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年,施瑯率領水師從銅山出發,開始收復臺灣。此時的臺灣尚處於鄭家的掌控之中,但此時鄭成功早已作古,清軍此時收復臺灣再適合不過。這場戰役毫無懸念,施瑯沒用多長時間就收復了臺灣。從此中國的版圖,再壹次變的完整。但是不久之後,康熙接到了壹封奏章,奏章的內容是施瑯在收復臺灣之後,看上了日本。從明代開始,倭寇就壹直盛行,侵擾我東南沿海。所以,施瑯提出,趁著軍隊現在士氣高漲,幹脆壹鼓作氣,打下日本,免去後顧之憂。
施瑯在信中對康熙表示:倭賊盤踞海外為禍,自前明起已有百余年,今銳氣正盛,可效元祖之事,提中國之兵伐之,永絕倭患,安定東南。說穿了就是要順勢討伐日本,其實這件事之前朝代就幹過壹次,之前元朝時候元世祖忽必烈就兩次出兵征伐日本,但是都大敗而回。
前後損兵折將竟然高達二十萬人,但是這個時候的清朝剛剛完成橫跨海峽的作戰,士氣正盛,而且當時日本由於閉關鎖國,軍備落後,和中國的實力差距很大,考慮到倭寇在沿海的肆虐,不僅有理由而且有必要征伐日本,至少讓它徹底的臣服,所以康熙也是召集了內閣大臣商議此事。
但是康熙是明智的,忽必烈那麽強大尚且無法占領日本本土,何況滿清脆弱的水軍,壹個小小的臺灣尚且打了二、三十年,何況十倍的日本?如果打下去,康熙就成了隋煬帝,萬劫不復了。
還有壹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施瑯打算效法孫策,從袁術處借兵,進而平定江東。施瑯的意圖是借著康熙的兵,自己善於海戰,以臺灣為跳板,繼爾占領琉球、日本、北海道、庫葉島、呂宋島、印尼、馬來西亞等,自己當島國皇帝。施瑯和魏延壹樣,天生反骨,自己常年帶兵,善於海戰,他借著康熙的兵拿下日本等島國後,康熙的陸軍耐何不了他,他可借機稱帝當天皇,與康熙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