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左的瀑布氣勢如虹,艷陽照射時,瀑底便有彩虹高掛。這壹奇觀觸動智者的靈機,便以瀑布的征象把山巒命名為虹山。後來,山名成了村名,因虹山村是鄉 *** 所在地,村名又成了鄉名。
我又壹次造訪的虹山鄉,隸屬泉州市洛江區。車在群山中繞行,翻越山野,樹木與草藤皆以翠綠為主色調。
穿過村莊的漈溪,在盆地結束溫柔之旅,便穿行於峽谷,由西向東,遇到石頭會濺起壹片片白色的浪花,流向木蘭溪,歸入東海。溪堤兩岸的農舍形式多樣,老房子大都是閩南風格的古大厝,也有土樓。它們與現代樓房,生動了空間的輪廓線。
虹山村口,壹座清代單孔石拱橋——水尾橋從溪流跨過,究竟有多少人從橋上走過?橋面的鵝卵石相當的光滑。石橋南側小山上的酒瓶寨,是古時村民防盜的烽火臺。
這個季節天清氣朗,下了幾天的細雨剛剛停歇,空氣格外清新。清涼的山嵐,如同輕紗披在村莊的臉上。眼際裏的翠微,壹半濕潤,壹半朦朧。山村的自然美,湧現著壹種變幻著的美感,憑借它,我欣獲觀賞山野的壹絲感悟。
橋北,老松將村莊守護,粗壯的枝幹,雙手勉強合抱。壹株、兩株……松針之間裊繞著薄薄的霧氣。這個稱為水尾的保護區,立著壹方護林石碑,篆額“水尾樹碑” 。明清時期,基於護林,各地立有形狀不壹的護林碑,“水尾樹碑”是其中之壹。如今,但凡來到虹山觀光,移步碑前了解風水寶地“漈水虹山”古樹林的形成過程,是大家***同的興趣。
彭姓是虹山的大姓,立“水尾樹碑”的是彭建,時間為1844年。用心撫摸古石碑上 *** 的歷史,我傾聽到彭建護林的呼籲。這方石碑藏有壹段故事:水尾是漈溪在虹山村的最後歸宿,彭氏先祖心懷慈悲,在水尾的山坡上植了壹片樹木,有油杉,有松柏,也有雜木……參天大樹有益於風水,道理大家都懂,但壹些不肖之徒受利益驅使,還是偷偷把樹木伐後運出山村牟利。
現狀堪憂,再不出手制止,恐怕多樹的虹山將成禿山。彭建坐不住了,於是在清道光年間仲春的壹日,他和村中耆老從子孫後代的利益考量,決意劃定片區種植雜木供人平常采伐使用,其余的區域封山禁伐。
彭建處事縝密,他感覺口說無憑,立碑為據更有感召力。碑刻300字,對於山裏讀書人來說,下筆還算酣暢,又是引經據典,又是宣傳育林的好處。“凡在界中所考竹木,照顧成林,永庇千秋……自茲以往,姓無論同異,房無分強弱,不得私自伐,致累風水。如有砍伐復蹈前非,立即率眾***誅,決不寬縱:各宜凜遵,毋違。大清道光甲辰仲春之日存素公裔孫彭建立。”道光申辰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四年。碑文寫到這裏,完全可以 *** 了。彭建斟酌沈思,覺得用筆有點寬泛,“率眾***誅”不如實際條款管用,又在落款後面續上了幾句:“壹禁盜砍松柏雜木及茅草者,罰戲壹臺餅十斤;壹訂松柏雜木或被風雨損壞,公議出賺,不得私自搶奪盜砍。”碑文界定了林地保護範圍,並約定不管什麽姓氏,家底是否強弱,都不得擅自砍伐樹木,壹旦違反規定,“決不寬縱”。補充後的“壹禁”“壹訂”便於操作,提振了執行力度。
泉州是戲劇之鄉,有高甲戲、梨園戲、打城戲、木偶戲……鑼鼓壹響,觀眾蜂擁而至。盜砍松柏雜木及其茅草者,“罰戲壹臺餅十斤”,數額雖然不大,但讓人戳脊梁骨在眾人前丟面子確實劃不來。那麽,遇上違反者請不起戲班子如何處置?當地朋友講起發生在上世紀初的壹件事:村中壹位孤老阿婆,家境不裕,到水尾撿拾枯枝燒柴火,觸犯了“壹禁”的規定。村中主事沒有“高擡貴手”,私下贈她錢財,讓阿婆主動交納了“餅十斤、戲壹臺”的罰金,如是“暖心行為”不是個例,它融化、警示了壹代代人……天底下道理最大,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定下的鄉規民約不折不扣執行,才有生命力。正因為壹代代人將護林思想付之實踐,樹碑成為民間自發形成的自我約束。仰仗護林碑的警策,虹山才有眼下的水秀山明。掛在水尾古樹林的“福建古樹名木”鐵牌顯示,百歲以上的名木達280多棵,最大樹齡300多歲,已被當地百姓視為風水林。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看林梢戳天,自己也似乎偉岸起來。往東是壹大片竹林,連綿至彩虹瀑布,由於沒有牛羊的啃噬,山野更綠更幽。清脆的鳥鳴,淺吟著生命的小曲。
怎樣端詳這方比湖北神農架護林碑早40多年的碑刻,看它壹年四季蹲守在村頭,默默註視著陶醉於群山的綠色波濤?我蛻變成快樂的吟者,沿著石板路向上攀登,草木、修竹仿佛都充滿靈性,兩只穿著花裙子的蝴蝶引領我走過竹林。鮮花是生存環境的亮點,黃色的、紅色的、紫色的、橙色的花朵如繁星點綴,俯仰之間,見有蝴蝶棲息在花蕊上,輕輕抖動著觸角,仿佛在訴述某種屬於山林的秘語。如果三月來,成片的油菜花也是虹山的品牌。
穿行在山花的香氣裏,由衷地感恩曾經潤澤過花朵的甘霖。身邊的松柏,集結在眼睛的周圍。它們恍如會思考、有思想的哲者,張揚著睿智的氣概,壹種超越語言的氣氛與境界正在綠色的巨大肺葉裏展開或者生成……
山巒是虹山的脊梁,疊翠的層巒承載著希望!高地上看風景,山野與村莊清靜和諧,它的寧靜,如打開的淡藍意境。樹碑的文字已成了鄉規民約,植入民心傳承了170多年。村人秉承先人珍愛生態的理念,村莊的規劃建設以自然、生態、田園、文化為靈魂,主幹道註重綠化美化,房前屋後植上適宜生長的鄉土樹。從漈溪到瀑布,用心打造田園風光閑觀光帶。在觀光帶周邊的農田裏,分片種植水稻、地瓜、蔬菜;這裏山高霧重適宜栽茶,村裏投入資金改造茶場,引進高檔烏龍茶品種,農家的日子便有回味無窮的香韻註入。
踅回水尾橋, 太陽耀眼的輝光灑在山體上,灑在蒼苔附身的護林碑上。2001年6月,泉州市 *** 確定“水尾樹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過了兩年,又在樹碑側畔立了文物保護碑,護林碑的歷史作用得到了應有的尊重。碑在,鄉魂在,壹方樹碑群山綠。洛江虹山讀樹碑,點滴悟解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