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關於新衣的詩句

關於新衣的詩句

1.有哪些關於“舊貌換新顏”的詩句

1、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壹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2、春思

唐代: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譯文:

燕地小草像碧絲般青綠,秦地的桑樹已葉翠枝綠。當妳懷念家園盼歸之日,早就思念妳而愁腸百結。春風啊妳與我素不相識,為何吹進羅帳激我愁思?

3、除夜宿石頭驛

唐代: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壹年將盡夜,萬裏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譯文:

在這寂寞的旅店中有誰來看望慰問,只有壹盞冷清的孤燈與人相伴相親。今夜是壹年中的最後壹個夜晚,我還在萬裏之外作客飄零未能回轉家門。

回首前塵竟是壹事無成,令人感到悲涼傷心;孤獨的我只有苦笑與酸辛。愁苦使我容顏變老,白發爬滿雙鬢,在壹片嘆息聲中又迎來了壹個新春。

4、新年作

唐代: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嶺猿同旦暮,江柳***風煙。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譯文:

新年來臨思鄉之心更切,獨立天邊不禁熱淚橫流。到了老年被貶居於人下,春歸匆匆走在我的前頭。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曉,江邊楊柳與我***分憂愁。我已和長太傅壹樣遭遇,這樣日子須到何時才休?

5、鵲踏枝·誰道閑情拋擲久

五代:馮延巳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裏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譯文:

誰說閑情逸致被忘記了太久?每到新春來到,我的惆悵心緒壹如故舊。為了消除這種閑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飲,讓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體消瘦,對著鏡子自己容顏已改。河邊上芳草萋萋。

河岸上柳樹成蔭。見到如此美景,我憂傷地暗自思量,為何年年都會新添憂愁?我獨立在小橋的橋頭,清風吹拂著衣袖。只有遠處那壹排排樹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綽綽,與我相伴。

2.人們穿上新衣服,走親訪友拜新年是元日的哪兩句詩句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品原文

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1]。

折疊編輯本段註釋譯文

折疊語句註釋

⑴元日:農歷正月初壹,即春節。

⑵爆竹:古人燒竹子時使竹子爆裂發出的響聲。用來驅鬼避邪,後來演變成放鞭炮。壹歲除:壹年已盡。除,逝去。

⑶屠蘇:“指屠蘇酒,飲屠蘇酒也是古代過年時的壹種習俗,大年初壹全家合飲這種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

⑷千門萬戶:形容門戶眾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時光亮而溫暖的樣子。

⑸桃:桃符,古代壹種風俗,農歷正月初壹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也作春聯[2]。

折疊作品譯文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壹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3.有關季節節日的詩句

我國的傳統節日目前主要有八個,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日期、相關習俗、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公歷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壹天,家裏家外不但要打掃得幹幹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壹(公歷2月3日)。春節習俗,壹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鐘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17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關於節日的詩句

節日詩句

春節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 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宵節

生查子 元夕 》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端午節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壹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重陽節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中秋節

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5.描寫女紅的詩句有哪些

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出自唐朝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解釋:慈祥的母親手裏把著針線。 為將遠遊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2. 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巧,不把雙眉鬥畫長。出自唐代詩人的秦韜玉的壹首 《貧女》。

解釋:我家中貧困自小就沒見過綾羅綢緞,到了婚嫁年齡本應是媒人踏破門檻的時候卻沒有媒人上門,想請媒人幫介紹卻更加暗自傷心。有誰喜愛我這種不合時宜的傳統打扮呢?大家都喜歡現下流行的“儉妝”。雖然我心靈手巧,但從不與別人比畫眉的的技巧。

3. 描寫女工的詩句不多。以上就是代表詩句。

4. 從養蠶栽棉到紡紗織布,從穿針引線到縫衣置服,是人類文明的壹大進步。在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文明史中,紡織和服飾是兩朵艷麗奪目的奇葩,所以,與之密切相關的女紅活計,它的歷史應該是很悠久了。

5. 據考古發現,壹萬八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山頂洞人已經使用骨針縫綴獸皮;距今七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河姆渡人不但會使用骨針,而且會使用撚線和紡輪;而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則出現了麻線和綢片,絲線和絲帶等原始的紡織品,這些都形成了女紅及其用品的雛形。

6. 我國三千多年的農業社會,不僅樹立了以農為本的思想,同時也形成了男耕女織的傳統,女子從小學習描花刺繡,紡紗織布,裁衣縫紉等女紅活計,在江南壹帶尤為重視。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社會對於女性的要求,夫家對於擇妻的標準,都以“德,言,容,工”等四個方面來衡量之,其中的“工”即為女紅活計。再加上當時手工業高度發展,女紅在這個時期才從普遍的意義上真正廣泛的流行起來。

6.關於傳統節日的詩句

元日》(宋)王安石 ---春節的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青玉案 元夕》 —元宵節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鵲橋仙》 宋 秦觀-----情人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壹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清明 -----清明

杜 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壹顧中,天高地平千萬裏。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 欲下星鬥動,天樂壹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壹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關於端午的詩

和端午

張 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壹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 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