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壹則唐詩故事:博陵名士崔護考進士落第,心情郁悶。清明節這天,他獨自到城南踏青,見到壹所莊宅,四周桃花環繞,景色宜人。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不—會兒,壹美麗女郎打開了門。崔護壹見之下,頓生愛慕。第二年清明節,崔護舊地重遊時,卻見院墻如故而門已鎖閉。他帳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壹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以後,人們便以“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來表達愛戀的情思.
2.詩人創作古詩時的故事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後,要想迫害曹植,於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時間內做壹首詩,做不成就殺頭。結果曹植應聲詠出這首《七步詩》。詩人以箕豆相煎為比喻,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 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壹“燃”壹“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壹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壹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壹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麽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 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雖然詩歌本身是否真為曹植所作,還難以確定,但這首詩反映曹魏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確實是壹首好詩。 對於七步詩的作者,謝靈運曾這樣評說:“天下才有壹石,曹子建獨占八鬥,我得壹鬥,天下***分壹鬥。”這是說,天下的才能如果是壹擔(石),曹植壹個就占了八鬥,八鬥為壹擔。(《釋常談》)劉勰的《文心雕龍·才略》中也說:“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明代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也說:“子建天才流麗,雖譽冠千古,而實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辭太華。”可見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華出眾,稟賦異常的特點,而最能表現其才華的例子就是這首《七步詩》。 說起來要追溯到曹操時期。當時曹操鐘愛曹植,因為曹植才華橫溢。曹丕身為長子,按理應當由他繼承曹操的位置,因此對曹植心懷不滿。 後來曹操因頭痛病去世。曹丕由於迎逢曹操,又得到滿朝文武的支持,繼承魏王之職,廢劉漢而立曹魏。因為先前妒忌曹植的才華,意欲陷害。兩人是壹母同胞,***同的母親卞太後為曹植求情。曹丕怕落得個對母不孝,對弟不友的罵名,就命曹植七步成詩,否則斬首。本以為曹植必死無疑,誰知曹植未到七步即成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跟生,相煎何太急?”以豆萁煮豆喻曹丕同胞相殘。曹丕自愧無顏,放過了曹植。由於曹植未滿七步即成詩,後人將這首詩稱為《七步詩》。
3.有關詩人作詩的故事、傳說張繼的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 張繼壹生,僅以此詩流傳後世,但僅此壹詩,已足夠使他名傳千古。
壹千兩百多年前,張繼進京趕考,和天下每位學子壹樣,總希望那段「十年寒窗」.「三更燈火五更雞」的歲月能得到報償,總希望「壹舉成名天下知」。放榜之日,能夠享受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能得到袍笏加身的榮耀,衣錦還鄉。
並能在瓊林宴上壹睹文武百官的風采,親見天子的龍顏。 放榜之日終至。
帶著滿腔的期待,張繼上京城去尋找自己的名字。臉上的笑容漸漸抹去,嘴角上揚的弧度由升而平而降,肌肉愈來愈緊繃,眉頭愈鎖愈深,心愈揪愈緊……。
壹滴淚竟悄悄地自眼角滴下,滑過這個男子漢的臉頰。 乾坤朗朗,白雲悠悠,眾人喧嘩,張繼不解。
他落榜了!榜紙那麼大那麼長,然而,就是沒有他的名字。此時此刻,他覺得眾人都在看著沒有考上的他,心裏都在議論紛紛。
羞慚沮喪的張繼,低著頭離開了京城。來到蘇州----人稱水鄉的美麗之都。
和船家議好了價,張繼踏上小舟。船行似風,縱壹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馮虛禦風,止於蘇州楓橋之下。
船行輕疾,而張繼的心卻凝重萬分,愁思濃得化不開。月亮西斜了,清冷的月光使萬物顯得孤寂,烏鴉嘶啞啼叫,使夜靜得更深沈。
霜覆屋瓦,霜結千草,星子亦如清霜,壹顆顆淒絕冷絕。落榜的張繼,早已是滿臉秋霜。
唉!這世界,黑暗成形,光彩已離我而去。 岸上江楓如火,江上漁火二三。
已是深夜時分了,漁人還在辛苦工作。安眠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在工作,只有張繼,沒有工作,亦無法安眠。
今夜,是壹個失眠的夜晚。 寒山寺的鐘聲自凝重的空氣中壹聲聲地傳了過來。
滑過水面,撞進張繼的耳中。那鐘聲,在沈浸夢鄉之人的耳中,只是模模糊糊的聲音,但在愁困失眠的張繼耳中,卻是壹記壹記清清楚楚地撞在他的心坎上,又沈又重,令他愁上加愁。
這無眠的壹夜,張繼將愁思化成千古絕唱,寫下了後世人盡皆知的「楓橋夜泊」。榜上無名的他,其名聲竟超過當時上榜的所有人。
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就沒有這首好詩;如果張繼榜上有名,他的名字大概只會流傳當世,在這壹千兩百多年之後的時代,早已湮沒無聞了。 世事難料,許多事物的價值,皆非當時可定。
張繼是上榜好呢?還是落榜好?以當時而言,誰願意落榜?但以多年後的今日來論當時,張繼落榜落得還真好,因為落榜而有楓橋夜泊,因為楓橋夜泊而使張繼的聲名不朽,那壹場失眠,也因此而不朽。 蘇軾超然臺記有雲:「彼遊於物之內,而不遊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眩亂反覆,如隙中之觀鬥,又焉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
可不大哀乎!…….. 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其意是說:「我們對物的好壞觀念常有既定的看法,而憂樂的心裏也就由此產生。
那些被困在既定觀念中的人,就不知道優遊物外的樂趣。不懂得凡事要跳出來看的人,就好比在門縫中看人爭鬥壹樣,又怎能知道勝敗落在誰的身上?這怎不令人大大地悲哀?…….而蘇軾之所以能時時快樂,正是因為他能優遊於物外的緣故啊!」 張繼的落榜之愁,成為他後來享千古盛名的原因。
這苦事到後來竟成為美事壹樁,其中之妙,值得我們深思。 以後看事情時,是否也學著換個角度想想看?有壹個小男孩,自得其樂地投球、打球,但他常常打不中自己投的球。
別人也許會說:「妳真是最差的打擊手,連自己投的球都打不到。」但那小男孩卻很快樂地說:「我真是最佳投手,能投出自己都打不到的球!」 美國耶魯大學教務長,有壹次問壹位同學:「妳在班上的成績,是不是列在前面壹半之中?」那個學生回答:「不。
可是有許多同學排在後面,才使那壹半同學的成績排在前面。我便是那後面壹半同學中的壹個。
