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什麽是普林斯頓式進攻

什麽是普林斯頓式進攻

首先簡單解釋什麽是Princeton進攻(以下簡稱PO)

PO是由原普林斯頓大學名人堂教練Pete Carril創立設計的壹種旨在幫助運動能力差的球隊對抗運動能力出眾的球隊的進攻戰術,和三角進攻同屬動態進攻(Motion Offence)範疇。

動態進攻的基本哲學是:

1. 運動能夠給防守制造最大的麻煩;

2. 球員必須擁有均衡的傳,切,投三種能力;

3. 組織進攻時必須保持耐心;

4. 球員之間要保持適當的空間;

5. 依賴團隊合作而不是個人能力來創造出手機會;

6. 盡量利用掩護空切出手,而不要挑戰防守最嚴密的地方。

PO可以說是以上哲學的綜合體現,它強調的是利用五個人反復的耐心傳導,掩護,空手跑位,制造出“開後門”輕松上籃,或者掩護後跳投,或者吸引包夾後空位投籃的機會。只要戰術成功後的出手都是無幹擾情況下完成的,因此PO對球員個人單打能力要求不高,但是要求球員有良好的基本功,清醒的頭腦,樂於分享球權的團隊思維,耐心以及瞬時做出合理投/傳/切抉擇的能力。

很多教練都認為PO與其說是壹種戰術,不如說是壹種籃球思想,因為它非常強調兵無定法,沒有固定的戰術套路,而是讓場上每壹名球員去決定當時應當采取的行動,投,傳,還是切?它十分靈活,幾乎可以和任何其他戰術套路結合使用。由於每個球員在進攻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因此PO對球隊的整體戰術素養要求很高,如果有人總腦充血,戰術效率是不會高的。

也正因為球員主導了瞬間的戰術決策,采用PO的球隊經常會讓人覺得總教練無法完全控制球隊。因為如果教練指定了確定的戰術,PO的根本,或者說動態進攻的根本——球的流動就會停滯下來了,動態進攻也就不再動態,變成了1-2個人的單打。這種打法對於擁有超級球星的球隊可能壹時沒什麽問題,但是如果是壹支像普林斯頓大學那樣天賦平平的球隊,幾乎就等於自殺了。

聯盟中采用PO的球隊,除了Adelman時代的國王以外,還有Byron Scott時代兩進總決賽的籃網,現在Scott的黃蜂,Eddie Jordan的奇才。他們是不是都曾被指責不會叫暫停臨場指揮很爛?除了Adelman確實有以外,另外兩位我不太清楚,不過我知道打同源的三角進攻的禪師是經常被人說不叫暫停在場邊圓寂了的XD

誤區零:Adelman=Princeton進攻

關於這壹點已經有不少文章澄清了,這裏再強調壹下,PO是由普林斯頓大學老教練Pete Carril創造的,他在1997年退休後受前學生,國王經理Petrie的邀請到國王擔任助理教練,並在那裏把PO改造為適合24秒規則和NBA等級的球員能力的戰術。Byron Scott和Eddie Jordan那時正是國王的助理教練,他們也是從Carril那裏學到PO的。所以Adelman不等於PO,正如禪師不等於三角進攻。至於Adelman會不會在火箭采用PO呢?有可能,但是他可不是只會用Princeton。

誤區壹:PO節奏壹定很快

聯盟裏采用過PO的球隊大都節奏相當快,因此給了大家這個印象。但是這其實是不對的。PO原本是節奏最慢的半場進攻戰術之壹,每次進攻中有15-20次傳球是很平常的事情。戰術創始者Pete Carril帶領下的普林斯頓大學幾乎是慢節奏,低得分的代名詞。但是實際上PO對於比賽節奏並沒有明確的限制,只要傳導出機會即可投籃,關鍵就在於如何定義“機會”。球員個人能力決定了什麽樣的情況下可以出手。Amare可以拔起爆扣的球,換了Hayes就可能會被扇飛;Kobe和TMac只需防守隊員落後半步就可以起跳三分,換了Head可能就要兩米無人才能出手。個人實力平平的普林斯頓大學球員可能需要24秒才能制造出壹次高質量的出手機會,換成NBA球員可能就完全不同,在球星手裏更可能只需要壹點空間就可以得分了。總之,PO的目標是“制造高質量的進攻”,而達成目標的方式則是多種多樣,可快可慢,基本上取決於球隊人員配置和對方防守強度。

