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消委會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比較試驗,其中, 鹽津鋪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2A類致癌物)含量超過了2000μg/kg,而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為750μg/kg。
其中,鹽津鋪子和三只松鼠均為上市公司。
截至11月2日收盤,鹽津鋪子的股價為132.65元/股,漲2.88%;三只松鼠的股價為52.16元/股,跌3.19%。
三款薯片丙烯酰胺含量超標
兩家上市公司表現各有不同
據媒體報道,近日,深圳市消委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並委托專業質檢公司開展了比較試驗。經檢測,在安全指標方面,15款薯片樣品理化指標、微生物指標、重金屬汙染物、抗氧化劑均符合國標要求,且反式脂肪酸含量低。
不過,多款薯片的2A類致癌物——丙烯酰胺含量高於歐盟設定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其中,鹽津鋪子、三只松鼠、董小姐三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超過了2000μg/kg。
在事情發酵後,11月2日,#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
紅星資本局註意到,鹽津鋪子(002847.SZ)和三只松鼠(300783.SZ)均為上市公司。
據鹽津鋪子2020年三季度財報,其前三個季度的營收***為14.3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9億元。
而三只松鼠的2020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在前三個季度的營收***有72.3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4億元。
深圳市消委會回應
“丙烯酰胺超標”說法不正確
近日,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從線上線下挑選了15款國內外知名品牌薯片開展比較試驗,驗出多家知名品牌薯片被檢出含致癌物,引發熱議。對此,深圳市消委會回應:此類話題及內容說法有失妥當,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此前深圳市消委會發布的《薯片比較試驗報告》顯示有些品牌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超出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但歐盟規定的基準水平值是“績效指標”,而非“安全限量指標”。因此“丙烯酰胺超標”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已背離比較試驗報告本意。
高澱粉類食品在高溫處理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酰胺”,但也不必過於緊張,請理性對待。
多家薯片品牌回應
“丙烯酰胺普遍存在於薯片中
11月2日,紅星資本局致電三只松鼠的客服熱線,其客服稱,丙烯酰胺是高澱粉類食物在120 以上高溫的加工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壹種物質,在薯片中是普遍存在的。
“我們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來處理(薯片)的,把丙烯酰胺的量是控制得很好的。壹包薯片的克重壹般是小於50g的,實際攝入量是比較低的。”該客服稱。
同壹天,董小姐旗艦店的客服也告訴紅星資本局,丙烯酰胺是高澱粉類食物在120 以上高溫的加工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壹種物質,在很多烹調食品中均有存在,非人為添加的外來物質。
“據查,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丙烯酰胺對人體有致癌性;另外,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不科學的。”該客服表示,消費者日常吃掉的數量有限,不會對 健康 造成直接影響。
該客服還發來了董小姐薯片的制造商——浙江小王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王子食品”)的說明函。
說明函中稱,我國目前並無丙烯酰胺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或其他標準的相關要求;小王子食品是嚴格執行膨化食品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確保提供給消費者合格的產品。
董小姐旗艦店提供的說明函
另外,紅星資本局在公開渠道找到鹽津鋪子的客服電話,但無人接聽。而鹽津鋪子的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她需要了解壹下這件事情,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還能愉快吃薯片嗎?
專家:不必恐慌
11月2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也向市界解釋,丙烯酰胺是壹種在工業上應用非常廣泛的物質,主要用於合成壹些高分子材料。消費者之所以擔心丙烯酰胺吃了有害,主要是因為它是壹種潛在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評估後將其定位為2A類致癌物。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阮光鋒稱,2A類致癌物其實是說可能對動物致癌,但沒有證據會對人體致癌。其次,人體攝入丙烯酰胺的量並不多——從現在的調查數據來看,我國居民每天吃進去的丙烯酰胺只有18微克左右,這個量總體來說是很安全的,不用太擔心。
至於為何國際國內都沒有相關指定標準,阮光鋒表示,壹個物質要指定標準需要考慮的方面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它的危害程度、到底吃了多少、可能的危害有多大,控制要多少成本等等。“從現在來看的數據來看,丙烯酰胺的攝入安全風險其實很低,目前也就沒有必要設置標準限量”。
針對歐盟設定的薯片的基準水平值750μg/kg,阮光鋒也澄清,這是用於督促和指導企業降低丙烯酰胺含量,並不是限量標準。“歐盟其實目前也沒有丙烯酰胺的限量標準。所以,說薯片丙烯酰胺超標,其實是對這個參考值的誤讀”。
阮光鋒提示,對於薯片,消費者並不用太擔心丙烯酰胺。實際上,薯片這類膨化食品,最大的 健康 風險是油多鹽多。這對於預防肥胖、高血壓,都是不利的。所以,建議大家都要少吃。
附:阮光鋒采訪回答
1、丙烯酰胺是什麽?食品中含有,吃了的話,對人體有什麽風險?為何目前國際上以及國內並沒有制定食物中丙烯酰胺限量的法規或標準?
