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6日淩晨,美國和英國的2390架運輸機和846架滑翔機,從英國20個機場起飛,載著3個傘兵空降師向南疾飛,準備在法國諾曼底海岸後邊的重要地區著陸。這就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的開始。
黎明時分,英國皇家空軍的1136架飛機對事先選定的德軍海岸的10個炮壘,投下了5853噸炸彈。天亮以後,美國第八航空隊又出動了1083架轟炸機,在部隊登陸的前半個小時,對德軍海岸防禦工事投下了1763噸炸彈。接著,盟軍各種飛機同時出動,轟炸海岸目標和內陸的炮兵陣地。5點50分,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盟軍的海軍戰艦開始猛轟沿海敵軍陣地。諾曼底海灘成了壹片火海,地動山搖。
進攻部隊由運輸艦送到離岸7到11英裏的海面,然後改乘大小登陸艇按時到達預定攻擊的灘頭。跟在後面的是運載重武器和裝備的大型登陸艇。
盟軍選擇的登陸地點諾曼底海灘,位於法國的西北部,從東到西有5個灘頭——劍灘、朱諾灘、金灘、奧馬哈灘和猶他灘,全長約50英裏。登陸計劃第壹批進攻部隊是5個師,每個師占領壹個灘頭。
6點30分,美軍開始在奧馬哈灘和猶他灘登陸。美軍第七軍第四師在猶他灘沒費多大勁兒就登上海岸了,只遇到斷斷續續的炮擊。3個小時內,他們就肅清了守衛這個地區的敵人,後續部隊和裝備也源源運到岸上。但在奧馬哈灘,美軍第七軍第壹師的情況並不妙。大浪,晨霧,加上硝煙彌漫和側面的氣流,把部隊折騰得精疲力盡,登陸時又遭到敵軍炮火的襲擊。壹時間,死傷的士兵布滿了海灘。而下壹批進攻的部隊也遭到同樣的不幸。在這危急關頭,美軍兩個突擊營用繩梯爬上了海岸上的懸崖峭壁,奪取並摧毀了敵人的壹座炮臺。但是敵人繼續猛烈射擊,把美軍阻擋在海灘邊上。美軍第壹步兵師長許布納當機立斷,要求海上的驅逐艦冒著可能殺傷自己人的危險,向德軍炮群和火力點進行近距離的轟擊。驅逐艦的大炮果然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不壹會兒,工事裏的德軍就舉手投降了。經過美軍第壹師的艱苦血戰,終於占領了壹條縱深不到兩英裏的灘頭陣地。
英國第二軍團的第五十師於7點20分開始在金灘登陸。他們開始遇到壹些困難,但逐漸摧毀了德軍的抵抗。到黃昏時,他們進入了內地5英裏。
在朱諾灘,加拿大的第三師在肅清灘頭的德軍之後,進展最快,當晚就到達了岡城——貝葉公路。
英國第三師在劍灘上也遇到激烈的抵抗。黃昏時,他們就同空降的第六個兵師會會了。
當天傍晚,盟軍已在歐洲大陸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傷亡人數比預計的要少。有將近10個師的部隊連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上了岸,後續部隊也源源而來,不斷擴大盟軍對德國守軍的優勢。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希特勒吹噓他的長達2500英裏“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為什麽不堪壹擊呢?原來每年6月,英吉利海峽總是狂風大作,惡浪滔天,艦只行駛艱難。德軍在西線的大部分將軍都認為在這個氣候惡劣的6月裏,盟軍是不會發動進攻的。6日淩晨2點左右,駐守在巴黎的德軍總司令部接到報告說,有美英空降師著陸,看來像是壹次“大規模行動”。但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卻認為這是盟軍聲東擊西的手法,並不在意。接著,西線德國海軍部隊又向總司令部報告說:據海岸雷達報告,熒光屏上有大量黑點,壹支龐大的艦隊正向諾曼底海岸進發。而德國西線的參謀長卻回答:“什麽?在這樣的天氣裏?壹定是妳們的技術員弄錯了!也許是壹群海鷗吧?”後來,當他終於看到形勢不好,請求希特勒出動兩個裝甲師去對付盟軍空降師時,希特勒卻禁止動用他的這支戰略預備隊。希特勒還是堅持認為這只是牽制性的佯攻,認為盟軍壹定會在加來地區登陸。
希特勒中了盟軍總部的疑兵之計了。在諾曼底登陸以前,盟軍偽裝集結了壹支艦隊,發出大量電訊,造成假象,好像盟軍總部設在英國的肯特郡;又讓以勇猛著稱的美國巴頓將軍在肯特郡街頭散步,而德國情報人員正斷定他是盟軍總司令。在進攻前夕,英國飛機又撒下大量的錫箔片,使德軍的海岸雷達上顯示出,好像盟軍的壹支艦隊向東駛去,開往加來。
為了嚴格保密,整個英國南部已同英國其他地區斷絕了壹切交通,成了壹個大兵營,盟軍為“霸王行動”在這裏塞滿了堆積如山的軍事裝備和物資。為了防止泄密,英國政府還中止了英國同外國的壹切外交關系,撤消了沿岸的正常航運,把所有船只用於“霸王行動”的運輸,使得美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調動集結軍隊上,沒有任何妨礙。英國政府在這個地區設置了警戒線,任何人未經許可都不得穿過警戒線。每壹座帳篷,兵營,停車場和每壹支部隊,都仔細地標誌在行動的指示圖上。每壹支部隊的預定行動都作了準確的安排。這支在諾曼底登陸的軍隊是龐大的,擁有盟軍陸海空三軍287萬多人,戰艦6000多艘,飛機1.3萬多架。這麽大的軍事行動的準備工作,德軍竟絲毫不知。
為諾曼底登陸進行的準備工作是巨大而復雜的。改進了許許多多的裝甲車,有供清理海灘的壓路機,有在布雷區開道的裝有掃雷器的裝甲車,有供跨過溝渠的裝甲便橋等,甚至還制造了兩座人工港口,以便登陸部隊卸下裝備物資之用。對於進攻目標的地形偵察,早在壹年之前就開始用飛機拍攝從荷蘭到西班牙的海岸線,特別是從1944年4月到6月,***出動飛機偵察4500架次。此外,還有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提供的數以千計的情報。這樣,德軍在歐陸沿海的防禦工事、橋梁、機場、沼澤地區、倉庫、公路、火車站等等,都被盟軍弄得壹清二楚。每壹個登陸部隊負責人帶著的作戰計劃上,連樹木都標了出來。
到6月12日,盟軍在諾曼底的幾個灘頭已經連結成壹條陣線,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軍需物資不斷增加,這些,都保證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8月19日,盟軍占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壹天,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南門和西門進入市中心。當天下午,法國勒克萊將軍奉命接受德軍投降。
