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觀後感
看完壹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壹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麽能落下!觀後感妳想好怎麽寫了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電視紀錄片《大國重器》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國重器》是壹個精心拍攝的宣傳片。解說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那位,敘事風格也有相似之處,多處從普通工人、壹線研發的視角展開。因為題材的戰略高度,也時常引入壹些高官學者的宏觀論述,由於和業務直接相關,不算生硬。有意避免了“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之類的話語體系。舌尖上的美食、裝備制造業的重器,本身就有魅力,兩個片子影響力都不小。
人們可以從很多跡象知道,中國有全球頂級的經濟實力。和中國拼錢是沒戲的,對搞起來財大氣粗的是中國,所謂的發達國家不敢拿錢說事。足球搞得這麽爛,也鬧了個亞洲冠軍,日本韓國球隊花的錢比恒大少壹個數量級。21世紀前20xx年,觀念慢慢扭過來了。眾多跨國公司看著自己的銷售數據很清楚,中國區的營收占比不是第壹就是第二。20xx財年蘋果印度市場的營收是3.65億美元,中國區營收238億美元。說中國還有多少窮人,或者印度有多少“中產階級”,在銷售數據面前沒有意義。從公司經營策略看,必須把中國當發達國家。
但也不能說中國是富國,說不清到底算窮還是富,也有很多“仍然很窮”的跡象。人均GDP還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貧富差距也不小,大部分群眾收入還是很低。統計性地說,中國還是以窮人為主的國度。只是到具體的事情上,市場面對的是巨量的中國購買力、資金,又不能把中國當窮國。這會是壹個長期存在的矛盾。其實也不只是中國的矛盾,很多發達國家普通群眾窮得很,日子好過的富人不多。
同樣,中國的綜合技術實力到底如何,也說不清。隨便拉個廠子壹看,技術不怎麽樣,也沒有多少研發,就象遍地都是的窮人,麻煩事壹堆,要升級要轉型,主流文宣都是自我批評。偶爾有技術實力過得去的,和國際頂尖公司也有差距。《大國重器》這個片子也沒挖出很多典型,就算有上百個,全國有多少廠子?何況裏面不少領域都自認還有差距。大面積的差,偶而有個把好的也不是天下無敵。這樣,說中國技術實力不行,似乎很靠譜。
但要說發達國家可以放心吃香喝辣,那顯然是做夢。現在中國不是靠廉價勞力搶活,而是滿世界搶技術活。廉價勞力活就是第三世界窮國自己瞎搶壹氣,搶贏了也就那回事。其實其它窮國還是搶不過,但中國自己興趣不大了,不少活真不要了。搶技術活顯然是更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事。
《大國重器》這個片子,其實就是在說技術活。這是個嚴肅的,極其本質的事情,意義甚至比工業化還大。工業化其實也不是太難,有了來錢的法子,滿世界下訂單,也可以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不少發達國家是這樣混的。當然要相當的教育基礎,至少能把工業化的社會運行起來。
眾多已經工業化的“發達國家”裏,有多少能把技術活玩起來的?就不說那些航天核彈之類的戰略科技,就只說日常生活常見的工業技術,我們會驚訝地發現,大多數是“比中國還差”。比如說中國可以自主的大電廠,全球就沒幾個國家搞得定。也沒有多少國家能造出中國小資看得入眼的轎車,能造好大卡車的就更少。
大多數“發達國家”,其實還不如中國。“隨便拉個廠子壹看,技術不怎麽樣,也沒有多少研發。偶爾有技術實力過得去的,和國際頂尖公司也有差距”,這話放到大多數發達國家也是成立的,是不少國家危機的根源。很多類型的廠子幹脆就是沒有,中國好歹還能落後壹下。真正能在技術上壓得中國透不過氣的,來來去去就是美日德法英那幾個,還是分頭壓制的,全面領先這話美帝以前敢說現在不行了。人均GDP在中國前面的總有五十個國家,技術活玩起來能讓中國看得上眼的屈指可數。論起技術活,絕大多數國家都很操蛋。能拍哪怕壹集《我國重器》的國家,全球也沒幾個。
如果這麽看,中國在全球的綜合技術排名其實相當靠前。十年前還有東南亞國家看勞力拼不過,說要和中國拼技術,印度也說自己的優勢是技術知識經濟。臺灣還拼命搞技術轉移限制,都是很扯蛋的判斷。拼勞力還有些指望,拼技術完全沒戲。中國這麽大投入這麽多人搞技術都累得吐血,其它人就別想了。
這也是我壹再說明的道理,靠“技術創新”發展經濟是壹條統計意義上的死路。大多數國家發展起來根本不是靠“技術創新”。開放、引進技術、尋找比較優勢,這是進入現代工業社會靠譜的辦法。
