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原本是祭祀上古時期炎帝的節日,但是後來因為三月三是祭祀黃帝的節日,很多人就把祭祀黃帝以及炎帝都放在了同壹天,再加上到了民國時期其實炎帝的節日變成了清明節。清明節原本只是壹個節氣,演變成了節日之後,清明節就代替了寒食節,於是祭祀黃帝和炎帝有變成了請明時期來祭祀,所以四月四這個節日就逐漸的被人給淡忘了。
八月八是神話當中西王母的蟠桃節,因為在古代神話中蟠桃是在八月份成熟的,所以為了請眾多神仙來品嘗於是有了這個節日,後來這個節日慢慢的演變為古代秋收祭祀的日子,同時也是祭祀西王母的節日。但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中秋節,中秋佳節是家人團結聚合在壹塊的日子,因為八月八和八月十五日子非常接近,於是八月八就慢慢的被放到八月十五壹塊辦,久而久之,八月八及時秋收的寓意也就慢慢的淡化了,最後發展到宋朝的時候八月八也就沒有這個節日了。
在古代人們認為壹到九是壹個循環,而每壹個月份都有壹個含義,於是每壹個月就形成了特定的節日,如正月壹是春節,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是上巳節,五月五是端午節,六月六是天貺節,七月七是七夕節,九月九是重陽節,然而四月四和八月八因為目前已經慢慢的被淡忘於是就沒有歸列到其中。而為什麽這些節日都喜歡用疊詞,其實是因為古代特殊記錄數字的原因,當時的甲骨文已經是壹個成熟的計數文字,已經形成了壹個系統。
目前四月四和八月八雖然已經漸漸勢微了,但是它們存在的意義卻壹直保留了下來,只不過是用另外壹種形式存在而且,其實這也是社會進步的壹個表現,不拘於泥,靈活運用並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