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故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就是壹個講信用的楷模。她講信用的品德是從小養成的。她11歲那年,同學張燕到她家玩,她送給張燕壹個自制的吊飾。張燕說:“妳的手真巧,能教教我嗎?明天上午,我來,妳等我好嗎?”“我壹定等妳壹上午的,妳放心吧,我不會出門的。”
第二天,爸爸告訴她,今天全家去趙奶奶家做客。她很高興,她早想去看趙奶奶養的小狗了。可壹想起約定,便惋惜的說:“爸爸,上午張燕說要來,讓我教她疊吊飾,我什麽地方也不去。”爸爸說:“過幾天再教嘛!”宋慶齡說:“不,我不能失信,妳們去吧,我在家等張燕。”吃過早飯,全家人都走了,她壹邊做功課,壹邊等張燕,還準備了許多折吊飾的手工紙。9點、10點……壹上午過去了,張燕還是沒有來。雖然沒等到張燕,但宋慶齡並不後悔,她為信守壹個諾言而欣慰。
我的壹個朋友,叫小敏。壹次,她說讓我星期六跟她去郊外玩,並說9點15分在門口集合。我買完“幹糧”後,便回了家。星期六9點我吃完飯,把作業也搞定了。壹看表,9點了,我急忙拿起“幹糧袋”下了樓。我在樓下等了半個小時,腿站酸了,腳軟了,也沒等到小敏。我急忙往小敏家裏打個電話,原來小敏媽媽做飯晚了,小敏在家裏正急得團團轉呢!我想:要是每個人都能
誠實、守信那該多好啊!
誠信古今說
記得孔子曾說:“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這話我不同意。有時我想,會不會是弟子們編《論語》的時候記錯了老師的話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先生若是在船上,是決計不會拋下那個裝著“誠信”的背囊的。這我相信。
中國本來有“已然諾”的傳統,說不定比德國人還守信些。《戰國策》裏已不乏其例,何況還有“尾生抱柱”這樣極端的例子。該足以讓後輩自豪了吧!但是很奇怪,恰恰相反,後來的演變很出人意料。先是韓非子把“誠信”好好消解了壹番;後來,好多權術家將開頭孔子那句值得懷疑的話奉為圭臬。無怪康有為寫了壹本《新學偽經考》,說《論語》是後世無賴偽造的。這種轉變在文學作品裏也不乏其例。《三國演義》裏魯肅的誠信有目***睹,到頭來落得毛宗崗壹句批語:忠厚乃無用的別名。有點可悲。悲誰呢?魯肅還是毛宗崗?
話或許說的有點過分,但真真是因為有些失望之故。新文化運動把這些不好的“文化”都掃除掉了,此乃大大好事,值得拍手。我們接下來面臨的任務,就是盡力提倡“誠信為本”、“壹諾千金”的優良傳統,並親自蹈行。這兒說壹件事,或許是值得深思的。壹位大學新生去北大報到,當天事務確實很多,拿飯票,領學生證,鋪床,買熱水瓶……這位新生帶著沈重的行李,不知如何是好。恰巧對面走來壹位老人,新生以為是工友,就說老師傅替我看個行李成嗎?老頭說行。後來新生就去忙乎了。從早忙到傍晚,新生忽想起自己的行李還在校門口讓老頭看著呢。他滿心愧疚地往校門口跑,也沒抱多大希望。誰知那老頭顫巍巍地還在那兒等他,白頭發在風裏飄啊飄的。新生眼淚壹下子就出來了。
第二天入學典禮,新生這才知道老人就是著名學者、北大副校長季羨林。
幾年後新生也畢業了,老校長說不定又在替哪個剛報到的看行李。新生是我哥,他說這件事的時候眼裏仍閃著淚光。
老壹輩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好的榜樣!舊的糟粕多半剔除,新的風尚正在形成。我們青年該怎麽做,是不言自明的。寫作此文時,我腦海裏回響著康德的名言:“頭頂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同樣使我們敬畏。”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季老在風中飄動的壹頭銀絲啊……
五顆亮亮的心
故事甲
風雨中,三位老人正擠在壹把傘裏凍得臉色蒼白。盡管他們坐在屋檐下,可是雨還是不停地打在他們的臉上、身上。此時他們的衣服已經濕透了。
然而他們並沒有在意自己,三雙眼睛正盯著前面的廣場,那兒停著兩輛自行車,上面蓋著他們唯壹的雨衣。車子的主人到現在還沒有來取。“也許是被雨困住了吧?”他們說,可誰都不願意先走。冷風壹陣陣地吹來,雨點壹次次地打來,然而他們誰也沒有起身,三雙眼睛仍然盯著不遠處的兩輛自行車。
難道他們只是為了那幾毛錢嗎?
故事乙
他,坐在電視機前,手裏拿著兩張彩票。這是他今天下午買的,不過其中的壹張是替他們科長代買的。他已經做好了記號。
開獎的時間到了。他全神貫註地看著手裏的彩票:“壹位數,兩位數,三位數……啊,壹個號碼都不差!”可是,頃刻間他又沈默了,因為,中獎的是作過記號的那壹張。
他低下頭,臉深深地埋在了雙手裏。他想到了自己的家:妻子下崗,兒子正讀高三,手頭並不寬裕,甚至可以用貧困來形容;他又想到了科長,他們家可謂是富麗堂皇;他還想到了自己如果有了這筆錢該怎麽花……
然而最終,他拿起了彩票, 堅定地走出了家門……
故事丙
到了批發站,他熟練地停好摩托車,進了大門。
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