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兩德合並統壹,人們往往會把最關鍵的問題視為美蘇英法四大國的態度和科爾的努力,而恰恰是忽略了真正最關鍵最重要前提條件,那就是兩德的民意。事實上,兩德合並統壹,四大國的態度和科爾的努力固然是重要的,但是離開了德國民意,合並統壹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科爾的作用,就是順呼了民意,搶抓住了機遇。而且包括四大國的態度在內,都是建立兩德人民想要合並統壹民意基礎之上的行動。
眾所周知,二戰之後,美蘇爭霸己見端倪,致使本被四大國分區占領的德國分裂成兩個國家。東邊是蘇聯操控下的德意誌民主***和國,也稱東德,西邊是英法美三國控制下的德意誌聯邦***和國,也叫西德。而柏林同樣也被分為東西柏林兩部分,東柏林成了東德的首都,西柏林成了西德的壹塊飛地。因為東德人總是通過西柏林逃往西德,1961年8月在東西柏林之間壹堵圍墻拔地而起,且東德派重兵把守。
柏林墻的建起,有效防止了東德人大規模逃往西德,但是仍有不少人為翻過柏林墻而沒了命。柏林墻成為東西德的界墻,也是東西方兩個世界的隔離墻,更是美蘇冷戰的標誌墻。
1989年11月9日,由於當時東德的壹個領導人誤解了上級命令,錯誤地宣布柏林圍墻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推倒了這堵存在28年零3個月的柏林墻,當時整個德國人民歡心鼓舞,處在極度興奮之中。雖然此事件被稱為“柏林圍墻倒塌”,但事實是人為的拆除而非自然的倒塌。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壹,把柏林圍墻倒塌事件推向高潮。
當時東西德能夠合並統壹,不是偶然事件,而是當時德國內部民意需求和外部環境變化促成的。
大家都知道,1989年的蘇聯已經大不如從前了。經過幾十年冷戰、軍備競賽和內部矛盾的積累,已經使有龐大身軀的蘇聯透支嚴重。加上戈爾巴喬夫飄忽不定的改革,使蘇聯思潮泛濫,經濟衰退,政局不穩。所以,在東歐國家的控制上已明顯力不從心,所以,聲稱允許他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這就等於對東歐國家松了綁。
而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羅的海三國、羅馬尼亞等國相繼爆發了壹系列的遊行示威活動,要求政治改革,絕大多數東歐國家開始反對蘇聯繼續幹涉本國內政,形成了離開蘇聯自己出去單過的願望。受這壹大勢影響,東德國內民眾也發生了遊行示威活動,要求長期執政的社會黨下臺。
事實上,柏林墻被兩德人民推倒之後,科爾就敏銳地捕捉到了兩德合並統壹的歷史機遇。東德新政黨新政府上臺後,就與西德談判,最終達成東德並入西德,東德的政府解散、憲法廢棄、軍隊退出華約等。
然而,說壹千道壹萬,德國人民自己同意是關鍵。德國人自己事情解決後,讓科爾信心倍增。面對難纏的蘇聯,在科爾那只要花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科爾的大把撒錢最終擺平了蘇聯。而美英法就更不在話下了。最終還把人們最擔心的領土問題寫進了基本法,讓國際社會徹底把心放在肚子裏。最終兩德成功合並統壹。
1990年,德國總統魏茨澤克在慶祝德國合並統壹活動的講話中指出:“人性化地實現統壹太好了。這不是政府的契約,不是憲法,不是立法者的決定,而是取決於我們每個人的行為。”
這句話說出了兩德統壹的關鍵所在。兩德的合並統壹,不是美蘇英法的良心發現,不是東西方兩大陣營的交易,不是西德強勢兼並了東德,不是法律上的妥協,更不是什麽人能操作的,歸根結底是兩德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