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馬村地處四明山麓,三面環山,壹面臨水,雖然遠離市區,甚至乘車很不方便,卻是壹個有風景有故事的地方,是壹個很好的宜居之地,也是壹個秀美的休閑地。它有什麽吸引人的地方呢?請跟隨我的步伐,壹起來領略壹下。
袁馬村隸屬余姚市,是原洪山鄉的政府駐地,再往前追溯,它可是壹個不折不扣的 歷史 古村。這裏在明朝時期出了壹個大官,村名也來源於他。這個大官就是袁祎。袁祎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太子太傅、戶部尚書、建極閣大學士,人稱袁閣老。所以袁馬村現在也被稱為閣老故裏。
據說村中原本以馬姓人家為主,村子叫馬袁村,袁祎功成名就後村子就以袁姓為貴,改為袁馬村。這是村民的說法,沒有官方資料印證,真實與否有待商榷。
袁馬村的東面有壹個很大的水庫,形如壹只落在草尖的蝴蝶,又如壹根曲折的枯藤。水庫邊的公路是進入袁馬村的唯壹通道,然而這條路圍著水庫四周曲折迂回,往南可以通往海曙,往東可以通往河姆渡,往北可以通往余姚城區。這個水庫叫陸埠水庫,是余姚市的壹級飲用水源,四周風光秀麗,湖水裏有很多池杉林,是壹個很不錯的紅杉欣賞地。
無論從水庫的哪個方向進入袁馬村,首先看到的就是村頭的濕地公園。這片濕地公園地勢低窪,壹半浸沒在水中,濕地裏栽種了許多水杉,林中有幾條迂回的小路,路上有壹座石板橋,橋上沒有刻字,說不清年代。在旁邊袁馬大橋沒有建成之前,這些小路和這座橋是進出村子的主要通道。
陸埠水庫和這片濕地裏的水大多來源於四明山澗的溪流。寧波別的山村大多只有壹到兩條溪水,袁馬村卻有四條溪流。這些溪水穿村而過,給袁馬村帶來了靈動和生機。這些溪流之上修築了很多橋梁,形狀各異,年代不壹。我曾詢問村中的老人,他們告訴我,村子的橋很多,可是都沒有故事,不是名橋。
順著這片濕地南邊的公路往村子裏面走,見到壹塊巨大的“袁馬”刻字石頭橫在橋頭,走進去就是袁馬村了。這裏有兩條路,過橋是新修的村中公路,兩邊都是嶄新的房子,左拐的寬溪才是村中最美麗的風景。
和別處鄉村不同的是,袁馬村的溪面和兩岸的風光視野寬闊,溪水豐盈,清澈見底,如剛剛溢出的山泉。溪上有很多漫水壩,親水臺階,每處都有幾個人在溪邊洗涮。溪岸有壹段是用滾圓的石頭砌成,溪邊有很多古樹,蔥蘢的枝幹斜伸向溪面,樹下有鴨子嬉戲。這也是袁馬村最為獨特的風景之壹。
擂鼓墻門、翁家老宅、袁馬鄉風館等村中的古宅大多分布在這些溪邊,房子的門樓就對著溪水,門外走幾個臺階就可以到達溪面。青磚黛瓦的房子錯落有致,分布在每壹條溪畔。
袁馬村的美麗之處在於,整個村子由溪水、古宅、濕地、青山和水庫等組成,形成壹片美麗的自然景觀。這些風景組合在壹起,變成了獨壹無二的袁馬村。 這裏沒有如烏鎮、周莊等江南水鄉的詩意,卻有鄉村特有的恬淡和安靜,極有人間煙火氣,猶如清茶讓人久久回味。
袁馬村另外有壹處不得不說的風景。村民喜歡腌制壹種梅幹菜,主要成分就是毛筍和鹹菜。他們把毛筍切成壹塊壹塊的,用繩子吊掛在院子裏或者門前的竹竿上,遠遠地看很像壹塊塊臘肉。在袁馬村裏遊走,隨時可以看到晾曬的毛筍塊。這些毛筍做成的“臘肉”,簡直是村中的另壹個獨特風景。
我到袁馬村是走馬觀花,花了不到半天時間,然而就是這匆匆壹瞥,讓我愛上了這個幽靜美麗的鄉村,和這裏幾乎有些散漫的原鄉生活。
最後附上 旅遊 小貼士,給想來的朋友壹個參考:
我是楚語樂遊記,歡迎關註,帶妳了解更多小眾、好玩的 旅遊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