丙烯酰胺是壹種在工業上應用非常廣泛的物質,主要用於合成壹些高分子材料。
大家之所以擔心丙烯酰胺吃了有害,主要是因為它是壹種潛在致癌物,世界衛生組織評估後將它定位為2A類致癌物。
不過,大家也不用太擔心。
首先說這個2a類致癌物的含義,它其實是說可能對動物致癌,但沒有證據會對人體致癌。
其次,我們人體吃進去的丙烯酰胺的量並不多。從現在的調查數據來看,我國居民每天吃進去的丙烯酰胺只有18微克左右,這個量總體來說是很安全的,不用太擔心。
至於很多人說為什麽國際國內都沒有制定標準,其實壹個物質要指定標準需要考慮的方面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它的危害程度、我們到底吃了多少、可能的危害有多大,控制要多少成本等等。從現在來看的數據來看,丙烯酰胺攝入的安全風險很低,沒有必要設置標準限量。
實際上,目前世界各國都沒有制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限量標準。這次飲用的750的數據是基準水平值,這是用來驗證緩解措施有效性的績效指標,並非丙烯酰胺在食物中的安全限量。
目前,有壹些國家和地區,比如,國際食品法典、美國、歐盟等提出了壹些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操作指南。比如,歐盟提出了壹個基準值(indicative value),它是用於督促和指導企業降低丙烯酰胺含量,並不是限量標準,歐盟其實目前也沒有丙烯酰胺的限量標準。歐盟在自己的報告裏也說了:這個參考值不是法規限制,不是強制的,超過了,也不用處罰。
2、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如何產生?什麽是美拉德反應?
在食品中之所以會出現,其實是因為食物中的壹些還原糖,比如(比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燒烤等烹調過程中,在高溫的作用下,通過美拉德反應產生的。
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指的是食物中的糖(主要是還原糖)與蛋白質在加熱時發生的壹系列復雜反應,其結果是生成了棕色的物質,同時會產生香味物質。這個反應在食物中普遍存在,我們身邊幾乎所有的烹調 美食 都有它的貢獻,比如燒烤、面包、炸薯條、炸油條油餅等等,為什麽好吃還香,很大壹部分原因是美拉德反應的作用。
3、報告中提到,“油炸型薯片在丙烯酰胺含量控制的水平較好,焙烤型薯片的,丙烯酰胺平均含量高於油炸型薯片”。不同烹飪方式對丙烯酰胺含量有什麽影響?
不同烹飪方式,對丙烯酰胺的產生還是有影響的。
丙烯酰胺的產生,主要跟溫度和加熱時間有關。壹般來說,加熱時間越長,溫度越高,產生的丙烯酰胺越多。比如,油炸、燒烤等高溫烹調方式,產生的丙烯酰胺,而水煮、清蒸等方式,產生的丙烯酰胺更少。
4、公眾自己烹飪土豆等澱粉含量的食物時,會不會也產生丙烯酰胺?
是的。自己在家做土豆等食物的時候,壹樣會產生丙烯酰胺。實際上,我們中國人攝入丙烯酰胺最主要的來源是在自己家裏——炒菜。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曾經做過壹個關於丙烯酰胺的調查,結果發現,我們攝入的丙烯酰胺有約45%來自炒菜,主要是因為平時喜歡用爆炒的烹飪方式,比如爆炒西葫蘆的丙烯酰胺含量可以達到每公斤360微克。
5、薯片這類膨化食品還有什麽 健康 風險?
其實,對於薯片,大家並不用太擔心丙烯酰胺。實際上,薯片這類膨化食品,最大的 健康 風險是油多鹽多。不論是油炸型薯片,還是非油炸薯片,其實都有很多油,即使是非油炸的,它也是加油烤的。而且,為了口感好吃,也會加不少的鹽。這對於預防肥胖、高血壓,都是不利的。所以,建議大家都要少吃。
本文源自 財經 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