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打工文學”相關理論

“打工文學”相關理論

打工文學是指反映“打工”這壹社會群體生活的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歌、報告文學、散文、劇作等各類文學體裁。廣義上講,打工文學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學創作,也包括壹些文人作家創作的以打工生活為題材的作品。若將其內涵及外延做進壹步拓展,它便不僅僅停留在南方,而由南方擴展到內地乃至走向海外。但如果要對打工文學做壹個稍微嚴格的界定,那麽,所謂打工文學主要是指由工廠打工者自己創作的以打工生活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其創作範圍主要在中國沿海開放城市。

《浪子飄》:歐陽壹葉第二部長篇經典職業小說。 簡介:人的心靈裏有壹扇明亮的窗戶,可以照亮自己,同樣也可以照亮別人。我倚靠著這扇窗凝神探頭向外看去,窗外淅淅瀝瀝的下著大雨,滂沱大雨將滿窗的景色籠罩上了壹層濃密的薄紗,顯得格外朦朧。貌似讓我淡忘了以往熟悉的畫面,油然而生的是此時有些陌生而又模糊的雨景。眺望遠處道路上匆匆忙忙的行人,花花綠綠的雨傘遮蔽了他們的上半身,我無法看清他們究竟是誰?只知道他們都是漂泊在外的打工人。

《青春驛站——特區打工妹寫真》:作者安子描寫了16個打工妹在深圳特區的故事,洋溢著勇於開拓的奮鬥精神。這部長篇紀實文學作品於1991年先後在《深圳特區報》、上海《文匯報》連載,1992年被列入海天出版社出版的“打工文學系列叢書”,在打工階層中產生轟動效應,成為深圳文學中第壹部北上的作品,被譽為“打工文學的壹朵報春花”。

《別人的城市》、《下壹站》:《別人的城市》,最早刊發於1990年《花城》雜誌第1期,作者林堅;《下壹站》,最早刊發於1989年《特區文學》內刊,作者張偉明。這兩部小說皆表現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打工者盡管行走於“別人的城市”間有些迷茫,卻在內心深處渴望“下壹站”。1992年,這兩部作品和安子的《青春驛站》、黃秀萍的《可厭的風雨夜》獲首屆“深圳青年文學獎”。

《打工》:作者郭建勛,小說以深圳改革開放30年為背景,描寫了壹群小人物在壹個被虛構地方“天堂凹”所經歷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2008年,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天堂凹》,並在全國公映,這是國內第壹部由打工者創作的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

《無碑》:王十月以文字為小人物樹起壹塊碑,主人公老烏在社會最底層摸爬滾打,但始終堅守正義與良知。這部長篇小說屬中國作協國家重點扶持項目,2009年,該書是廣東省出版集團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推出的精品圖書之壹。文學評論家陳福民認為,在《無碑》出現之後,打工文學才真正名副其實起來,打工文學才真正地令人刮目相看。

《從農村到城市》:作者紅薯公主生長的環境中,無陽春白雪之高雅,亦無千金名流之風尚,有的只是拼博、只是仰望。為激揚文字、追求夢想,離家打工多年,飽受貧窮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