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遺址的城市的布局采用三重向心式的結構,在之後的幾千年的都城都有這樣設計良渚還是這些5000年古城中其中規模最大的,擁有最完善水利系統的,最大規模的工程建設的,以及良渚城特有的良渚石鉞文,良渚古城遺址(公元前3300-2300),是中國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的壹個區域性早期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所在,揭示了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在長江下遊環太湖地區曾經存在過壹個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的、出現明顯社會分化和具有統壹信仰的區域性國家。
規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復雜的水利系統,分等級墓地(含祭壇)以及具有信仰與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良渚古城遺址真實、完整地保存至今,將中國的文字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實證了中國長江流域史前社會稻作農業發展的高度成就,填補了《世界遺產名錄》中東亞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的空缺,為中國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獨特的見證。
玉璧玉鉞玉琮是權力的象征,從反山十二號良渚王墓裏出土的大量精美的玉。以神徽像作為***同信仰的神,並與玉琮、玉鉞、玉璧為代表的神權、軍權、王權形成良渚社會獨具特色的用玉禮制,反映了良渚社會是具有政教合壹特征的國家形態。良渚玉琮傳播四方,延綿至今,對中國文明的發展與傳承產生了廣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