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遊戲電競 -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的歷史介紹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的歷史介紹

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擁有悠久的歷史。這項賽事由1974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舉辦的壹項比賽發展而來。最初這項比賽是由ATP舉辦的壹項募集資金活動。1976年,比賽場地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科切拉峽谷地區(Coachella Valley)進行。經過了5年的成功舉辦,在1981年,比賽場地移到了La Quinta酒店。接下來的幾年中,比賽出現了許多引人註目的比賽,其中最有名的的是1982年雅尼克·諾阿終結了伊萬·倫德爾的44連勝。

在1987年,賽事搬到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印第安維爾斯的球場進行,這個新建的球場最多可容納1萬人觀賽。在1987年,該賽事也開始舉辦女子比賽,並在1989年成為壹項正式的WTA比賽。該賽事在1987年更換比賽場館後收到了國際的關註,並在1990年正式成為ATP大師系列賽(ATP Masters Series,ATP舉辦的最高級別賽事)的比賽之壹。在1996年,女子比賽首次被安排與男子比賽的同時舉行;1997年,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成為了WTA壹級賽(Tier 1,WTA舉辦的最高級別賽事)的比賽之壹。

在比賽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2000年,比賽場地改為了新建的印第安維爾斯網球花園。並且賽事的主球場可以容納16100人觀賽。比賽獎金在2000年也有了巨大的提高。但在2001年,印第安維爾斯女子比賽中發生了不愉快的事件,塞雷娜·威廉姆斯在女子單打比賽中受到了種族歧視,因此威廉姆斯姐妹(塞雷娜·威廉姆斯和維納斯·威廉姆斯)宣布抵制這壹比賽,在2001年之後不在參賽 。在2002年至2008年間,比賽由太平洋壽險(Pacific Life)贊助,因此也被命名為太平洋壽險杯(Pacific Life Open)。在此期間瑞士球王羅傑·費德勒曾創造了賽事的三連冠(2004至2006年)。

在2009年,比賽更名為巴黎銀行公開賽(BNP Paribas Open),並且在ATP和WTA的賽制改革中成為了ATP世界巡回賽1000大師賽和WTA皇冠明珠賽。在2010年,比賽舉辦了為海地地震募捐的表演賽,眾多著名的球星如安德烈·阿加西、皮特·桑普拉斯、施特菲·格拉芙、賈斯汀·海寧等均參加了表演賽。

在被命名為巴黎銀行公開賽之前,在男子比賽方面還曾經被命名為:美國航空網球賽(American Airlines Tennis Games,1974–1978)、Congoleum Classic(1979–1980, 1982–1984)、Grand Marnier/ATP Tennis Games(1981)、百樂筆精英賽(Pilot Pen Classic,1985–1987)、新聞周刊冠軍杯(Newsweek Champions Cup,1988–1999),網球大師賽系列印第安維爾斯站(Tennis Masters SeriesIndian Wells,2000–2001)和太平洋壽險杯(Pacific Life Open,2002–2008)。在女子方面,這項賽事還曾經被稱為:Virginia Slims of Indian Wells(1989–1990)、Virginia Slims of Palm Springs(1991)、Matrix Essentials Evert Cup(1992–1993)、埃弗特杯(Evert Cup,1994和1999)、State Farm Evert Cup(1995–1998)、Tennis Masters Series(2000–2001)以及太平洋壽險杯(Pacific Life Open,2002–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