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曾經富裕的南斯拉夫,為何轟然覆滅?因為三大根基都已瓦解

曾經富裕的南斯拉夫,為何轟然覆滅?因為三大根基都已瓦解

常言道,禍起蕭墻。世界 歷史 上,不少國家與政權,是因內部的禍患,而走向覆滅的。曾經繁榮壹時的南斯拉夫,便是其中的典型之壹。

二戰前,南斯拉夫還是壹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二戰後,得益於 歷史 的環境的變遷, 南斯拉夫經濟迅速發展,並因此成為第三世界中較為富裕的國家。 可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東歐的崩潰和蘇聯的解體,南斯拉夫似乎也受到的劇變余波的影響,最終在內戰中走向崩解。

南斯拉夫是如何崩潰的呢?這就要從其內部三大根基的瓦解說起。

南斯拉夫的崛起,離不開鐵托的領導。在鐵托之前,南斯拉夫是壹個內部危機重重的君主制國家,其國內存在各種矛盾:封建地主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有產者和貧困民眾的矛盾、塞族人和克族人的矛盾,等等。可以說,這樣的政權毫無凝聚力。

1941年德軍入侵南斯拉夫後,鐵托在抗擊德國的鬥爭中,走上了 歷史 舞臺。同舊政府相比,鐵托的政策符合廣大民眾的利益。與此同時,鐵托又是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在抗德戰場上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戰績,功勛卓著。故而到1944年二戰末期,鐵托已成為全南威望最高的人。

二戰結束後,鐵托繼續推行鐵腕治理。1971年,克羅地亞發生事端,克族人的“馬蒂察(Matica)”組織趁機鼓動獨立。面對危局,鐵托親自介入此事,最終平息了這場事件。很多資深人士認為,“如果再晚6個月幹預此事,那麽南斯拉夫可能會陷入戰爭”。由此可見鐵托政治手腕的強大。

然而,鐵托只能暫時壓制矛盾,卻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固有的復雜矛盾。當鐵托於 1980年逝世後,南斯拉夫各加盟國失去了維系統壹的“紐帶”。而繼任的諸位南斯拉夫領袖中,也再無壹人有統籌全局的能力。 於是,積壓已久的矛盾重新浮出水面,南內部的裂痕越來越大,最終走向分裂。

由於 歷史 和地理原因,南斯拉夫各加盟國發展極不平衡。其中,斯、克兩國毗鄰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富裕;而馬、科兩地位於內陸山區,經濟相當落後。50年代起,南斯拉夫推行“工人自治”、“企業自治”等政策。這些政策雖搞活了經濟,卻也在客觀上加劇了地區間的貧富懸殊。

面對日漸拉大的貧富差距,南政府采取的措施,是“讓富國補貼窮國”。於是,50~80年代,最富有的斯、克兩國,承擔了援助窮兄弟的任務。80年代時期,斯洛文尼亞面積和人口只占全國的8%,生產總值卻占全國的17%。而在1965~1971年,南斯拉夫有30%的財政收入來自克羅地亞。

斯、克兩國原本就對這種“拉平”政策非常不滿。80年代南斯拉夫內部危機加劇後,這兩國對原政策的憤怒亦逐漸發酵,最終形成更加強大的離心主義思想。80年代末,諸多克羅地亞人主張同“無能的南方”斷絕經貿聯系。1989年9月27日,斯洛文尼亞也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加強了自身的經濟自決權。

1991~1992年,南斯拉夫內部危機集中爆發,斯、克兩國相繼宣布獨立,並繼而切斷對其他加盟國的財政、食品、水電和物資供應。此後,南斯拉夫的經濟基礎被嚴重削弱。同時,由於“企業自治”的弊端, 南斯拉夫各加盟國、各省、各市等行政單位,已經在經濟上形成“各自為政”的局面,導致聯邦的統壹更加難以維持。

南斯拉夫原本存在嚴重的民族矛盾。鐵托時代,南政府推行相對公平的民族政策,盡力杜絕“大塞族主義”、“大克族主義”等激進思想,方才使尖銳的民族矛盾得到緩解。鐵托的領導班子,中既有克族人,也有塞族人、斯族人、穆斯林、匈牙利人等族群。在這種氛圍下,各族獨立的傾向稍稍有所弱化。

與此同時,鐵托還試圖構建新的民族身份,以強化南斯拉夫大家庭的凝聚力。鐵托設立了“南斯拉夫族”,鼓勵人們放棄原有的民族身份,而加入這壹新的群體。據統計到1981年,加入“南斯拉夫族”的人***約121萬,占全國總人口的5.4%。

然而,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從未消失。1966年,蘭科維奇集團被清算後,塞族人就進行了示威遊行;1968年11月,阿族人在科索沃地區進行騷亂;1969年8月,斯洛文尼亞爆發“公路事件”;1971年,克羅地亞更是發生“克羅地亞之春”運動。這些事件雖然都得到平息,但卻仍在間接上加劇了國家內部的危機。

1980年鐵托逝世後,南國內再無統籌全局之人。同時,各種持分離主義的政客紛紛粉墨登場。其中,有主張“大塞族主義”的米洛舍維奇;有主張克族自立之圖季曼;有主張波黑原教旨化的伊澤特貝戈維奇。 在這些人的操縱下,原本被掩蓋的民族矛盾重新激化,南斯拉夫也就在各民族混戰中走向崩潰。

總體而言,9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政權面臨極大困局, 在政治上,中央的權力極度分散;在經濟上,各地市場聯系微弱,相互封閉;在民族上,各民族間的舊仇也被重新翻出。 維系統壹的上述極大基礎都相繼瓦解,南斯拉夫自然走向解體。

參考資料:

《南斯拉夫興亡》、《民族認同與南斯拉夫民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