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泰伯有後人?閻氏為泰伯公之後裔……
發布時間:2019-09-01 00:12 來源:中國報道 編者按仲雍,吳國第二代君主,泰伯無子,泰伯死後仲雍繼位,仲雍死後,其子季簡繼位,季簡死了,季簡兒子叔達繼位,叔達死了其子周章繼位。周章時期,正是周武王戰勝殷商紂王的時候,周武王稱王後就開始尋找當年讓位給他爺爺季歷的大哥太伯、二哥仲雍的親屬。找到了周章,這時周章已經是吳王,於是就此仍封於吳,還把周章的弟弟虞仲封在周北邊,也就是虞國,位列諸侯,虞仲也就是仲雍的曾孫,虞國建於此時,直到後來被晉獻公用假道伐虢之計所滅。 原標題《討論+閻氏起源芻議》 關於閻姓起源,可謂是眾所周知,人人都可說的幾句,上網壹搜便全部映入眼簾,閻鄉、閻城、閻邑,還有楚國大夫閻敖,還有諸如各種少數民族改姓。由於我學識尚淺,這裏僅就姬姓閻氏三起源述說壹二,供大家參考,以期有用。 稽唐朝林寶編纂的《元和姓纂》、北宋歐陽修編纂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以及南宋鄭樵編纂的《通誌·氏族略》等具有代表性的姓氏書籍記載,對閻姓起源的記載大體壹致,主要有三大起源: 01周武王封泰伯曾孫仲奕於閻鄉。 02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手心上有壹個「 ”閻”字。於是,康王封他於閻城。 03春秋時,晉成公的兒子懿,被封於閻,後被晉國所滅。 以上三處起源皆因封地得氏,可以說都有典籍史書記載,又因現在網絡的便捷,人所眾知,很多新修譜牒,也都引用之。雖大都引用,但深入探討者甚少。今,我興致而起,簡述之。 首先,咱們還是先回到記載閻姓起源的這些史籍上,他們的***同點就是僅僅記載了閻姓起源於何時、何地、何人,然後又記載了後世閻姓的部分名人,但卻沒有記載起源始祖到後世名人的世系!也就是說書籍中記載的閻姓人物並不知道屬於哪壹起源,進壹步也說明其中記載的三個起源不知哪壹個是真、哪壹個是假,或者都是真的。 下面咱們分別說說閻鄉、閻城、閻邑三大起源:閻鄉 據史書載,商末,西岐君主古公亶父有剪商之意,深為喜愛孫兒姬昌,言:「 ”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而公有三子,長曰太伯,次曰仲雍,三曰季歷。長子太伯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於是攜二弟仲雍奔走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後文王姬昌順利登基,武王繼承王業,伐紂滅商,天下大定,大行封建制度。尋泰伯、仲雍後裔,得仲雍曾孫周章,周章已君吳;復封泰伯曾孫仲奕於閻鄉為伯爵。 閻鄉,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全國大多數的《閻氏族譜》都記載為閻鄉泰伯後裔,這麽多的族譜記載,而且還言之鑿鑿,可以確信,仲奕封地閻鄉是可信的。特別是山東德讓堂閻氏家族的《閻鄉家乘》記載說:洪武三年,七十九世祖國寶公奉詔攜譜東遷蔔居兗州寧邑,而且家乘還將黃帝至泰伯、泰伯至今的每壹代世系記載的都非常清晰。再有甘肅隴南市徽縣栗川鄉閻莊閻氏家族,其始祖為漢末滎陽人、尚書令閻章,也是稱為泰伯之後。還有諸如四川宜賓三讓堂、江蘇徐州樹德堂等家族的族譜也認定自己為泰伯後裔。 閻城文王姬昌子武王姬發,發子成王姬誦,誦子康王姬釗,釗子昭王姬瑕。從時間上來看,是周朝第三位君主康王時受封,時間比較早。但從今天的各地《閻氏族譜》記載看,很少有記載說是康王後裔。而且手心有「 ”閻”字壹說,本身就比較可疑。因此,此起源可信度不大。 閻邑史載,周公滅唐地,封成王弟叔虞於唐,稱唐叔虞。叔虞子姬燮改國號為晉,是為晉侯燮,傳至春秋晉成公時,封公子姬懿於閻邑。這是閻姓得姓比較晚的壹說,有部分族譜記載為唐叔虞之後,但唐叔虞至今或者姬懿至今的閻姓世系記載從未露世。值得壹提的是,唐叔虞也是泰伯曾孫輩,甚至有族譜序這樣寫道:「 ”惟我族系出天潢、源分周室,泰伯曾孫叔虞後裔王職供於閻土。”首先「 ”泰伯曾孫叔虞”的寫法肯定是錯誤的,也就說明此支閻姓後裔,可能已經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泰伯後裔,還是唐叔虞後裔啦。 閻邑受封說歷史最晚,按說可信度高才對。但竟然沒有壹個從姬懿傳承下來的譜系,這是可疑的。另外從時間上比較,左傳載,魯昭公(前560年—前510年)時,晉大夫閻嘉與周甘人爭閻田;而姬懿受封閻邑應該是在晉成公(前606年—前600年)時期。按照這個時間推測,閻嘉時期,姬懿後代當時還是姓姬不會姓閻,因為按照正常規律和史書記載,都是在封國被滅,後裔以地或以國為姓。也就說明,閻嘉不可能是姬懿後人。再者,假設閻嘉是姬懿後人,閻嘉據姬懿不過50年時間,姬懿作為閻邑君主,閻嘉作為晉國大夫,地位相當之高,如果是父子或祖孫關系,作為王族,史書必會記載,但事實是恰恰沒有任何記載。 綜上所述閻姓三大起源便比較清晰的展現出來。姬懿受封閻邑壹說目前還未找到確鑿的證據,不能斷定真假,但可信度上就打了折扣。閻城壹說,僅僅手心有字就給後人打了很大的壹個問號。閻鄉泰伯曾孫仲奕壹說,相比之下,可信度更大。來源:中華閻氏網 關於閻姓閻姓部分出自 姬姓 ,商末時,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又稱太王)有三個兒子:泰伯、 仲雍 和 季歷 。小兒子季歷生壹子 姬昌 (即周文王),頗得太王歡心,並說:「 ”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為了讓父親的願望實現,於是就攜二弟仲雍逃避於江南吳地,建立國家號勾吳。周武王滅商後,除了把仲雍之後封於吳外,又把泰伯的曾孫仲奕封於閻鄉,至此仲奕的後代就以封邑為氏,奉仲奕為閻姓的得姓始祖,又因封仲奕是為了奉祀泰伯,所以閻姓後人奉泰伯為始祖。異體字「 ”閆”。 源流壹 出自姬姓。為周康王之後,亦以封地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所載,周昭王姬瑕的小兒子手心上有壹個「 ”閻”字。