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作文 袁隆平的夢

作文 袁隆平的夢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三亞試驗基地做過壹個夢:夢中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壹樣高,穗子像掃帚壹樣大,稻谷像葡萄壹樣結得壹串串,他和他的助手們壹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這是多麽美妙的夢境!誰能不為壹位水稻科學家對事業的如醉如癡,夢魂牽繞,發出由衷的贊嘆呢?

袁隆平投身雜交水稻研究,壹幹就是幾十年。他說,搞這個研究工作,是很苦的,頭上有太陽曬,腳下是泥和水,但是在這裏有希望,有目標,有成果,所以只感到快樂。幾十年來,他基本上是默默無聞,孜孜不倦地從事他的研究。衣著簡樸,飲食清淡,閑時拉拉小提琴自娛。

他的快樂,他的充實,來自他所執著的事業。他總結說,自己壹是不怕失敗,搞研究難免有失敗,怕失敗就不要搞研究;二是淡泊名利,人活在世上,要高尚壹點,不要斤斤計較名利得失,過於計較,壹旦得不到就很不痛快;三是生活儉樸,身體要好。這是壹位做學問的人的人生三昧,很值得玩味。

從本質上講,這也是壹種思維方式。做學問,要耐得住寂寞,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氣概,不趨時,不趨利,不趕時髦,不做“時尚才人”,不要把自己當“商品”。“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稭橰。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孟子》)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哪裏錢多,就往哪裏鉆。搞文學專業的改行當律師,學遺傳的去當會計,學考古的偏往仕途上擠……所謂“跳槽”,往往給自己出難題,結果像鄭人壹樣,成了失敗的典型。帶來的是喜還是憂?假如做學問的人壹味適應“市場需要”,想要多出幾個袁隆平這樣的科學家,其可得乎?

除了跳出“市場”思維模式,選擇自己的專業,還要根據自己的性情所近和能力所及。在這點上,胡適有壹段話說得很好,他說:他已經六十二歲了,還不知道究竟該學什麽,還在東摸摸,西摸摸,“也許我以後還要學水利工程亦未可知,雖則我現在頭發都白了,還是無所專長、壹無所成。可是我壹生很快樂。”他沒有依他人的外在的標準去學時髦。“我服從了自己的個性,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去做。希望青年朋友們,接受我經驗得來的這壹個教訓,不要問爸爸要妳學什麽,媽媽要妳學什麽,愛人要妳學什麽。要以自己性情所近,能力所能做的去學,這個標準很重要。”(《胡適口述自傳》)

生態環境對種水稻很重要,古人概括為任地、辨土、審時,違背這些自然規律,就葉大實少,多粃厚糠,食之不香。做學問也是如此:“強扭的瓜不甜”,也要看“天時”、“地利”,不能光盯著幾個錢。從心理準備上講,心猿意馬難以到達彼岸,束腰禁欲,也不會爆出靈感的火花。袁隆平贊成這樣壹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假如去掉“靈感”,就是“苦行僧”的哲學。靈感產生於快樂,產生於“性情所近,能力所及”的專心致誌——這是成功的關鍵。

人生倏忽,把生命的光束集中在這壹點上,深入地學下去和做下去,心無旁騖,才會有所成就。色諾芬說得好:大黃牛心目中的上帝,也只是壹頭牛。

作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他把理想、生命和愛付諸自己的事業,他的人生是快樂的,他的夢也是快樂的,溫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