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奧運會394年被禁止,沈睡了1000多年之後,19世紀末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4~18世紀中葉,歐洲出現了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三大思想文化運動,新興資產階級對古希臘文化體育思想的高度贊美,引起了人們對古奧運會的向往。18世紀初,英、法、德等國的壹些學者、專家,相繼去奧林匹亞訪問勘察,除發現大量史料外,還發掘了不少和古奧運會有關的珍貴文物和史料,引起了人們對古奧運會更加濃厚的興趣。
1883年,顧拜旦第壹次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它不是簡單的繼承,而是把過去只限於希臘人參加的運動會擴大到世界範圍去。盡管顧拜旦的主張遭到壹些反對,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終於有20個國家派代表在法國巴黎大學召開了第壹屆“重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會議”。會議作出決定,將於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壹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人對這次大會表現了極大的熱情,出席開幕式的觀眾達8萬人,這壹數字直到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才被突破。從此,奧運會成為世界性體育盛會。
現代奧運會的含義
現代奧運會是以“恢復古代奧運會”為名義而構建的壹個現代社會文化現象,它沿用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名稱,繼承了“奧林匹亞德”每四年壹個周期的傳統,借用和發展了某些儀式,吸收了公平競爭、奮勇拼搏、身心和諧發展的古代傳統思想。但現代奧運會並不是古代奧運會的延續和翻版,它是在資本主義背景下產生的新的社會文化現象,它們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現代奧運會的誕生
1893年,根據“奧運之父”顧拜旦的建議,在巴黎舉行了討論復興奧運會問題的國際性體育會議。1894年1月,顧拜旦草擬了復興奧運會的具體步驟和需要探討的10個問題,致函各國體育組織和團體。6月16日,"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開幕,到會代表79人,代表著12個國家的49個體育組織。有2000人參加了開幕式。大會通過了《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決議。6月23日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成立,標誌著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
民族性與國際性
古代奧運會具有鮮明的民族主義色彩和排外的文化特征,它是壹個民族性的祭禮賽會,總在同壹地點舉行,運動員必須是純希臘血統。古代奧運會起著繁榮希臘文化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使它經不起多民族融合的風浪,只能在古希臘奴隸制繁榮的特定條件下發展,壹旦遇到外族的入侵就難以生存。而現代奧運會則向壹切國家、壹切地區和壹切民族開放,並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是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盛會。
古代體育與現代體育
古代奧運會采用的是與軍事技能緊密相關的體育內容,項目設置不完整,比賽方式原始、簡樸,是人類社會童年時代的運動競賽。而現代奧運會采用的則是高度規範化的現代競技運動內容,它突破了古代傳統,增設了集體項目,並開創了冬季奧運會,內容豐富多彩,反映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
排斥婦女與男女平等
古代奧運會不允許婦女參加,違者處以極刑。雖然顧拜旦在奧運會初創時期曾想模仿古代傳統,但已無法阻止男女平等的時代潮流。從1900年婦女首次登上奧運賽場至今,女運動員人數、女子參賽項目數、女體育管理者人數逐漸增加,運動成績大幅度提高。婦女體育在奧運會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意義已超出了競技比賽的範疇。
宙斯的節日與體育的慶典
古代奧運會是希臘人獻給萬神之首宙斯的祭禮賽會,宙斯神的凝聚功能,使具有***同宗教文化但又彼此獨立,有時甚至相互仇視的城邦能聚集起來***同參加奧林匹克盛會。因此,古代奧運會不是壹個獨立的體育事件,而是宗教節日的壹部分。而現代奧運會則是壹個世俗的、非宗教的體育慶典,它有獨立的思想、組織和活動體系,是全世界運動員歡聚壹堂的盛大體育節。
奴隸主貴族仲裁機構與完整系統的現代組織機構