於是,康王封他於閻城(今陜西省北部壹帶),其後子孫以封地為姓。 源流二 出自姬姓。為唐叔虞之後,也以封地名為氏。據《通誌·氏族略》所載,春秋時, 晉成公 的兒子懿,被封於閻邑(今山西省安邑),後被 晉國 所滅。 源流三 出自羋姓。楚國公族,有閻敖。出自楚國王族伯玙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楚國有支系王族熊伯玙,他被封於閻邑(今湖北麻城),其後有大夫閻敖。 在楚國滅權國之後,閻敖被封尹權,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閻氏,世代相傳至今,是為荊楚閻氏。 源流四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紮魯特蒙古嶽諾特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誌·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嶽諾特氏,亦稱嶽諾托氏、亦日呼德氏、閆忽德氏,世居紮魯特。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Yon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嶽諾特氏多改漢字姓為閻氏、門氏、伊氏等。 源流五 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巴克桑氏,滿語拼音為Baksang Hala,漢義「 ”六十斛”,也就是「 ”三十石”,為滿族脫譜姓氏之壹,今北京 滿族中仍有巴克桑氏族人,清末民初多改漢字單姓為閻氏。 ⑵.滿族布雅穆齊氏,亦稱布雅齊氏,滿語拼音為Buyamuci Hala,世居噶哈裏(今吉林延吉)、黑龍江沿岸地區,後改漢姓為閻氏。 ⑶.滿族閻佳氏,亦稱嚴佳氏、雅佳氏,滿語拼音為Ya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輝發(今吉林省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遊,樺甸、輝南壹帶),後多冠漢姓為閻氏、顏氏。 ⑷.滿族閻拉紮氏,亦稱顏紮氏、燕劄氏、顏查氏、顏之哈拉氏,庫雅拉彥劄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顏盞部,以姓為氏,滿語拼音為Yanja Hala,世居雅蘭西楞(今黑龍江下遊蘇城)、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壹,後民間多冠漢姓為顏氏、為官者多改漢字姓為閻氏、張氏等。 ⑸.滿族顏珠氏,亦稱顏之氏,滿語拼音為Yanju Hala,世居雅達琿春村(今吉林琿春海蘭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閻氏、顏氏。 ⑹.滿族顏濟哩氏,亦稱楊吉哩氏、焉哲勒氏,滿語拼音為Yangiri Hala,世居沈陽、伯都訥(今吉林松源)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字姓為閻氏、楊氏、韓氏、沈氏等。 源流六 源於 達斡爾族 。出自清朝時期達斡爾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文化上漢化改姓為氏。⑴.達斡爾族敖拉氏,亦稱鄂拉氏、傲雷氏,通古斯語拼音「 ”Aora”,漢義「 ”山”,世居烏拉(今吉林永吉)、黑龍江多金(今黑龍江上遊俄羅斯境阿爾巴津)、拉夫凱( 雅克薩 城以西)、呼倫貝爾(今 內蒙古 海拉爾)、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等地。後有滿族、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滿語拼音為Aora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字姓為閻氏、單氏、敖氏、山氏、蘇氏、鄂氏等。⑵.達斡爾族索多哩氏,亦稱索都爾氏、索羅貢氏、敖勒多爾氏,滿語拼音為Sodoli Hala,為敖拉氏部落的分支,世居黑龍江。後有鄂溫克族引為姓氏者,清朝中葉以後多改漢字姓為閻氏、索氏、敖氏等。⑶.達斡爾族亞爾茲氏,滿語拼音為Yarci Hala。為達斡爾族脫譜姓氏之壹,世居黑龍江北岸,清末民初改漢字單姓為閻氏。 源流七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 *** 、土家族、壯族、苗族、傣族、 高山族 、 黎族 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閻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 *** 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文化上流改為漢姓閻氏,世代相傳至今。註:閻姓今多簡寫作「 ”閆”字。當代《姓譜》分閆、閻二姓,編寫者考證不實導致的。又據《五音集韻》載,閆「 ”同閻義,俗用”。閆、閻二姓實為壹姓,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由於閻姓被「 ”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當代《百家姓》裏,兩姓並存。古代百家姓只有「 ”閻”姓。 四言通用聯 源自周代;望出太原。——佚名撰閻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閻姓的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壹、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閻姓源於姬姓。周武王封泰伯的曾孫仲奕在閻鄉,其後稱為閻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