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村位於廣東省開平市塘口鎮,俗稱黃泥嶺,距離開平市區12公裏,由安和裏、合安裏和永安裏三條方姓自然村組成。2001年,自力村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自力村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受全人類保護的古村落,2017年,自力村上榜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名村榜單。
立村之初,自力村只有兩間民居,甚至稱不上“村”。不過這裏土地平坦,水源優渥,十分適合種植。慢慢地,購田移居此地者越來越多,人口世代增加,逐漸形成了三個自然村,分別是 安和裏、合安裏和永安裏。
建國之後的土地改革中,自力村又由原來的幾個方姓村落合成自力村,取自自食其力之意。現在,自力村內還有63戶人家,175口人。
自力村的地勢低窪,周圍有眾多的河流穿過,是壹片水源充裕的水鄉澤國,但這也帶來了不少的憂患,自力村的村民每年都要遭受臺風和洪澇的侵擾,連年欠收。鴉片戰爭過後,內憂外患的環境加上當地長達十幾年的土客械鬥讓自力村的人民苦不堪言。
此時又正好趕上資本主義國家發展需要大批的苦力,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自力村的年輕勞動力收起行囊,背井離鄉到國外謀生。別看自力村現在村內的居民不多,但是他們旅居海外的華人華僑卻有幾百人,比現在的村民多得多。
中國人向來吃苦耐勞,開平人也不例外。這些在外討生活的年輕人賺了錢,便紛紛回來購田置業,幫襯家裏。但在20世紀20年代,開平的土匪猖獗,常常出來打劫,而有僑匯收入的自力村自然也成為他們眼中的香餑餑。
在多次和劫匪抗爭的過程中,自力村的村民得知“瑞雲樓” (碉樓的前身)具有抗擊劫匪的功能。從那以後,旅居海外的自力村村民便拿出大半生的積蓄興建碉樓和居廬用以防洪和抗匪,實力保護家人和財產的安全。
由於自力村的村民旅居各國,接收到的西式建築風格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在修建自己居所的時候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例如,旅居歐洲的村民可能更偏好古希臘的柱廊或者古羅馬的拱券,而到了澳門的村民可能更喜歡葡萄牙式的騎樓,或者文藝復興時期的巴洛克風格等。
每家每戶接受到的審美情趣不壹樣,因此在修建碉樓的時候也是百花齊放,各有各的特色。可以這樣說,自力村的碉樓幾乎集齊了世界上幾大不同的建築風格,並將西方風格建築和中式建築風格雜糅在壹起,形成罕見的具有時代意義的特殊建築,堪稱世界建築風格的小型博物館。
當然,不管碉樓的頂層多麽天花亂墜,碉樓的底層都是壹樣的,主要以防盜為主,配備的是加厚的墻體和不怕火攻的小型鐵窗和鐵門。為了抵抗劫匪,大部分的碉樓還在各層設立了射擊孔或者探照燈、警報器等反攻措施。可以這樣說,碉樓不僅解決了居住問題,也成了當地人保護自己的武器。在碉樓的庇護下,村民們才能度過那段艱苦的時光。
目前,自力村的這些已經成為保護文物的碉樓基本上都不再住人。這些碉樓大都修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距今已有八九十年的 歷史 ,算是高齡建築了,具有壹定的危險性。因此,很多碉樓都是關閉起來的,不對外開放,我們只能通過這些經歷風霜的外表去揣測它的故事。
相對其它的古城古鎮來說,自力村雖然是世界遺產,雖然是5A級景區,但卻並沒有很高的知名度,現在只能算是壹個比較小眾的景點,遊客並不算多。但相信不久的將來,文化 旅遊 會受到更多人的青睞,自力村也會迎來更多對這些建築感興趣的遊客。這些飽受風霜的建築,不但記錄著民國時期動蕩的 歷史 ,也是開平人民在逆境中越挫越勇,頑強奮鬥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