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鐘山縣的地理

鐘山縣的地理

根據1980年地普查:全縣土地面積1861.77公裏,折合2792655畝。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鐘山農場、中央屬企業平桂礦務局、國營花山林場等單位占地72.68平方公裏,折合109020畝;縣屬範圍1789.09平方公裏,折合2683635畝。

1980年,全縣進行農業區劃調查,土地利用情況是:耕地382238畝(其中水田265216畝、旱地117022畝),占總面積的13.69%;園地9813畝,占總面積的0.35%;林地1178613畝,占總面積的42.21%;牧地198386畝,占總面積的7.11%;荒地589364畝(其中宜農荒地73847畝,宜林荒地102630畝,宜牧荒地412887畝),占總面積的21.10%;水域60432畝(其中河流33000畝,水庫27432畝),占總面積的2.16%;城鄉居民用地74012畝(其中城鎮2668畝,村莊71344畝),占總面積的2.65%;工礦用地4750畝,占總面積的0.17%;交通用地12685畝,占總面積的0.45%;難利用土地(裸巖)282362畝,占總面積10.11%。

鐘山土地資源的特點是:山地多平原少。根據土地普查資料統計,全縣山地面積1871718畝,占總面積的67.02;平原面積769058畝,占總面積的27.5%。可開發的耕地資源少,僅有宜農荒地73847畝,占總面積的2.64%。 境內野生動物尚末作過系統詳細的普查,現將常見的分類簡述如下:

獸類

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西北、南部的崇山峻嶺之間。解放前虎、豹出沒頻繁、傷害人畜。解放後。60年代於城廂、羊頭等地曾發生虎患,有三個小孩被叼,其中有兩人虎口余生。70至80年代虎患少見。隨著森林的砍伐,人們對野生動物的濫捕,因而使上述很多動物大量減少,有的甚至已經絕種,由於鼠的天敵被消滅,故家鼠特別繁盛,鼠患日益嚴重。

魚類

按1983年調查,縣境內魚類有6目19科***40多種。主要品種有:鰻鱺(白鱔)、草魚、青魚(烏草)、鳡魚、大鱗鱲、赤眼鱒、南方馬口魚、大眼紅鮁、翅嘴紅鮁、鯿、銀鏢魚(蘭刀)、光倒刺巴、倒刺巴、紅彩光唇巴、桂華鯪、南方白甲魚、麥穗魚(禾稿公)、蛻鉤、鯉魚、鯽魚、鰱魚(扁魚)、鱅魚(大頭魚)、白河刺鱘鳑鲏、花鰍、泥鰍、平鰍、胡子鮎(塘拐魚)、灰鮎、黃顙魚、黃鱔、斑鱖、大眼鱖(桂花魚)、叉尾鬥魚(菩薩魚)、斑鱧(生魚)、刺鰍等。

鐘山魚類以養殖為主,主要品種是草魚、鰱魚、鱅魚、鯉魚。1987年產量達75.64萬公斤。江河自然魚類以鯉魚、鯽魚、泥鰍為多,1987年捕撈量6.63萬公斤。名貴淡水食用魚類有鱖、又名桂花魚或桂魚俗稱桂花魚。硬骨魚綱、鱸形目、鱸科。體側扁、長約20公分左右、重0.5~1公斤不等。體褐色或欖褐色,具有不規則的暗棕色斑點、口裂寬、下頷突出、齒銳利、性兇猛,捕食水中魚蝦為生。體被圓鱗、鱗片細小,其肉細致、味道鮮美。分布在縣境富江河道。

介貝類

水魚(鱉)、山瑞、烏龜、鷹嘴龜、螃蟹、蝦、蚌、田螺、石螺、福壽螺。

爬行類

因蛇經濟價值不斷提高,捕捉人多,金包蛇、銀包蛇、眼鏡蛇逐年減少。

蛙類

田蛙、山蛙、青蛙、蟾蜍、三角蛙、上樹蛙等。

昆蟲類

蠶、蟬、螢、蜂、蜘蛛、蜻蜓、蝴蝶、蟋蟀、螳螂、蟻、蚱蜢、蜈蚣、天牛、冬蟲、蝸牛等。

鐘山縣農業歷來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糧食作物又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花生、甘蔗、木薯、烤煙等。

解放前,全縣60%以上的耕地為占總戶數不到10%的地主富農所占有,而占總戶數80%以上的貧農、中農僅約占耕地的1/3。加上國民黨縣政府不重視農業生產,農村經濟長期處於單壹的自然經濟狀態,栽培技術墨守陳規,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緩慢,水旱災頻盈,民國時期糧食常年畝產僅有110公斤左右。1949年,全縣水稻種植37.04萬畝,總產量4386.53萬公斤,畝產118公斤;糧食總產量4838.44萬公斤。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生產,實行土地改革和農業合作化。為改善生產條件,黨和政府組織人民群眾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各種農業技術,使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生產水平逐步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在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的同時,發展多種經營,使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發展。1983年,全縣水稻總產量達到13900.46萬公斤,畝產293.5公斤,糧食總產量達14485.76萬公斤,比1978年分別增長32%、42.82%和29.46%。

1987年,全縣農業總產值達9302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比1978年增長28.26%,9年間平均年遞增2.8%,占社會總產值的31.39,%。在農林牧副漁五業中,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58.5%,林業占5.36%,畜牧業占18.09%,副業占16.96%,漁業占1.09%。是年,糧食總產量為13607.38萬公斤,其中水稻產量13086.45萬公斤,占糧食總產量的96.17%,畝產294.6公斤。水稻總產、畝產分別比1952年增長1.47倍和1.31倍。1950年至1987年的38年中,糧食總產量平均每年遞增3.04%,人均有糧由1949年的250公斤增至352公斤。

