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深度思考的習慣,我錯過了自己最絢爛的前半生。
這是多麽痛的領悟。
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對語言感興趣。但成長中的幾十年裏,我並沒有在喜歡的事情上深耕。
“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這樣壹種氛圍裏,高中文理科分班,三分之二的學生都選擇了理科。
我沒有遵循自己的內心,沒有思考、辨別自己的優劣勢,隨波逐流地選擇了自己非常不擅長並且不喜歡的理科,當然也有些許稀薄的自尊心作祟。
現在回頭看,真覺得當時的自己可憐:認不清現實,整天生活在自己的虛構幻想裏。
我的前半生,心理年齡大概壹直停留在高中時代。
三十五歲,我決定開始寫作、決定要過有思考的生活。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壹生,不值得壹過。
寫作就是“審視”生活的工具。
? 寫作者要具備什麽素質?
有了寫作這個目標;
作為壹個寫作者,要具備哪些特點和條件呢?
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不愛思考的習慣順其自然地躍出腦海,太可怕了)
自己沒經驗、沒思考,可以向有經驗的作家學習、了解。
互聯網時代,只要想學,總會有很多渠道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老師。
聽了蓑依老師的課,開始有壹種打通寫作脈絡的感覺。
對於寫作者要具備哪些素質?她通過寫作十幾年的經驗,總結了三點:
壹:勤奮
勤奮的背後是耐得住寂寞和孤獨。
勤奮就是開始寫、不停手----《怎樣講好壹個故事》,哈佛大學的核心寫作課
二:觀察和思考這個世界,而不單單只是經歷這個世界
寫作的底色是思考,寫作是思考的壹種手段,文字只是工具而已。
三:有分享和影響他人的欲望
如果只想著表達自我,不關切他人的處境,沒想過要帶給別人思考和啟發。長久下去,壹定會失去讀者,壹旦沒有了讀者,寫作也就停止了。
(這個連鎖反應,我有體會,但沒深究過,自己寫的東西,為什麽沒有讀者......)
這三點,我非常認同,會逐漸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思維。我相信,這三點如果長期做到,肯定會改變我的生存質量、會越活越通透。
?
?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沒有深入思考、沒深究”,對待自己喜歡做的事尚且是這種敷衍、懶惰的態度,其他事就更不需提了。這也許是自己這半生,沒有壹件事做精做好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這三點,我都沒做到。
但我知道壹件事:種壹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另壹個,就是現在、當下。
只要想學,什麽時候都不晚。
很慶幸我還有壹顆求知的心,沒有完全放棄自我。
遇到合適的、對自己有切實幫助的寫作課,只要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我不會在錢上計較,壹般都會買來課,認真學。畢竟,用有限的錢,去買別人十幾年甚至半生的成功經驗,自己借鑒,少走彎路,這種交換,是我知道的最劃算的生意。
也慶幸自己仍然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會去思考自己的現狀,能意識到自己欠缺的地方,有意識的去改變。
通過思考、寫作,終將遇見最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