」沒錯!他正擔任著別人成功的基石呢! 許多事常是很吊詭的,不是嗎? 另外,也學學張繼發泄愁思的方式吧!落榜之愁,對壹個讀書人而言,真是愁得無以復加。但張繼不借酒澆愁,亦不狂歡麻醉自己,也沒有用暴行來泄恨。
他用字用詩,壹筆壹劃,又深又重地刻出自己心中的愁,傳成千古絕唱,亦為古今同愁之人說出心中那萬千愁情。他將愁轉為美事,此愁不傷人不害人反而利人利己。
唐玄宗天寶年間,張繼終於考上進士。之後的張繼如何,我們不知道,但張繼的名字,卻隨著他的落榜之詩----楓橋夜泊傳到壹千多年後的今天,這壹定是張繼始料未及的吧! 李白的傳說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四川綿州彰明縣人,是我國唐代的大詩人,他的大部分詩歌反映了祖國壯麗的自然景色,表達了他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自由的追求,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
“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書這樣的:傳說李白小時候讀書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有壹天,在路上看見壹位老大娘磨鐵棒,說要把它磨成針。
李白因此受感動,從此奮發學習,終於取得了很大成就。這就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李白求師 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誌,他懷著愁悶的心情往返於宣城、南陵、歙縣。
4.關於詩人做時古詩的故事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仰慕,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麽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遊歷的消息,於是汪倫便寫了這樣壹封邀請信: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裏桃花。
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興致勃勃地趕來了。
壹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裏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裏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裏,並沒有桃花。
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並不是說有壹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壹楞,不知怎麽回事,馬上就明白了。
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在這裏,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壹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別之後,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壹陣歌聲。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壹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
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詩人創作詩歌的故事推敲的來歷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麽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壹句詩或是詩中的壹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壹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壹首都這麽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壹次,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時正是深秋時分,金風壹吹,落葉飄飄,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島壹高興,吟出壹句"落葉滿長安"來。但壹琢磨,這是下壹句,還得有個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來了,壹邊騎驢往前走,壹邊念念叨叨。對面有個官員過來,不住地鳴鑼開道。那鑼敲得山響,賈島楞是沒聽見。那官員不是別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職務來說就是長安市市長。他叫劉棲楚,見賈島闖了過來,非常生氣。賈島忽然來了靈感,大叫壹聲:“秋風生渭水。”劉棲楚嚇了壹跳,以為他是個瘋子,叫人把他抓了起來,關了壹夜。賈島雖然吃了不少苦頭,卻吟成了壹首詩《憶江上吳處士》: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處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猱橈未返,消息海雲端。”
賈島吃了壹回虧,還是不長記性。沒過多久,他又壹次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壹句詩,那就是“僧推月下門”"。可他又覺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嘴裏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裏。
韓愈比劉棲楚有涵養,他問賈島為什麽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了壹首詩,但是其中壹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壹遍。韓愈聽了,哈哈大笑,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萬壹門是關著的,推怎麽能推開呢?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各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6.關於詩歌創作中的故事/view/246749.htm
/view/24925.htm
/view/553472.htm
詩的故事
這裏有壹個宋之問巧遇駱賓王的故事。
初唐詩人駱賓王曾參與起兵反對武則天,但歸於失敗,他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當和尚。
這天,杭州靈隱寺來了壹個年輕的遊客,此人正是宋之問。晚間,宋之問於寺間長廊漫步,見皓月當空,野山魃魃,便詩興大發,吟出“鷲嶺郁昭嘵,龍宮隱寂寥”兩句詩來,自覺有些意味,可是下面兩句卻壹時接不上來。長廊盡頭,宋之問忽見壹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擡眼寒喧幾句,道:“老衲倒有兩句——”於是,他緩緩吟來:“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宋之問聽了,深感佩服。
宋之問回房細細品味,覺得老和尚的兩句妙不可言,第二天壹早就興沖沖地跑去拜見老和尚,可不見人影。正在徘徊悵然之際,壹個小和尚經過,宋之問趕忙上去詢問,和尚道:“噢,他就是駱賓王啊。”
詩的故事