民國22年(1933年),縣人周白玉在鐘山鎮開辦織布工場,有木質織布機10余架,從業人員20人,為縣內工業生產之始。民國31年,縣政府辦起報社1家,從業人員3人;造紙廠1家,資本15萬元,從業人員3人。民國32年,全縣有造紙、鐵器制造、釀酒、榨油、編席等手工工業***68家145人。

1949年12月,鐘山縣人民政府接管民國縣政府報社,改名鐘山文具印刷社。1952年2月,鐘山鎮辦起合群車縫社1戶,為聯戶辦企業。11月,縣人民政府在縣城東門辦起火力發電廠,有員工3人。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103.40萬元(按52年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3.40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3.29%;手工業100萬元,占96.71%。

1953年冬,縣政府在縣城興建國營大米加工廠。1955年,鐘山鎮個體手工業者聯合興辦鐵、木器修配社。1956年9新建投產的國營工業企業有鐘山酒廠、食品廠2家。全縣工業總產值275.47萬元(按52年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144.19萬元,占52.34%;手工業131.28萬元,占47.66%。1958年“大躍進”,在“左”的錯誤思想指導下,全縣(含富川)抽調10萬余人組成“鋼鐵兵團”,土法上馬,大煉鋼鐵。相繼在富陽、古城、城廂、望高、羅舊、同古、紅花、公安、英家、珊瑚、牛廟等地建立起“鋼鐵基地”11個,小高爐541座,各種燒炭窯2.95萬個。投資15.29萬元,新建富鐘煉鐵廠、八步嶺鎢礦、富鐘農械廠、沙坪造紙廠4個廠礦。各公社也興建了壹批農機具廠。當年,全縣工業總產值396.43萬元(不含富川,按1957年不變價計算),比1956年增長43.9%。但是,由於這些廠礦是在資源未明、資金不足、又無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條件下盲目上馬的,產品質量低劣。後來,除沙坪造紙廠、縣農械廠以外,其余在1959年和1962年先後被迫下馬。1962年冬,貫徹中***中央、國務院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在關閉1958年以來盲目上馬的壹些企業的同時,投資新建縣玻璃廠。經過調整,1965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12個,從業人員1026人,集體工業企業上升到27個107人。工業總產值為333.88萬元(按1957年不變價計算),比1958年減少了15.78%。

1966年起,強調以糧為綱,把農村工副業當作資本主義批判,社隊企業發展緩慢。新建的國營工業企業有鐘山麻紡廠、農藥廠、燈泡廠。到1970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14個,從業人員862人,集體工業企業36個,從業人員137人。全縣工業總產值548.38萬元(按1957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265.31萬元,占48.38%;集體工業283.07萬元,占51.62%。

1971年以後,大興“五小”(小水泥、小農藥、小化肥、小農機、小鋼鐵)工業,新建投產的縣辦國營工業有縣糖廠、氮肥廠、卷煙廠、汽車修理廠。1976年,加強發展副業生產和恢復社隊企業,社隊工業企業逐漸增多。1978年,全縣有國營工業企業24個,從業人員2620人;集體工業企業80個,從業人員798人。工業總產值2731.30萬元(按1970年不變價計算),其中國營工業為1873.29萬元,占68.59%;集體工業858.01萬元,占31.41%。

1979年10月,貫徹中***中央、國務院關於“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關閉縣食品公司酒廠、交通局修理廠、縣糖廠3個國營工業企業及壹批“五小”工業企業,新建投產的國營工業企業有大理石建材廠、水電施工隊。經過調整,1983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23個,從業人員2728人,集體工業企業70個980人,全縣工業總產值4374.63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

1984年,陸續創建投產的國營工業企業有鐘山古龍電站、縣飼料公司。1986年,中外合資企業鐘山偉成制衣廠開業。社隊工業企業由過去的社辦(鄉辦)、隊辦(村辦)發展到聯戶辦、戶辦。1987年,全縣國營工業企業25個,從業人員3327人;縣屬集體工業企業7個,286人;獨立核算的鄉(鎮)工業企業41個,1026人;中外合營工業1個,76人。全縣工業總產值15191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比1983年增長2.47倍。在工業總產值中,國營工業12793萬元,占84.22%;二輕集體工業779萬元,占5.13%;城鎮私營、個體工業227萬元,占1.49%;鄉鎮辦工業809萬元,占5.33%;村辦工業12萬元,占0.08%農村聯戶辦工業207萬元,占1.36%;農村個體戶辦工業241萬元,占1.59%;中外合資工業121萬元,占0.80%。1987年全縣26個工業行業主要工業產品有35個,較大宗的有鎢精礦、錫精礦、原煤、機制糖、機制紙、日用陶瓷、飲料酒、卷煙、水泥、大理石板材(詳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表)。按總產值所占比重順序排列,煙草加工業占57.3%,居首位;其他依次是有色金屬采選業占21.44%,建築材料采選業占3.48%,食品工業占2.99%,電力生產供應業占2.51%,造紙業占1.67%,煤炭采選業占1.51%,化學工業占1.40%,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占1.27%。其余如木材、自來水生產、飲料、飼料、紡織、縫紉、家俱制造、印刷、美術品制造、橡膠制造、塑料制造、黑色金屬冶煉、金屬制品、機械工業等產值,占1%以下。經濟效益亦有提高,縣屬20個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18個盈利,魏利總額為546萬元;虧損企業有食品廠、陶瓷廠,***虧損3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