誤區二:PO裏中鋒都站高位,姚明統治力從此無從體現

這是不正確的。PO強調的是避實就虛,把中鋒提到高位正是為了讓其容易接球,不要在低位強行肉搏。提到高位以後更有多種選擇:對方沒上來可以直接投籃,對方貼得緊可以把球分給兩翼以後向內空切,空切成功可以直接接球得分,失敗也可以順勢要位單打。如果對方跑位混亂可以面框傳球給空切籃下的鋒衛球員輕松得分。如果對方雙人包夾可以讓被放空的人開後門得分。這裏邊有些變化在火箭現在的戰術裏也有,但是現在火箭的戰術太註重給姚明球,其他人沒有很有效的參入到進攻中來,這裏面有人員配置和傳球能力不夠的原因,但有時也的確顯得過於死板。總之,提到高位就只能變Okur壹樣站樁投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誤區三:PO不重視低位進攻,會讓姚明邊緣化

恰恰相反,低位進攻在PO中是非常重要的壹環。前面說過PO是非常註重創造空間的,而低位單打吸引包夾正是最經典的為隊友創造空間的方式。這部分的常見戰術和火箭現在的姚核心戰術基本壹致:單打,吸引包夾後分外線三分,手遞手給後衛底線突破,傳弱側開後門等等,所以大可不必擔心姚明會無以適從。

那麽為什麽打PO的球隊大多不這麽打呢?理由很簡單,姚明這樣優秀單打能力的大個子在哪裏都是稀缺品。在NCAA裏標準身材技術紮實的中鋒幾乎就是神,哪裏輪得到普林斯頓這樣沒籃球獎學金的學校去選?所以放棄低位單打或者不以之為得分手段只是無奈之舉。其實在國王,Webber和Divac的低位單打也是很多的,只是Webber在高位的威力更大選擇更多,所以他主要在高位活動。

題外話:禪師曾經說他是聯盟裏最能用好姚明的人,姑且不論這話是否真心,我想很大可能是因為三角進攻本質上也是壹種由低位發動的進攻戰術。以前主打低位的是幫主,後來是胖子,現在?LAL若真能得姚明和K24搭檔,假和尚何愁戒指數比不過紅頭?

誤區四:打PO的球隊防守不好

這壹點完全是冤枉,PO完全是進攻戰術,怎麽會影響到防守呢?而且設計良好的戰術能夠盡量避開與防守硬碰硬,幫助球星保存體力,讓他們能夠有精力打好防守。另外,國王防守不好完全是個偏見,從00-01賽季開始3個賽季他們的防守效率分別是聯盟第8,第8,第1,隨後因為Webber受傷他們的防守才開始崩盤。而網隊進總決賽的兩個賽季都是防守效率排名第4的防守強隊。只有奇才才是真的防守不好。

誤區五:PO對球員要求太高,火箭不可能打

也高也不高,前面說了PO原本是為掩蓋球員運動能力和單打能力的不足而設計,這壹點對火箭來說簡直是天造地設,可惜PO同時又對球員的戰術素養和基本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要求每個人都能冷靜耐心決策,擁有良好團隊意識,最好同時擁有投/傳/切的能力(所以在NCAA中那些容易招到個人能力強勁但呆不了多久的天才高中生的名校反而不願意采用類似PO這種體系)。放眼看火箭,能達到這壹要求的也就TMac壹個,而他有時還不冷靜。當然,實際上戰術不必要求這麽高,少壹項能力就少幾個選擇而已,但是至少也要每個階段能形成二個以上的選擇,否則很容易被積極的防守盯死。以這個標準來看,TMac,姚明,Battier三個人是合格的,其他人都有缺陷,尤其是中距離投射能力普遍差是致命的。但是配菜相對容易補充,而火箭的主菜質量非常好,TMac可能是聯盟傳球最好的搖擺人,姚明是非常好的PO中鋒材料:身材高大,外線射程長,無幹擾下投射十分穩定,傳球視野和意識都不錯,站低位時吸引包夾能力極強,可以極好的為隊友創造出空間,可以說缺點僅有無法從高位運球切入和傳接球不夠穩。Battier唯壹的缺陷也是切入不夠犀利,但PO可以極大的發揮他全面的長處,改善他在進攻端邊緣化的問題。至於PO會不會讓角色球員過多分走MM的出手?戰術設計良好就不會。當年幫主初次接觸三角進攻也對分享球權大為不滿,但很快就發現這其實幫助他得到了更多輕松出手的機會。何況PO的決策權說到底是在球員手中,核心球員完全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出手,只是角色球員會更多的參與進攻罷了。

說了半天,實際應用中的進攻戰術是千變萬化的,尤其PO本來就是靈活性極高的戰術,采用它的球隊也不是都壹成不變的照搬。Adelman會不會在火箭使用PO?不好說,但是要註意的壹點是,如果真的采用了,PO也絕不是火箭和姚明的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