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壹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掀開了新的篇章。
驗證完美七大關鍵技術新壹代載人飛船是針對我國近地空間站運行、載人探月等任務需求的新壹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適應多任務、模塊化設計等特點,采用兩艙“返回艙服務艙”新構型。該飛船可用於近地軌道,支持中國空間站建設,可勝任載人登月等更遙遠的深空探測。它還具有強大的“運送人和貨物”的能力,在執行近地軌道任務時,可以壹次運送6-7名宇航員。新壹代載人飛船采用了許多新技術和新產品,特別是在可靠性、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和智能性方面。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是驗證新壹代載人飛船方案的正確性。據了解,為了驗證更多的技術和設備,五院研制團隊為試驗船安排了高密度的飛行活動。在軌飛行期間,試驗船要完成幾十個關鍵動作,進行多項搭載試驗。可以說每壹分鐘都很充實。從成功發射到安全返回,試驗船表現完美。對於五院來說,他們最關心的、關系到任務成敗的7項關鍵技術都得到了逐壹驗證,為下壹階段新型航天器研制指明了方向。
中國載人飛船技術從跟隨到跑載人航天,代表了壹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可以促進多學科、多技術領域的發展。官方資料顯示,中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探索載人航天技術。東方紅壹號衛星成功發射後,代號為“714工程”的載人航天工程全面推進,載人飛船曙光壹號研制計劃正式啟動。但由於種種原因,“曙光壹號”載人飛船的研制最終止步不前。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1999年11月20日上午,神舟壹號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載人航天的大幕徐徐拉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發射。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繞地球飛行21小時14圈後啟動返回計劃,成功返回,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
自1999年以來,中國***發射了11艘神舟飛船,包括6艘載人飛船和5艘無人飛船,還發射了2個空間實驗室。***有11名中國宇航員和14人完成了太空之旅,在軌時間最長為30天。實現了首批——名航天員首次太空出艙、首次交會對接、首次太空授課.在5月5日晚舉行的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首次任務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助理紀介紹,中國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建成,計劃***執行12次任務。此次任務後,將陸續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和建造;在此期間,計劃發射4艘神舟載人飛船和4艘天舟貨運飛船,進行乘員輪換和貨物補給。
面對我國載人航天進壹步向深空發展的任務需求,2015年,五院論證並提出了研制新型航天器試驗船開展高速再入飛行試驗的方案。從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僅用三年時間,五院就完成了方案設計、產品開發、全船組裝、有限公司
經過任務驗證,新壹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國際先進的航天飛機航天器相比,中國新壹代載人飛船的能力並不遜色,它們都具有適應多任務要求的能力、更大的軌道機動能力以及水陸兼備的著陸能力。
新型飛船更加智能化,飛船的gnc系統可以自主控制飛船飛行,進壹步提高自主運行能力,提高在軌生存能力和應用潛力,同時降低維護和運行成本,對我國後續深空探測和載人航天型號研制具有重要意義。新飛船還能為自己“看病”。在飛行期間,他實時關註自己的健康狀況。壹旦出現問題,他會通過系統化、智能化的算法對自己進行“診斷”,找到病竈並暫時或永久切除。
新的宇宙飛船性價比更高。新型航天器可以重復使用,使用成本大大降低。為了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新壹代載人飛船的返回艙由航天工程師設計成可重復使用的,比如壹些高價值的設備如星敏感器、計算機等。經過優化設計,從服務艙調整到返回艙安裝,使其可以隨返回艙回收。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型輕質防熱結構包裹在返回艙外。任務完成後,只需更換輕質防熱結構,經過規範嚴格的檢查後,即可再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為了實現多功能使用,新型飛船采用了“積木式”的模塊化設計。相同的返回艙和不同的服務艙構型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務需求。
試飛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新壹代載人飛船已經成型。據了解,後續五院將結合任務需求,深化新壹代載人飛船總體方案論證,盡快完善和發展具有高運載能力和貨物運輸能力的新壹代載人飛船,適應近地空間站和載人深空探測任務,使我國載人航天器運輸技術全面實現從跟跑到並跑的跨越,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得更穩更遠,為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