古代奧運會的領導者是奴隸主貴族組成的仲裁機構。它由宙斯神殿中的專職祭司和地方官員***同擔任,全部由來自單壹城邦伊利斯的人所組成,當他們主持本城邦與外邦選手比賽時難以保持公正。為爭奪奧運會的領導權,城邦之間甚至兵戎相見。而現代奧運會則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它由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國家奧委會和舉辦城市組委會所組成,具有廣泛的國際性。其管理的科學性、評判的客觀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構成了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的又壹本質區別。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
奧林匹克運動自18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至今,已有壹個世紀的歷程。其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
(壹)奧林匹克運動的初創時期(1894-第壹次世界大戰)從1894年到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前,正值世界性的政治經濟關系發生急劇變化時期,各種民族主義和排外心理妨礙了正常的國際交往。現代運動項目僅在少數歐洲國家有所開展,世界範圍的體育競賽活動很少進行。奧林匹克運動尚處於壹種摸索階段。奧運會也還未形成壹定的舉辦模式,如項目設置穩定性差,場地設施簡陋,財政困難,會期不固定,裁判員執法不公,以及參賽資格缺乏明確規定等。
1908年奧運會實施了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為未來奧運會的舉辦構建了基本框架。1912年奧運會是這壹時期最成功的奧運會,從參賽國家、運動員人數、場地設施到組織工作都有較大提高,第壹次實現了顧拜旦所期望的:沒有事故、沒有抗議、沒有民族沙文主義仇恨的奧運會。
這壹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和國家奧委會還都只是壹個松散的機構。國際奧委會尚未認識到奧運會是國際奧委會委托給某個城市承辦的,放棄了領導和監督權,以致奧運會壹切事宜均由東道主隨意安排。由於不允許婦女正式參加奧運會,不但使奧運會的廣泛性存在重大的缺陷,而且也使女子體育發展受到阻礙。
(二)奧林匹克運動的形成時期(1914-第二次世界大戰)因第壹次世界大戰而中斷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0年重新進行。國際奧委會從實踐中意識到奧運會規範化的重要性,整個奧運會的基本框架、運行機制和基本性在這壹時期基本形成,具體表現在:比賽項目的設置逐漸趨向合理;比賽設施進壹步完善;會期基本固定;申辦、舉辦程序基本確立,並基本解決了有關運動員的參賽資格問題。先進的技術開始應用到比賽中去,如電子計時器、終點攝影儀、自動打印機、閉路電視轉播等。自1928年起,女子田徑項目納入正式比賽,這壹重要變化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性和號召力起到了推動作用。另壹重要發展是有了冬季奧運會,它使奧林匹克運動的覆蓋面大大增加。
這壹時期,奧林匹克運動的組織機構也得到發展,國家奧委會由第壹次世界大戰前的29個增加到60個,為奧林匹克思想在世界各地的傳播作出了重要貢獻。與此同時,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也相繼成立,通過國際奧委會與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和各國家奧委會的協調,使國際奧委會擺脫了每屆奧運會都存在的具體技術事務,而更多地在領導、協調、決策等更高的層次發揮作用。
這壹階段存在的壹個重要問題是政治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日益加重,如1936年柏林奧運會,雖在許多方面優於以往各屆,但被希特勒用以向世界炫耀自己的實力,違背了奧林匹克和平、友誼、進步的宗旨。
(三)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時期(1946-198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了東西方兩大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這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另壹方面,戰後各國經濟振興和科技發展,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
由於蘇聯及新興獨立國家的參加,這壹時期奧運會每屆參賽國家和人數以及競賽項目都在增加;與此同時,顧拜旦關於在各大洲輪流舉辦奧運會的設想得以實現;各洲範圍的運動會、傷殘人奧運會也相繼產生。隨著奠基運動的普及,競技運動水平也迅速提高,非洲體育開始崛起。在奧運會上形成美國和蘇聯爭強的局面。奧運會比賽場地及各種配套設施較前有很大的發展,奧運會向大型化、藝術化方向發展。先進的電子設備,以及性別和違禁藥物檢查,使比賽的公正性得到加強。歷屆奧運會,促使舉辦城市的各種市政建設也大為改善,並為其在比賽後繼續發揮作用奠定了基礎。奧運會的舉辦資金也由單純的政府撥款和私人捐贈向以政府撥款、社會捐資和出售電視轉播權、發行彩票相結合的多種形式方向轉變。
