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患難易,同富貴難。歷史上很多君王,因為忌憚臣下的軍事實力,而殺掉曾經幫自己壹統江山的功臣。能全身而退,如曾國藩者,寥寥無幾。
世上沒有絕對的完滿,道德經用四句箴言,來詮釋他為什麽要“功成身退”。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與其保有太多自己守不住的身外之物,患得患失,不如讓它們自然流逝。
老子認為,功名富貴,它高讓它高。從古自今,哪有不消失的功名,哪有不消失的富貴。“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它們從貧賤之中拔地而起,又從富貴之巔轟然倒塌。功名富貴和萬事萬物壹樣,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不宜強求。
持而盈之,講的是器量,水超過了杯子的容量,自然要滿溢。壹個人爭來搶去,不如先提高自身的器量。器量夠大,能擁有的自然更多。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鋒芒太露,銳勢難以保持長久。
如果持而盈之講的是器量,那麽揣而銳之則是器量的限度,功名財富壹多,必然顯露鋒芒,就容易成為眾矢之的。壹個人,器量再高,高不過天,心胸再厚,厚不過地。
曾國藩是如何器量之人,當他用12年打下南京,以“天下第壹功”封侯拜相時,他卻選擇不居功,將之歸功於已死的鹹豐皇帝和當時的皇太後、小皇帝。他將自己從富貴之巔放下來,並和它們保持安全距離。以免它們倒塌的時候,也把自己埋葬。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道德經並不反對人持有財富,也不提倡刻意讓人過清苦的生活。但是妳能守住的財富,只能是妳的容量(能力)之內的東西,而超出的部分,就不是妳想掌握就能掌握的了,所以不要妄求。
曾國藩如此,範蠡亦如此,當範蠡助勾踐滅吳國以後,範蠡也選擇了急流勇退,因為他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後來他隱居經商,積累萬貫家財,成為商人典範。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和範蠡同為開國元勛的文種,卻被勾踐賜死。
做人,要有開拓的本事,更要有善終的智慧。曾國藩常提醒九弟:“善始易,善終難。”如弈棋般,留好後招,方為大智慧。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常人只想做大官、發大財,卻沒想過如何保全自己的名譽和財富,壹旦得誌便想著如何享受如何揮霍,如此下去難免自遺其咎。到了真正的高人的境界,求強、求進早已不是他的終極目的,因為能知足、知止才是進境。
曾國藩聲名最旺時,也是被挑毛病最多的時候。幸而他懂得,世界上沒有絕對完滿的東西。壹到正午,馬上就會偏西;壹到月圓,馬上就會月虧。
最好的境界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這種狀態是自然界最好的狀態;而“求缺惜福”,是人生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