其實中國也沒怎麽搞“技術創新”,就是口頭吹得響,沒這麽容易的事。比大多數國家動靜大,是因為搞了山寨運動。這是壹個好辦法,能把技術活玩起來。山寨不是簡單地抄或者模仿,是在搞技術。技術發展到壹定程度,就不是很容易抄或者模仿的,妳想“山寨”它,都要累得吐血。結果看上去是抄或者模仿出來的,但過程是在搞技術活,這是正兒八經的研發。《大國重器》說的就是這些有相當難度的技術活。山寨路線也是搞在科研,要按技術規律搞,不是抄與模仿。它是目的性更強的研發,搞到現在,技術含量也非常高了。民營廠家抄衣服設計,壹天就能山寨出來,這不是壹回事。中國很多人搞研發很累。
能拍這個片子,也不是忽然壹下的事,需要長時間堅持超級巨大的技術投入。而且還不能瞎投,投入沒有產出,經濟上就撐不住了。就是片子裏總結的,結合國民經濟的需要。說起來好象也沒啥,倒在這上面的國家太多了,搞個象樣的規劃都不容易,更不要說執行。說中國科研體制落後,投入巨大成果少,這也是錯誤判斷。還是那個道理,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絕大多數國家都很操蛋。中國投入巨大,結合國民經濟的技術山寨運動,取得的成績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操蛋指數不算高,有不少技術發展規劃搞得還可以。
西方國家的技術評判標準,過於看重“技術創新”。科學類諾貝爾獎都是這樣,中國多少年搞不到壹個。這是壹種價值取向,無所謂對錯,也有它的重大意義,對人類有非常大的貢獻。但不能搞得象普世真理壹樣壓倒壹切,好象沒有“技術創新”就徹底完蛋,這不科學。從經濟意義上來說,未來屬於山寨路線,而不是“技術創新”,這我倒是比較有把握。
技術發展的極致是什麽?是有新技術取代舊技術的事,但也有很多管用的技術就這麽壹直用下去了。很多技術說是新的,其實內核還是差不多,包裝上花裏胡哨地搞幾下。真正的技術創新,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沒那麽容易。如果壹個技術內核,它長時間不被取代,人們也感覺夠用了,說它發展到極致了也可以。這種技術,掌握它的內核肯定是有好處的。對壹國的技術基礎來說,重要性可能比創新出的技術還要高。要掌握這些技術,它本來就在那,妳去創新,反而是走錯了路,應該堅定信念山寨之。其實所謂的創新,無非就是先搞出來,管不管用還不好說,也許是賠錢貨。得到實踐檢驗的技術,當初也是新技術,現在不新了,但重要性有保障,搞出來不會賠錢。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山寨運動是更優的'選擇。
當然技術創新有時很厲害,能“破壞性毀滅”舊技術。出現這種情況,就威力巨大了。沈迷於舊技術,不註意技術創新的可能會吃大虧,舊技術的巨大投資虧光光了。所以要防止這種情況,多留個心眼。為此,要積極跟蹤新技術,隨時評估,註意調整戰略。要是本錢多,雖然新技術不壹定有譜,但也花大錢跟它,算買保險了。這種情況其實不多,值得山寨的舊技術種類無窮多,破壞性毀滅的新技術相對少很多。實在是被破壞性毀滅了,也不要怕,硬挨下損失,把新技術山寨掉完事。
另壹方面,也可能有好事,妳看清楚直接就山寨靠譜的新技術了,舊技術不投入拉倒,還省投資省時間。
綜合下來,搞山寨運動的成果年年出、大批出、躍進出,量變到質變。搞技術創新的在那吹牛皮,中國吹外國也吹,扒開內核看,真正的創新沒多少。中國大批科研人員吹牛皮是操蛋,但畢竟山寨運動要接受市場檢驗,成與不成不好忽悠,實打實的研發成果數量巨大。“發達國家”吹牛皮技術創新,真貨也不多,無非是牛皮的檔次高些。有經濟意義的少之又少,鬼知道豬年馬月能管用。有些吹的“新技術”,要是不去山寨它,還不知道是吹牛皮。
就是說,不要妄自菲薄,或者說不要把人家想得過於美好。混科研的人,大家都不容易,想蒙錢,只好操蛋了。中國的如此,外國科研圈子的人也面對同樣的科學規律,好不到哪去。技術創新哪那麽容易。中國的體制不行,外國的體制也不見得靈。行不行,看效果。既然技術創新不那麽靠譜,就好好搞山寨運動,這還是有把握的。
大多數發達國家已經不用考慮了,技術上壓制中國的那幾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老本還有多少,能吃多少年不好說。還有人說對中國優勢在擴大,意思就是還能吃無限時間。從經濟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看進出口、看產業。妳“破壞性創新”搞掉我,我“成本創新”搞掉妳,鬥爭很激烈。
21世紀的頭20xx年,技術上還看不太清楚,只知道中國經濟實力強大了。第二個20xx年,陸續有很多跡象出來了,搞起技術宣傳,能引發圍觀群眾的巨大反響。高鐵、飛機、航母、重器,片子越拍越多。新聞聯播其實已經連續吹了很長時間,但就莫明其妙地說是“自主創新”,其實就是山寨運動,不用強調“創新”,沒啥不好意思的。說山寨路線最終會勝利,理由充足了壹些,比前些年信心足。當然,這種事不是數學證明,沒法打包票,更多是壹種宣傳。信就信了,不信就拉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