宋之問曾經被朝廷流放到廣東羅定縣壹帶,後來偷偷地從那裏逃回家鄉,這首詩就是逃跑途中,經過漢江時寫的,感情比較真摯。
前兩句回憶流放到廣東時,不僅生活困苦,而且還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的時間。“斷”和“復”字用得很好,表現出詩人在廣東度日如年,與世隔絕的痛苦。
後兩句寫了壹個逃亡之人接近故鄉時的矛盾之情:壹方面詩人日夜思念家人,另壹方面又時刻擔心家人由於自己的牽累而遭受不幸。而且這種矛盾之情越接近家鄉時就越強烈,導致詩人特別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擔心會變成現實。
此詩寫了古人在遭受流放這種特殊情況下,心理矛盾的發展。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詩人的心情。這種抒寫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尋味。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兩句,後代曾廣為流傳。
7.有關創作詩歌的故事及其背景資料(要簡短)/view/246749.htm/view/24925.htm/view/553472.htm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
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壹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壹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壹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壹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成 道 詩人白居易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學問,到處向人請教,但仍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欲。 有壹天地聽說有壹位得道的禪師,學問非常高深。
於是不惜千裏跋涉去求見,好不容易見到了禪師,便虛心地問:“師父,請告訴我如何才能得道?”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說:“這連三歲小孩也知道呀,怎能說是道呢?”禪師回答:“三歲小孩也知道,但80老翁也難奉行啊!” 李白讀書的故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但他小時候讀書卻不怎麽刻苦,甚至有些貪玩,有壹天他到壹條小河邊去玩,看見壹個老太婆在磨壹根鐵棒,就上去好奇地問:“老奶奶,妳為什麽磨鐵棒?”老太太告訴他是在磨針。
李白說:“那麽粗的鐵棒怎麽能磨成針呢?”老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李白深有感悟,從此刻苦讀書,成為壹代“詩仙”。
回答者: 米菠蘿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007-12-4 12:54 檢舉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後,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
曹丕是壹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壹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壹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
如果他寫不出,就等於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
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壹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回答者: 黑色神鶴 - 初學弟子 壹級 2007-12-6 17:29 檢舉 宋時華州掾張刺達從太守來華山拜謁陳希夷先生。
賓主敘坐後,又設壹座位於上首,如有所等候似的。這位太守大人,也不知陳摶設此虛位等誰。
心想,我是此地太守,誰還能坐在我的上首?心中就有些不樂之意。等了壹陣,來了個蘭袍葛巾道人,態度頗端肅。
陳摶拱揖讓坐。這來的道人競毫不客氣的坐在上位座上。
太守見這位道人雖則神氣閑雅,卻是傲無遜容,心中更加不悅,很怪這位道人無禮。然而陳摶卻對這位道人甚恭。
陳摶向這位道人請道:先生袖中何物?幸以相貺?道人從袖中摸出棗子三枚,其顏色各不壹樣,壹白壹紅壹青。白者授與陳摶,紅者道人自食,青者授與太守。
太守越加心中不高興,就隨手給了張刺達。張刺達就把它吃了。
這道人去後,太守問陳摶:適才來這位道人是誰?陳摶說:此即純陽真人也。太守悔恨不及,已無可奈何。
張刺達自此亦得道成仙,往往遊於人間,每顯異跡。 回答者: 破碎的幻夢 - 實習生 壹級 2007-12-6 23:18 檢舉 壹、這是清朝大學者—紀曉嵐的故事: 當紀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施);有壹天,紀曉嵐帶著壹只小黃鳥到學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施老師進來了;紀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墻上松脫的磚頭後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
可是當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墻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後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壹句: 「細 羽 佳 禽 磚 後 死」 紀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然可以。」 紀曉嵐說:「您念的是細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後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氣歪了,但是,他又沒對錯嘛!二、其二、蘇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聖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有壹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遊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遊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
」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遊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遊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後兩句要用「哉」字結尾。
」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雲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遊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