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如臯旅遊景點推薦

如臯旅遊景點推薦

如臯位於江蘇省南通市西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下轄縣級市。這裏民風淳厚,以“家有壹老”為榮,為老人們的健康長壽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評為世界六大長壽之鄉之壹。如臯有著豐厚的旅遊文化資源,如派盆景系中國盆景七大流派之壹,與嶺南派、滬派、揚派等各領風騷,以其“雲頭雨足美人腰”的獨特造型享譽海內外,被稱為中國花木盆景之都。下面就壹起去看壹下江蘇如臯必遊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壹、水繪園景區

水繪園位於如臯市碧霞路,地處如臯古城東北隅,占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始建於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明末才子冒辟疆偕金陵名姬董小宛曾棲隱於此。

園中積水彌漫,倒影如畫,冒董浪漫的愛情故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使水繪園成為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博之大成的遊覽勝地,被譽為“中國第壹情侶文化園”。水繪園景區由水繪園、水明樓古建築群、中國如派盆景園(古淡園)、匿峰廬、逸園、中國如臯長壽博物館等景點組成。

水繪園內構築有寒碧堂、壹默齋、因樹樓、湘中閣、懸霤山房、鏡閣、澀浪坡、小三吾亭、枕煙亭、妙隱香林、古城墻、煙波玉亭、碧落廬、懸霤峰、洗缽池、小三吾溪、鶴嶼等佳景10余處,園中波煙渺渺,隱映如繪,宛若壹幅幽靜清雅、意蘊空靈的山水畫。

水明樓建築群為水繪園風景區另壹重要景點,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為船舫式水閣建築,造型精美,被園林泰鬥陳從周評價為“徽派園林風格的海內孤本”。樓西隱玉齋、雨香庵內藏有歷代珍貴文物、文獻供遊客鑒賞。

二、定慧禪寺

定慧禪寺位於如臯市曙光路,地處如臯古城的東南隅,是壹座擁有1400多年歷史的隋代古剎,寺院的山門坐南朝北,在我國眾多寺院中實屬罕見。整個寺院占地16畝,整體呈“回字形”,外側是樓堂,內側為殿宇,建築飛檐翹角、紅柱灰瓦,為典型的江南寺院,是如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其中最引人註目的當屬東側的觀音塔,這是壹座七級八面的寶塔,高45米,給人的感覺格外的雄偉,登上寶塔,可俯瞰如臯城市景色。

定慧禪寺以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格局獨特、香火旺盛聞名於海內外。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重建大殿和金剛殿,改山門朝北,後陸續砌建鐘鼓二樓和藏經閣、禪堂、祖堂、齋堂等。

定慧禪寺山門正對玉帶河,東臨放生池,西南傍玉蓮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樓堂環繞四周,寶殿坐落中央,形成“水環寺,樓抱殿”獨特格局。定慧禪寺位置很奇特,北有古城河玉帶河,南有護城濠河,西有宋朝龍圖閣學士王覿園的玉蓮池,東有寺院開浚的放生池,形成了“水環寺”的獨特地勢。

三、東方大壽星園

東方大壽星園位於如臯市花市路和解放西路交匯處,地處如臯市西郊,距如臯市中心約3公裏,是壹座弘揚中國長壽歷史、集萃中國長壽文化的城市文化公園。如臯是國際著名的長壽之鄉,其長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而如臯的長壽文化則是世界生命科學中的精華。這個公園就是歷史的濃縮、經典的集萃和最精彩的長壽文化的呈示。園內芳草萋萋,佳木蔥蘢,有沖氣城、迷福宮、壽星雕像、天鶴湖、龍弛河、流杯溪、心願塔、轉運輪、摸壽臺等景點,處處蘊含長壽文化,景景揭示長壽奧秘。

東方大壽星園主體建築“天下第壹大壽星”,高49米,用紫銅208噸,是當今為止東方唯壹壹座巨型壽星雕像。雕像旁是天鶴湖,天氣晴好時,可以從湖中看到大壽星的倒影。湖前面的坡形綠色廣場綠意蔥蘢,可以容納2萬人,是休閑、散步、健身的好去處。

大壽星園所在地叫鶴莊,鶴莊因當地有壹鶴子灣而得名。鶴莊人壹直受惠於大壽星,不僅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而且體魄康健,生活滋潤。村裏人皆長壽。80歲很正常,90歲不稀罕,100歲精神爽。

四、如臯內外城河風光帶

如臯內外城河風光帶位於如臯市古城區內,內外兩河環城而繞,外圓內方,形似古錢。內城河古名玉帶河,形成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外城河又名濠河,開鑿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內外城河沿線有春秋遺址射雉亭、明代高橋迎春橋、千年古剎定慧禪寺、名人輩出的集賢裏、冠甲江淮的靈威觀、紀念宋代名人範仲淹的範公苑等歷史文化景點10余處。內外城河上架有形狀各異的橋梁29座,承載著許多美妙傳說和故事。

如臯的雙層護城河現在除了內城河有部分填平以外,兩條河都還存在,串聯起如臯不少的景點。雙環河兩岸白石護欄蜿蜒若龍,沿線樹木蔥郁、百花爭艷。

“水環城,城包水”的奇特景觀成為古城如臯獨具魅力的風光帶。內外城河上有29座橋梁,其中內城河上有16座,外城河上有13座,形狀各異,其中壹些古橋還流傳著反映如臯人文風情或古城特色的歷史故事,可以使遊客從壹個側面了解如臯的風土人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五、法寶禪寺

法寶禪寺原名聖教寺,位於如臯市白蒲鎮,距如臯市區約27公裏,始建於唐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後不幸遭火焚毀。到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在原址重建,規模恢弘,被列為維揚八大葉林之壹。相傳奠基時從地下掘得白龜壹只,獻於朝廷,皇帝賜名“法寶禪寺”。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壹的鄭板橋為寺院題寫藏經樓匾額,香火鼎盛。日本人唐高僧圓仁、南宋民族英雄嶽飛、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清都察院左都禦史沈岐、清代詩人袁枚等曾遊覽、唱詠過法寶禪寺。

法寶禪寺建築風格獨特,在壹般寺廟中較為少見。全寺建築布局似“象”形,象鼻灣的兩側為象耳,開鑿了兩個大放生池,池內飼養了蝦、龜、鱉、魚等,池塘四周栽種了數百株鮮艷的牡丹、芍藥、月季等觀賞花卉,池中央有“照心亭”,亭邊曲橋連岸,是遊人香客夏日乘涼消暑的好去處。放生池東建有趙州式的石拱橋,是白蒲鎮古萬安橋的縮影。橋欄刻有蒲塘十景和名人詩句。橋的兩端安置了原萬安橋的兩對石獅,石柱上鐫刻著“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時刻教導著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