巴黎的解放是諾曼底戰役的結束。德軍有40多萬人傷亡和被俘。德國再次被迫兩線作戰,陷入了蘇聯和美英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之中,滅亡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作者: 馬蘭亭 2007-5-3 15:11 回復此發言
--------------------------------------------------------------------------------
2 戰略決策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壹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裏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復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實際上英國壹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魚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準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也是當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壹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麽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再進壹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壹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km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周內占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占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壹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壹個人工港。於是建議制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準。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準“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認為突擊正面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km,第壹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壹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準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壹個復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淩晨壹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壹組的第壹天,即6月5日。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壹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km,縱深100km。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壹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占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圖解: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中)就在諾福克旅館召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盟軍。右三為蒙哥馬利將軍
同盟國方面盟軍最高司令壹職原擬由經驗豐富的英軍將領來擔任,但丘吉爾知道登陸後美軍人數會大大超過英軍,所以主動提議由美軍將領來擔任。羅斯福總統原打算讓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出任,後來考慮到更需要馬歇爾在華盛頓統籌協調,就由馬歇爾推薦時任盟軍地中海戰區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出任。
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員有:副司令英國空軍元帥特德,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密斯,副參謀長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陸軍司令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馬洛裏。
陸軍有4個集團軍: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普賽,轄5個軍13個師,在左翼的“金”和“劍”灘頭登陸。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肯·格雷尼姆,轄1個軍3個師,在“朱諾”灘頭登陸。以上2個集團軍作為左翼向卡昂進攻。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為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轄5個軍14個師,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作為右翼向聖洛、卡朗坦進攻,這是主攻方向。該3個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任司令。這是登陸第壹梯隊部隊。美國第3集團軍由美國陸軍中將巴頓任司令,轄4個軍9個師,直屬最高司令部指揮,作為第二梯隊,將從美第1集團軍開辟的道路投入戰鬥,沖出科湯坦半島,穿越布列塔尼半島,迂回包抄在卡昂與英軍激戰的德軍,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乘勝占領法國和比利時。
海軍編為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主要由美國海軍軍艦組成,***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他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他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裏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金”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炮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空軍除了美國第2航空隊和英國第9航空隊,艾森豪威爾還以辭職相要挾,從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手中獲得了由英國空軍上將哈裏斯任司令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由美國空軍少將杜利特爾任司令的美國駐英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的指揮權,這樣最高司令部的空軍兵力就有4個航空隊。
空降部隊為美國第82、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的所能集結的最大空降兵力。
為實施這壹大規模的戰役,盟軍***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只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余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6 德國方面
德國為抗擊盟軍的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即所謂的“大西洋壁壘”。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5月,在塞納河以東地區完成了68%,塞納河以西地區僅完成了18%,只有在加萊地區基本完成。
1944年5月,德軍在東線蘇聯戰場有179個師又5個旅,約占德軍總兵力的65%。在西線的法國、比利時、荷蘭,只有歸西線總司令陸軍元帥龍德施泰德指揮的58個師,其中33個海防師,15個步兵師,8個裝甲師,2個傘兵師。即使再加上由希特勒親自指揮的戰略預備隊2個裝甲師,總***才60個師,約76萬人。西線司令部所屬的58個師,編為2個集團軍群,***4個集團軍。B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39個師是西線德軍的主力。下轄第15集團軍,司令是薩爾穆特上將,駐加萊,擁有包括14個海防師,4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在內***23個師;第7集團軍,司令是多爾曼上將,駐布列塔尼半島,擁有包括8個海防師,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在內***14個師。G集團軍群,由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指揮,駐守法國盧瓦河以西地區,***有19個師。下轄第1集團軍,司令為謝瓦萊裏中將,駐比利時,***10個師;第19集團軍,司令為松德施泰因中將,駐法國南部,***9個師。
海軍兵力為驅逐艦5艘,潛艇49艘,遠洋掃雷艦6艘,巡邏艦116艘,掃雷艇309艘,魚雷艇34艘,炮艇42艘,總***才561艘中小軍艦,實力非常弱小。
空軍為第3航空隊,作戰飛機約450架,其中戰鬥機160架。與盟軍作戰飛機數目相比,處於1比30的絕對劣勢。
在諾曼底地區守軍為第7集團軍所屬的6個師又3個團,其中3個海防師,戰鬥力較弱;2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戰鬥力稍強;3個團是2個獨立步兵團和1個傘兵團,總兵力約9萬人。防禦工事也比較薄弱,只構築了若幹鋼筋混凝土的獨立支撐點,大部分工事都是野戰工事,縱深也只設置了少量防空降障礙物。希特勒1944年4月判斷諾曼底將是盟軍的登陸地點,要求加派兵力,隆美爾根據這壹指示,將原駐聖洛的第352步兵師調到諾曼底,正是這個新調來的精銳師給在“奧馬哈”灘頭的美軍帶來滅頂之災。
德軍不僅兵力薄弱,而且高層將領之間對於抗登陸的方針也壹直存在分歧。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德元帥主張將主力部署在縱深,采取反擊戰術來抗擊登陸;B集團軍群司令隆美爾元帥則主張將主力部署在灘頭,依托海灘工事殲敵於灘頭。兩人爭執不下,互不相讓,最後只好采取折衷方法,壹部分部隊部署於灘頭,壹部分部隊部署於縱深,這種兵力部署無論在灘頭還是在縱深,都無法形成優勢兵力,既無力在灘頭阻止盟軍的登陸,也無力組織反擊。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更嚴重的是由於兩人對裝甲部隊的使用也存在分歧,希特勒壹怒之下將原歸隆美爾指揮的西線機動兵力2個精銳裝甲師改由最高統帥部指揮,這壹決定實際上剝奪了西線將領對裝甲部隊的指揮,使隆美爾失去了最令盟軍心驚膽戰的反擊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