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妳知道怎麽做個好鄰居嗎?

妳知道怎麽做個好鄰居嗎?

1

搬到新家後,離我媽家只有“壹碗湯的距離”。

“壹碗湯的距離”是日本學者提出的家庭親和理論。意思是子女從自己家中給老人的住處送去壹碗湯,到達老人家裏時,熱湯還不會降溫變涼。有家房地產公司曾以此為廣告語,也算是“賣情懷”的壹種吧。只不過咱們的國情可能是:老人做了飯、煲了湯讓子女回家吃。

搬到新家,爸媽至少囑咐了我兩次:在院子裏、在電梯裏遇到左鄰右舍,要跟人家打招呼,可別壹聲不吭……父母在那裏住了整整30年,左鄰右舍大都是原來單位的同事,低頭不見擡頭見,每天見面問句“吃了嗎”也算是打招呼,我爸最看不慣迎頭走個對面卻目中無人壹言不發的晚輩,唯恐我們也“裝大”。

從小到大,我爸媽還真沒少了這種叮囑。小學時,喜歡冒“去同學家寫作業”之名到同學家玩,返家後我媽常常會問壹句:妳同學家誰在家啊?妳見了人家爸爸媽媽叫什麽了嗎?

從小口拙嘴笨,爸媽大概怕我悶聲不語,顯得很沒有禮貌,從而影響了別人對我們家“家教”的評價吧?!我以前覺得是父母怕自己在外人面前丟了他們的臉才這樣擔心,等自己走向社會、獨立生活才發現,父母其實是在教我們在人類社會生存的技能啊!

越來越覺得那些會打招呼、會說話、會聊天、會溝通……的人, 他們掌握了擁有良好人際交往的秘密武器和法寶,在社會上會更少碰壁、更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嘉許和幫助。

2

我妹妹長得漂亮,嘴巴甜,從小招人喜歡。小時候去部隊衛生室打針,衛生員都會逗她“唱《小燕子》再給打”,她就先表演壹個“小燕子,穿花衣,每年春天來這裏……”有時需要到鄰居家借點東西或辦點什麽事需要跑腿,也都是派她去。

我爸擔心我不跟左鄰右舍打招呼是有原因的。好像是七歲還是八歲那年,有次過了吃飯時間我爸還沒回家,我媽就讓我去他辦公室喊他回家吃飯。我壹路上大概都在發愁,怎麽開口喊他“爸爸”,碰到哪個解放軍怎麽稱呼人家“叔叔”……後來的事情我記不太清了,只記得我爸回家跟我媽說,他正在開會,有個叔叔進去說:門口有個小孩找爸爸,連個“叔叔”也不叫……

他們不知道,不是不想叫,是叫不出口。

“嘴甜的孩子有糖吃”,有的孩子寧肯不吃糖也不願“嘴甜”。我其實也很想變得嘴巴甜壹點,但小時候就是有壹種“障礙”,怕出頭露面,怕跟別人打招呼,怕稱呼長輩,怕老師怕領導……後來自學了點心理知識,大概清晰了是什麽原因。

榮格說:壹個人畢其壹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很多時候我都意識到,自己還在整合的路上。

3

我們家在壹個小區壹棟樓的三樓住了十多年。對附近的小超市、診所、水果店、肴肉店、幹洗店等等,我已熟悉到不帶錢包時可以靠“刷臉”賒欠,次日再給或想起來再給。每次走過小巷,熟悉的那個菜販都會招呼“不捎點菜回家嗎”,偶爾去逛超市順道買點菜,還恐他看見傷了心,失了壹次生意機會,便刻意不走小巷……

但我不知道住了多年的對門姓氏名誰,沒去過任何壹個鄰居家裏串過門。只是在樓下或樓道裏碰到了,淺淺地彼此問候壹聲:回來了。下班了。接小孩了。吃飯了……等等。

五樓鄰居以前到夜市出攤做點小生意,他姓馬,是當年的上海知青,還是聽我爸媽說的。那年房子拆遷,他們來暫住,只不過半年時間,卻比我更熟悉我家的左鄰和右舍。

幾個月前,我才知道四樓鄰居家的兒子跟我外甥是三年初中的同班同學。她在我妹妹朋友圈看到我的照片,才知道這樣的關系。

同事W總家在濟南。感覺他和他夫人是特別有人緣的壹家人。偶爾聽他談起他的鄰居們,就感覺他把左鄰右舍都做成了朋友,那種“遠親不如近鄰”的狀態,也好生讓人羨慕呢。

其實我也算是個好鄰居,這十多年除了老馬家,樓道裏的公***衛生只有我壹個人打掃。這兩天往新家搬東西的時候還在想,嗯,我走了,樓道裏衛生誰打掃呢?

呵呵。

4

其實我知道怎麽做個好鄰居。

比如裝修期間,就該跟樓下及對門已經入住的鄰居打招呼,告訴他們我家開始裝修了,抱歉哈可能會有噪音打擾到妳們,我們會盡量註意的;搬家後第壹時間拜訪對門鄰居,最好帶點小禮物,比如自己烘焙的蛋糕,說我們住過來了,這期間多有打擾;以後我們是鄰居,請多多關照;及時打掃公***區域的衛生,垃圾及時清理不亂扔垃圾等……

對了,我們家還沒安寬帶,蹭蹭妳家的網。

這樣的話,跟左鄰跟右舍如果不熟,不足夠熟悉,真的是開不了口啊。

所以這篇文字還是在老房子裏碼的。

目光炯炯聊職場,內心溫暖談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