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壹直致力於古文字研究的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先生說,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文字字頭已有4100多個,能和今天的字聯系起來、仍然“活著”的字有1250多個。
中國歷來重視編寫出版字書,最早的字書是東漢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收漢字9353個,《說文解字》的出現,使漢字書寫有了統壹的標準和規範,許慎因此被歷代學者尊為“字聖”。
南北朝時期,南梁顧野王編撰的《玉篇》,收字16917字,這部書在唐代、宋代時修訂,收字增至22726個。宋代丁度等編纂的《廣韻》,收字達53525個,是古代收漢字最多的字典。清代張玉書奉詔編纂的《康熙字典》,收字達47035個,辛亥革命後,歐陽溥存等編的《中華大字典》,收入漢字達到48000多個。
近年來出版的《漢語大字典》,***收錄漢字56000多字,是迄今為止收錄漢字最多的字典,堪稱當今漢語字典的“世界之最”,它的編纂,曾被列為國家文化建設重點科研項目、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的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凝聚了300多名專家學者的10多年的心血。
據介紹,目前海內外漢字文化圈所擁有的人口數高達15億人之多,全世界已有85個國家的2100多所大學開設中文課。還有不計其數的海外中小學和社會辦學機構,也在開展漢語教學。據國家有關機構統計,國外學習中文的人數,已經達到3000萬人。
王蘊智介紹說,漢字的信息化處理技術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了加強中國語言文字標準化和信息化的深度開發,教育部和國家語委最近又組建全國語言文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今後通過對古今漢語言文字定性定量研究和語料庫的全方位數字化建設,壹個符合國家規範標準的古今漢字信息化建設平臺將會建立起來。揭開漢字起源之謎最早刻劃符號在8000年前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壹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壹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