZ):BDZ可較快改善神經官能癥患者的失眠和緊張不安等軀體性焦慮癥狀,建立起對治療的信心,從而進壹步緩解心理性焦慮癥狀。臨床常用的BDZ如長效類的氯硝西泮等,中效類的阿普唑侖、艾司唑侖和勞拉西泮等。常見不良反應為困倦乏力和過度鎮靜,可出現某些運動協調障礙、發生記憶減退(可逆),並可導致藥物依賴及撤藥反應等。由於BDZ對胎兒有不良影響,孕婦絕對禁止使用。
(2)非苯二氮?類藥物:普萘洛爾為β受體阻斷劑,有明確的抗焦慮效能,尤其對軀體性焦慮和期待性焦慮有良好反應,起效也很快。丁螺環酮和坦度螺酮屬5-羥色胺部分激動劑,為壹類化學結構、藥理和臨床作用與BDZ不同的抗焦慮藥。這類藥物起效比BDZ慢,其優點是無BDZ的某些不良反應,不會對運動協調和記憶產生影響,也未見藥物依賴;其抗焦慮而無鎮靜作用既是優點又是缺點,對於大多數伴有睡眠障礙的焦慮患者,可能難以接受。
2、抗抑郁藥
(1)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5-羥色胺(5-HT)是壹種神經遞質,通常認為與抑郁、焦慮、強迫等癥狀都與其功能不足有關。常用的藥物有帕羅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蘭、氟西汀等。常用的不良反應有胃腸道反應和性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