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說清楚是誰最先開始在網球場上肆無忌憚地喊叫。據美國壹位老牌網球專欄作家說,他記憶中第壹次聽到這種叫喊聲在上世紀60年代,不過那是從男選手口中傳出的。但從“聒噪”的塞萊斯開始到現在,吼叫著打球的女選手變得越來越多起來。
比如對萬眾矚目的莎娃來說,她的煩惱就在於,很多人認為,她的美貌和吼叫比球技更出色。沒錯,球場上的莎娃可不是“淑女”,有小報專門記錄過她吼叫的強度,最高已經達到了101.2分貝。聽聽法網黃牛的吆喝,“快!來聽聽莎娃的吼聲,絕對值這票價。 ”
有些懷舊的球手、觀眾和裁判很是痛恨這個熱情奔放的年代,他們懷念十年前的網壇,懷念脈脈溫情的淑女風範,於是安靜的格拉芙備受青睞。 “女金剛”納芙拉蒂諾娃便是“河東獅吼”的堅決反對者,她曾經建議WTA絕對、絕對禁止尖叫。她的理由是,兩個同樣努力比賽的人,有什麽理由其中壹個安安靜靜,另壹個卻聒噪到簡直要把屋頂掀翻?
有壹種說法,很多球員把比賽中的喊叫看做是調整呼吸的壹種方式。頂尖的網球教練們都教導運動員們,調整好呼吸在比賽中非常重要。不過,更有許多教練都告訴選手,吼叫有助於松弛神經、激發鬥誌,甚至認為這種尖叫的真正功效遠不止此,甚至會產生比賽心理恐嚇。 16歲的小將德布裏托便在本屆法網壹“鳴”驚人,將咆哮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外電形容她的喊聲不啻於壹架噴氣式飛機從天而降,壹位不堪忍受折磨中途退場的觀眾戲謔道:“從不知道看網球還需要戴耳塞,我差點以為這是F1。 ”
可事實上,研究生理機能的科學家表示,比賽劇烈動作時伴隨的吼叫並不能帶來生理機能的提高,也就是說,壹邊叫喊壹邊揮拍不會使擊球更加有力,但不過女球手紛紛選擇吼起來,或許希望借此增加自己的另類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