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形態特征
廣翅蠟蟬是不完全變態昆蟲,壹個世代只有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無蛹期,由若蟲直接羽化成蟲。
1.成蟲
初羽化成蟲全身乳白色,通體透明,經過半天左右,體色轉換成固有淡黃褐色。成蟲頭部寬,刺吸式口器,觸角剛毛狀,短小,單眼2個,紅色。體長6—8mm,翅展13—16mm。翅革質密布縱橫脈呈網狀,前翅寬大,略呈三角形,體色呈淡褐色略顯紫紅,被覆稀薄淡紫紅色蠟粉;後翅呈淡黃褐色,半透明,前緣基部略呈黃褐色,後緣色淡。
2.卵
卵長橢圓形,長約1mm,寬0.5mm,表面光滑,卵色初為乳白色略帶青色,漸變淡黃色。
3.若蟲
初孵若蟲體長1mm,尾部無蠟質絲狀物,體被白色蠟狀物。老熟若蟲體長5—6mm,寬3.5—4mm,體形略呈鈍菱形,翅芽處最寬,體色暗黃褐色,布有深淺不同的斑紋,體疏被白色蠟粉,腹部末端有4束白色絨毛狀蠟絲,呈圓扇狀伸出,平時腹端上彎,蠟絲覆於體背以保護身體,有時也作孔雀開屏狀,向上直立或伸向後方。
二、生活史及習性
廣翅蠟蟬在江蘇省射陽縣壹年發生1-2代,以卵於當年生枝條或葉背主脈內越冬。5月底廣翅蠟蟬陸續孵化,經過5齡為害至7月上旬開始老熟羽化,成蟲經20余天取食後開始交配產卵,7月下旬前後為產卵盛期。2代若蟲在7月下旬陸續孵化,9月上旬為羽化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產卵盛期。若蟲有群集性特點,常數頭在壹起排列枝上為害,爬行迅速、善於跳躍。成蟲白天活動為害,飛行力較強且迅速,成蟲產卵在壹年生枝條或葉片背面主脈內,受害處長2—4cm,每處產卵20—30粒,產卵孔均勻排成2縱列,卵交錯斜豎在壹年生枝條髓心及葉片主脈中。孔外帶出部分木屑並覆有白色絨毛狀蠟絲,黃白相間,形似鳥糞,極易發現與識別。每雌成蟲可產120—150粒,產卵期30—40d。成蟲壽命50—70d,至秋後陸續死亡。
三、為害特點
成蟲及若蟲常常在嫩枝、嫩芽、葉背上刺吸汁液。1、2齡若蟲有群集性在葉片背面為害,3齡若蟲分散到嫩枝上為害,若蟲在為害處分泌蜜露,誘發煤汙病,影響光合作用,削弱樹勢。成蟲產卵於當年生枝條、葉背主脈內,影響枝條及葉片生長,壹年生枝條產卵處,8、9月份出現流膠現象,嚴重者產卵部以上枝條枯死,造成枯梢。
四、傳播途徑
1.若蟲跳躍、成蟲遷飛,造成近距離傳播。由於3齡以上若蟲特別善於跳躍、成蟲有短距離遷飛能力,當農事活動時,若蟲及成蟲都有可能轉移到鄰近田塊,繼續為害,並完成世代交替。
2.苗木調運,造成遠距離傳播。近年來,隨著苗木調運的頻繁,將帶有蟲卵的苗木調入本地,是該蟲害傳入的主要傳播途徑。
五、防治方法
1.植物檢疫
在冬春調運苗木時,加強苗木檢疫,發現帶有蟲卵的苗木及時剔除,切斷因遠距離調運苗木傳入蟲害的傳播途徑。
2.農業防治
對在田林木要做到以下兩點:壹是結合冬季田間修剪管理,剪除有卵塊的枝、葉集中處理,減少越冬蟲源。二是利用初孵若蟲有群集性的特點,剪除蠟蟬為害的枝條、葉片帶出田間處理。
3.物理防治
在成蟲為害盛期,使用黑光燈誘殺成蟲,也有壹定的防治效果。
4.生物防治
利用天敵生物,改變廣翅蠟蟬種群的數量,有效地消滅大量害蟲,減少化學防治造成的面源汙染。可以通過營造適合天敵昆蟲生存的環境條件,以及釋放廣翅蠟蟬的天敵昆蟲,如赤眼蜂、中華草蛉、大草蛉、晉草蛉、八斑瓢蟲、龜紋瓢蟲、異色瓢蟲、小螞蟻等來補充自然界天敵昆蟲的不足,達到以天敵昆蟲來控制廣翅蠟蟬種群的目的。
5.化學防治
(1)準確掌握蟲情,嚴格執行防治標準,做到適時防治。壹是林業技術推廣機構要做好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為防治適期提供正確的依據,並制定防治標準。二是充分發揮基層政府的統籌協調能力,利用若蟲期孵化比較整齊,2齡前若蟲不善跳躍性,若蟲期抗藥性差,用藥濃度低,用藥成本少,防治效果較好的特點,積極做好鎮村的同防同治工作,減輕廣翅蠟蟬若蟲的為害。
(2)選擇適宜的噴藥方法,抓住適宜的噴藥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蠟蟬若蟲多集中在新梢及嫩葉的葉背為害,因此,噴霧時要註意噴在新梢葉背處及枝條上,水量要足,噴施均勻。另外,蠟蟬跳躍性較大,要註意同防同治,才能有效減少或杜絕蠟蟬害蟲。在30度的高溫天氣下,噴藥時間最好掌握在早晨露水幹至上午9:00,傍晚16:00以後至天黑前。噴藥要避開下雨天與風力影響霧滴方向的天氣,噴藥後壹小時內下雨的,隔2d重新噴藥壹次。
(3)選擇對路農藥,改進施藥技術,確保防治效果。廣翅蠟蟬是刺吸式口器害蟲,防治藥劑以內吸作用為主。廣翅蠟蟬在若蟲盛孵期,選用80%的敵敵畏乳油+25%的撲虱靈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施,視蟲情隔10d或半月重復施藥壹次,能起到較好防治效果。此外,也可噴灑常用菊酯類農藥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進行防治。由於該蟲蟲體特別是若蟲被有蠟粉,為提高藥效,可在藥液中混用含油量0.3%壹0.4%的柴油乳劑或黏土柴油乳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