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頭節到來之時,主辦村便請來壹班"鬼師"(巫師)來跳嶺頭,意在酬神祈福。屆期遠近村民鹹集,主辦村殺牲設宴,盛情款待,壹連兩日或數日在嶺頭跳舞唱歌,通宵達旦鼓聲不絕,場面非常熱鬧。跳嶺頭的"鬼師班"壹般由二三十個民間藝人組成。頭壹天晚上,鬼師先在村旁矮嶺或草坪所立的廟地設壇安師,俗稱"收地頭",旨在請祖師(北帝)諸神收禁五方妖邪。安壇時用色紙寫上神名和國泰民安、五谷豐登的偈聯分別張貼在神壇中和廟壇門楣上。接著打壹陣鑼鼓,這樣就算是"開廟"。次日早上,鬼師班全體人員齊集神壇,用竹蔑、色紙制作成的"龍船"、"牙旗"等物供放神壇上,然後跳"高腳師":由壹人帶上面具,穿上龍褂,手執系鈴、朝筒,打壹陣鑼鼓唱壹句歌詞,松明火把照得廟場通亮,村民聚集廟場周圍觀看表演。靈山縣現有"跳嶺頭"的老師班127個,其師承基本上都與鄧陽村清河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領頭節是欽州壹帶民間傳統節慶習俗,又稱"跳嶺頭"。為當地僅次於春節的節慶活動,因其活動多在村邊嶺上舉行而得名。據民國三年《靈山縣誌》卷二十二《風俗誌》記載:"八、九月各村多延巫師鬼童於社前,跳躍以編,始入室驅邪疫瘴,亦乃鄉儺之遺意也。"這說明"跳嶺頭"與古代的鄉儺有血親關系。這種帶有古儺特征的"跳嶺頭"習俗,其最早文獻見於明嘉靖版《欽州誌》卷壹《風俗》中:"八月中秋,假名祭報。裝扮鬼像於嶺頭,跳舞,謂之跳嶺頭。男女聚觀,唱歌互答,因而淫樂,遂假夫婦,父母兄弟恬不為怪。"今已由原來的宗教酬神祭儀演變為民間娛樂活動。
詞條
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