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康民(1936年—2018年5月16日),中國秦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博物館學會常務理事,陜西省考古學會理事,中國博物館學會、中國文物學會會員。最早認定兵馬俑是文物並進行修復的人,陜西西安市臨潼區博物館原館長。2018年5月16日晚21時30分,因病去世,享年82歲。
關於“秦始皇兵馬俑發現權”,曾有過紛爭。據媒體報道,2003年12月,當年的打井農民之壹楊新滿曾代表打井農民,聯名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遞交“秦兵馬俑發現人”的資格認定申請,要求博物館頒發證書,確認包括他在內的9名農民的“兵馬俑發現權”。
楊新滿在當年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兵馬俑博物館在介紹兵馬俑發現時,只模糊地說,1974年由農民打井時發現。為什麽不提我們9個人的名字,這不公平,如果沒有我們,能有這個震驚世界的奇跡嗎?”
2013年10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曾發布《秦陵秦俑考古工作紀實:壹號坑的發現、發掘和研究》壹文。文中稱,“就考古知識而言,壹般意義上的科學考古發現,應是指對遺址或遺物的時代、性質以及名稱的基本認識。1974年3月,農民打井挖出的兵馬俑陶片,嚴格來說,不能稱之為‘發現’,準確地說,是‘偶然挖出’,它只是為考古工作提供了發現的線索。”
打井是多人合作的工程,“偶然挖出”兵馬俑應歸功於當年的“打井隊”集體。真正考古意義上的發現,是臨潼縣博物館原館長趙康民。當年,他知曉情況後首次趕到現場,運用專業知識,識別出了 “秦代武士俑”,並對它的時代、名稱有了基本認識,後來,趙康民還將殘碎陶片收集起來,進行修復。
擴展資料:
著作:撰寫出版專著有《驪山風物趣話》、《驪山勝跡》、《臨潼縣誌·文物誌》、《臨潼碑石》。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簡報40余篇。
作為壹名考古學家,趙康民將畢生奉獻給了文博事業,秦俑的鑒定、修復只是他眾多考古功績中的壹部分。“父親壹生低調。”趙康民的兒子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說,葬禮辦得很簡單,沒想到他的去世會驚動世界。
參考資料:
人民網-秦兵馬俑考古發現第壹人離世引關註 享年8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