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建康實錄》明確記有楚威王是“因山立號,置金陵邑”,即用山名作為邑名。由於當年的長江還在清涼山的西麓下流過,金陵邑臨江控淮,形勢十分險要,所以楚威王選在這裏置金陵邑,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金陵邑是南京歷史上年代僅次於越城的第二座古城。從城區結構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從性質講,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壹座具有行政區治所性質的占城,標誌著南京設置行政區劃的開始,也是南京稱為金陵的發端。
金陵的來源還有另外壹說,即埋金之說。相傳金陵的名稱是因秦始皇在今城北龍灣金陵崗埋金以鎮王氣而得。《景定建康誌》記載:“父老言秦(始皇)厭東南王氣,鑄金人埋於此。”並說在秦始皇埋金的金陵崗曾立壹碑,上刻:“不在山前,不在山後,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壹國。”又傳說秦始皇並沒有真的埋金,而是詭稱在山中埋金,這樣,讓尋金的人在山的前後南北“遍山而鑿之,金未有獲,而山之氣泄矣”。這是秦始皇驅人鑿斷山脈破壞王氣風水地形的計謀。
此外,還有楚威王埋金說,據說當時楚威王以為南京“有王氣”,於是吩咐手下在今獅子山以北的江邊(古稱龍灣)埋金。《景定建康誌》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子熊商敗越,盡取故吳地。以此地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號曰金陵。”關於金陵的來源,還有壹種說法是,南京地接金壇,其山產金,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