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郭的經典段子《西征夢》是快上百年的老段子了,老郭最大的貢獻是把他們挖掘出來,加入新的元素,使得現代觀眾也愛聽,但大的結構並沒有變,甩包袱的方式也相同。這些作為郭德綱的成名作已經深深烙下了老郭的標簽。如果再讓他的徒弟說,說的再好,也沒有郭德綱本人受歡迎,這“活兒”就死了。
年輕人要創新這些德雲的徒弟應該是都會,但如今沒有聽到這些弟子說,每個弟子在劇場演出,都要有自己的作品,要有適合自己風格的作品,師傅的名段可取精華,不宜照搬。
是演員要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老郭會的太多了,但也得考慮給徒弟和同行留碗飯吃。所以老郭《學電臺》小曲《照花臺》,《探清水河》,現在都不怎麽說了,留給嶽雲鵬,張雲雷。這也算是保護相聲生態吧。
創作永遠離不開生活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沒有這樣的人生經歷,他們就創作不出與此相近的內容。正如以前我們經常回憶春晚的經典小品,那都最藝術的精華,現在這樣的小品越來越少和青年人的相聲作品壹樣,他們沒有了生活基礎,哪來的創作。
每壹個時代都有時代特點和這個時代的價值取向老郭那個時代是老郭的觀眾,現在的年輕人是他們的價值取向,每壹個時代的價值取向不壹樣,就會創作出不同的作品來,妳讓年輕人去創作老郭那個時代的段子,有點難,正如我們現在聽以前大師們的作品,雖然上口,但有些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有些內容已經與時代不合拍,這很正常。
藝術創作不是誰想創作就能創作的正如魯迅的作品,並不是任何人都能達到的藝術水準。藝術也壹樣,相聲也壹樣,什麽樣的水準,創作出什麽樣的作品來,我們在肯定老郭的同時,更要鼓勵年輕人推陳出新,向老藝術家學習,不斷創出更優秀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