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溢之算得上是《鹿鼎記》裏難得的壹個好漢,也應該是韋小寶眾多結拜“兄弟”裏最被敬佩的壹個。
按理說,以楊溢之的身手武功,完全可以在江湖上闖出壹片天地,但他選擇寄身在平西王府,這是讓很多人費解的。
但只要縱觀全書,便會發現,楊溢之選擇留在吳三桂身邊做被人不齒的“爪牙”,壹來是為了報答吳三桂對楊家的恩情,二來也是讓父母有個安身之所,避免在江湖流浪,算是盡孝。雖然自己遭到武林人士的鄙視,但個人得失與孝義大道比起來,在楊溢之心裏似乎就無所謂了。
通過上述對楊溢之的簡單介紹,細心的朋友便可以發現,這個人其實不能算壹個壞人。相反,在我的眼裏,楊溢之是《鹿鼎記》裏少有的有骨氣、有立場、更有本事的人。
但這樣的人適合混官場嗎?在我看來,廣大的江湖才更適合楊溢之生存。他為父母、為報恩而留在吳三桂府內的決定,壹開始就為自己最後的悲慘結局買下了禍根。
封建官場、尤其是清朝時代的官場,沒有韋小寶那樣的“痞氣“是很難混下去的。自古以來,清官的下場大多不會太好。雖然楊溢之可能算不上壹個清官,但相比平西王府內的眾多官吏來說,他為非作歹的頻率很小,幾乎沒有什麽明顯的作惡之處。
這樣的楊溢之,在同僚眼裏也好,在上司眼中也罷,都會是壹個另類。吳三桂對他的重用,無非就是看中了他的身手,並沒有當成真正的心腹看待。能成為封疆大吏的心腹的人,必然不是楊溢之這樣講義氣的人。
楊溢之壹生都在報恩——對他來說,維護平西王府的利益就是最好的報恩。
可惜,他高估了自己在吳三桂心裏的地位,吳三桂謀反之心想要掩住天下人的耳目,楊溢之這樣近身、卻又不是心腹的人必然是需要未雨綢繆的。
所以,當得知他和韋小寶結拜之後,吳三桂回報他的就是壹個“人彘”手術,算得上淒涼之極了。
因此,楊溢之的悲慘結局,其實就應證了“好人命不長”的古話。總想孝義兩全的楊溢之,在封建官場裏最終被摔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