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因素:焦慮、抑郁、難過、緊張、激動、憤怒或思慮過多;
3.不良的環境和習慣:如噪聲、臨睡前劇烈運動及作息無規律。
失眠常見病癥是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和睡眠時間減少,記憶力、註意力下降等。
現在臨床醫學科學對失眠的認識存在局限性,但是,臨床醫學家們已經開始根據臨床研究,給失眠進行定義,2012年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根據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制定了《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其中失眠是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並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壹種主觀體驗。
失眠按病因可劃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1.原發性失眠
通常缺少明確病因,或在排除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後仍遺留失眠癥狀,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發性失眠和主觀性失眠3種類型。原發性失眠的診斷缺乏特異性指標,主要是壹種排除性診斷。當可能引起失眠的病因被排除或治愈以後,仍遺留失眠癥狀時即可考慮為原發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在臨床上發現其病因都可以溯源為某壹個或長期事件對患者大腦邊緣系統功能穩定性的影響,邊緣系統功能的穩定性失衡最終導致了大腦睡眠功能的紊亂,失眠發生。
2.繼發性失眠
包括由於軀體疾病、精神障礙、藥物濫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與睡眠呼吸紊亂、睡眠運動障礙等相關的失眠。失眠常與其他疾病同時發生,有時很難確定這些疾病與失眠之間的因果關系,故近年來提出***病性失眠(comorbidinsomnia)的概念,用以描述那些同時伴隨其他疾病的失眠。
失眠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方面:
1.睡眠過程的障礙
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和睡眠時間減少。
2.日間認知功能障礙
記憶功能下降、註意功能下降、計劃功能下降從而導致白天困倦,工作能力下降,在停止工作時容易出現日間嗜睡現象。
3.大腦邊緣系統及其周圍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心血管系統表現為胸悶、心悸、血壓不穩定,周圍血管收縮擴展障礙;消化系統表現為便秘或腹瀉、胃部悶脹;運動系統表現為頸肩部肌肉緊張、頭痛和腰痛。情緒控制能力減低,容易生氣或者不開心;男性容易出現陽萎,女性常出現性功能減低等表現。
4.其他系統癥狀
容易出現短期內體重減低,免疫功能減低和內分泌功能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