這壹時期的奧林匹克組織已不單純是壹個體育機構,它與國家、社會各部門的關系日益密切。政治對奧運會的影響也更趨明顯、復雜、尖銳、各種勢力集團都想通過這個舞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此外,興奮劑問題、奧運會承辦國財政負擔過重等問題都提到重要議程。三大支柱之間出現了裂痕,經濟上也危機四起。這種善從1972年基拉寧擔任主席後才有所改變。
(四)奧林匹克運動的改革時期(1980-)進入80年代,在薩馬蘭奇的領導下,針對奧林匹克運動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大規模的變革。過去的那種"獨立性"原則,即在經濟上不謀利,政治上不同政府聯系的作法已不適應新時期的需要。人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要求不只限於4年壹度的奧運會,奧林匹克運動已參與了更加廣闊的領域。國際奧委會在文化教育、科學技術方面註重了奧林匹克思想的傳播。通過壹系列活動,如舉辦奧林匹克藝術節,建立博物館,舉辦"奧林匹克日"紀念活動,定期召開奧林匹克科技大會等,都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參加國家和地區已增至172個,比賽項目達257個。
在組織結構上的自我更新與完善,使國際奧委會同其他各個機構的聯系日益密切,自80年代以來,國際奧委會建立了包括主席、各類專業人員在內的長駐機構--洛桑總部,保證了總部機構對各方面的領導。自1981年起國際奧委會第壹次有了正式的法律地位,從而得以法人的身份參與處理各種重大事務,經濟上大膽進行商業性開發,利用各種活動創造財富,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創造壹個良好的經濟基礎。從23屆奧運會開始連續幾屆的奧運會主辦國均未出現赤字。經濟上的盈利,極大地調動了主辦國家搞好奧運會的積極性。
這壹時期發生的重要變化是在肯定政治對體育的作用的同時,強調體育不應聽命於任何壹個國家的指揮;在肯定商業化的同時,對商業化采取壹定的限制措施,並廢除了參賽者業余身份的原則,使奧運會向所有優秀的運動員開放。這種務實的態度,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奧林匹克運動從初期的探索到自身模式的基本形成,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到停滯,以後又經80年代以來的改革,終於進入了壹個生機勃勃的發展階段。
奧林匹克休戰與世界和平
古代希臘山脈縱橫,河流交錯,處於割據狀態的200多個城邦從未有過真正的聯合。但是,他們始終有著統壹的傳統和***同的宗教信仰,使城邦同盟能在特殊的節日裏***同維持和平。當時,能使具有強烈分離意識的希臘人聯合起來的壹個重要紐帶就是每四年舉行壹次的奧運會。為此盛典,希臘城邦同盟締結了“奧林匹克休戰”條約。然而休戰的範圍是有限的,它不能使全希臘所有的戰爭都停止,只保證伊利斯城邦和奧林匹亞是神聖的無戰區。古希臘人在此處可以享受絕對的和平生活,但在其他地區卻只有“豁免”權,即任何人不得侵犯路經該地的運動員、官員和觀眾(即使此處正在進行戰爭)。從而使古代奧運會持續舉行了壹千多年而沒有壹次間斷過。它是壹個為希臘民族服務的獨立於戰爭環境之外的和平盛會。而現代奧運會則為建立壹個和平美好的世界服務。它雖然沒有能力停止正在進行的戰爭,但卻努力使全世界人民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團結合作,以期建立壹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古代奧運會和現代奧運會是在不同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兩個本質不同的社會文化現象。古代希臘政治上各自獨立的奴隸制城邦體系、統壹的文化宗教、人性化的原始神祗和較完整的祭祀制度是古奧運會產生和發展的社會基礎。因此,它不可能超越古希臘奴隸制而存在,其衰落和滅絕的根本原因就是它所賴以生存的社會背景已不復存在,奴隸社會的古代奧運會絕不可能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復活。正如“文藝復興”運動是打著“恢復”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宣傳的是資產階級的新思想、新文化壹樣,顧拜旦的成功就在於,他既非常策略地利用了具有極大號召力的古代奧運會這壹古典模式,又非常清醒地認識到:“必須讓奧運會現代化,而不要進行笨拙、簡單的模仿和復原。”因此,他始終以國際性和現代體育內容為基本原則,使新產生的奧運會成為帶有古典傳統色彩的、具有現代思想內涵的國際體育盛會,成為人類社會跨文化、跨民族、跨國度的優秀文化結晶。
1896年4月6日,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舉行